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振东专利>正文

内焰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904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焰燃烧器,由一炉头盖以及一置放在炉头盖内的炉头座形成。在内焰燃烧器的内部表面形成有多数个穿孔,各穿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是相对于炉头盖的纵向轴而向上、向外倾斜一角度。藉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焰燃烧器,可使火焰更加集中,从而增强燃烧效果,并可节省燃料。(*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特指一种内焰燃烧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内焰燃烧器通常是在一中空的盘体内设有一中心核体;同时,在中空的盘体上会设有多数个穿孔,其中,各穿孔是以等距的方式来设置。因为各穿孔是以等距的方式来设置,所以,各穿孔在接上瓦斯之后,由各穿孔所冒出的火焰会互相影响(如图8所示),以致造成燃烧的效果因为火焰间的相互影响而降低。因为燃烧的效果降低了,使用者在使用时亦必须用更多的时间来烹煮,从而,瓦斯的消耗量亦会在无形中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新的内焰燃烧器,以彻底根除已有燃烧器燃烧效果降低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焰燃烧器,由一炉头盖以及一置放在炉头盖下的炉头座形成,炉头盖的内部表面形成有多数个穿孔,各穿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相对于炉头座的纵向轴而向上、向外倾斜一角度。所述的内焰燃烧器,炉头盖上所形成的穿孔是以炉头盖的纵向轴而向外倾斜30度。所述的内焰燃烧器,炉头盖上所形成的穿孔是以炉头盖的横向轴而向上倾斜40度。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各穿孔的设置是由在炉头盖的外壁面所形成的凹槽,以及在炉头座的外壁面相互配合而成。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各穿孔的外壁面设置有一金属网。藉由本技术的内焰燃烧器,可使火焰更加集中,从而增强燃烧效果,并可节省燃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炉头盖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炉头盖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部分剖视图,其中各焰孔的周壁均设有一网子。图4为本技术组合后的上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5-5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于图6所示态样的剖视图。图8为传统内焰燃烧器使用时,火焰相互影响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看图1至图4所示,其中,本技术的内焰燃烧器主要是具有一炉头1、一炉头盖2以及一炉头座3。炉头1置放在炉头盖2的中心而一同组成所谓的子母式燃烧器,同时,炉头座3放置在炉头盖2下方,以承接炉头盖2的重量(如图5所示)。由于此种结构和习用结构并无不同,故而关于炉头1和炉头盖2和炉头座3之间的结构关系在此不再多作介绍。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技术的第一具体实施例中,炉头盖2是由一具有多数穿孔221的圆形盘体组成。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一体形成的炉头盖2来作介绍;但并不排除炉头盖2可由不同的组件来组成。请参看图3,并同时参看图2所示,其中,炉头盖2的中心部分是中空的,在其内部表面处设有多数个连续、但为等距间隔开来的穿孔221(亦称为焰孔)。穿孔221的设置是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是相对于炉头座2的纵向轴而向外倾斜30度角,以及纬向轴向上倾斜40度。再者,当本技术的内焰燃烧器的炉头盖2于使用时,为避免因瓦斯的出量过大,而致造成因火焰离开各穿孔221太远所产生的“飞火”情形,在各穿孔221处的外壁面上可装设一金属网222。藉由金属网222将各穿孔221予以切割成为多数个小孔,而得以将火焰“回拉”至各穿孔221的位置。请参看图4和图5所示,当炉头盖2和炉头1、炉头座3相互配合时,炉头1设置在为中空盘体状的炉头盖2中央。由于炉头1上亦具有多数个孔径较小的孔洞11,所以在使用上,可以利用在炉头座2上的穿孔221以及在炉头1上的孔洞11同时对位于本技术上方的锅子进行加热。同时,炉头盖2是嵌设于炉头座3上的,瓦斯则经由一文氏管4进入炉头座3而由炉头盖2的穿孔221喷出。其中,炉头盖2形成有穿孔221的内壁面是向下延伸而可和炉头座3相接合,而形成良好的接合关系。如图6和图7所示,则是本技术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其中,本技术的炉头盖2a亦为一中空盘体,其在内壁面处设有多数个凹槽223;各凹槽223的设置亦是相对于炉头盖2的纵向轴而向外倾斜30度角,以及纬向轴向上倾斜40度。当炉头盖2和炉头座3相互配合时,藉由炉头座3的外壁面和炉头盖2的凹槽223间的配合,形成了如同前述实施例的穿孔221a。再者,因为各穿孔221是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炉头座2的内部表面上,且是相对于炉头座2的纵向轴而向外、向上倾斜30和40度角,所以在使用时,穿孔221上所产生的火焰会在置放在本技术的内焰燃烧器上的锅底产生一涡漩的效果,此效果可大大地增强瓦斯燃烧的效果,从而花费在燃烧上的时间、成本可以节省,并且瓦斯的成本亦可降低。权利要求1.一种内焰燃烧器,由一炉头盖以及一置放在炉头盖下的炉头座形成,其特征在于炉头盖的内部表面形成有多数个穿孔,各穿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相对于炉头座的纵向轴而向上、向外倾斜一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头盖上所形成的穿孔是以炉头盖的纵向轴而向外倾斜30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炉头盖上所形成的穿孔是以炉头盖的横向轴而向上倾斜40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穿孔的设置是由在炉头盖的外壁面所形成的凹槽,以及在炉头座的外壁面相互配合而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焰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穿孔的外壁面设置有一金属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焰燃烧器,由一炉头盖以及一置放在炉头盖内的炉头座形成。在内焰燃烧器的内部表面形成有多数个穿孔,各穿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是相对于炉头盖的纵向轴而向上、向外倾斜一角度。藉由本技术的内焰燃烧器,可使火焰更加集中,从而增强燃烧效果,并可节省燃料。文档编号F23D14/34GK2750199SQ20042008432公开日2006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16日专利技术者吴振东 申请人:吴振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焰燃烧器,由一炉头盖以及一置放在炉头盖下的炉头座形成,其特征在于:炉头盖的内部表面形成有多数个穿孔,各穿孔以等距离的方式彼此相间隔,且相对于炉头座的纵向轴而向上、向外倾斜一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吴振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