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7450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04
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放置于在前门襟的里布上,该布条与里布止口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与布条合订;步骤二,在布条上划止口净样线和扣位线;步骤三,对布条及里布沿扣位线打扣位孔,该扣位孔穿透布条及里布;步骤四,将固定件设置于布条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或母扣设置于里布相对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安装;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对齐,烫平止口后并缝合。在里布与布条上对应打孔,不会穿透羽绒内胆层,避免了跑绒现象。观察前门襟的外表面,不再看到固定件。

The sewing technology of a kind of down garment's concealed pl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
技术介绍
四合扣(或子母扣)是羽绒服常用的门襟闭合方式之一,现有的羽绒服采用的是订明扣的缝制工艺,如说明书附图1、附图2所示,左右门襟通过四合扣闭合时,一侧门襟叠与另一门襟上(分别为在前门襟和在后门襟),然后使分别位于两门襟上的子扣、母扣相互扣合。在门襟装订子扣、母扣时,都需要设置固定件。该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分别位于门襟两侧面,固定件上设有一个与子扣(或母扣)连接的凸起部,门襟上设有供凸起部穿过的孔,固定件便是这样与子扣(或母扣)固定于门襟上的。这种订明扣工艺存在的问题是:一、固定件需要设置在在前门襟的外表面一侧,即左右门襟扣合后,视觉上观察穿着者时,能直接看到固定件。在女性羽绒服这类追求整体美感的衣物中,即使将固定的颜色设置的与羽绒服面料相同,也还是无法抹去固定件的存在感,限制了衣物的造型设计。二、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连接,需要在门襟上打孔,打孔不仅穿透了面料层、里布层,特别是还会打穿羽绒内胆层,即使后续补缝钉线,但免不了会有跑绒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使固定件不露于门襟外表面,不穿透羽绒内胆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放置于在前门襟的里布上,该布条与里布止口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与布条合订;步骤二,在布条上划止口净样线和扣位线;步骤三,对布条及里布沿扣位线打扣位孔,该扣位孔穿透布条及里布;步骤四,将固定件设置于布条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或母扣设置于里布相对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安装;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对齐,烫平止口后并缝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门襟的里布与羽绒内胆层之间设置的布条,替代了过去固定件与羽绒服面层固定的方式,该布条提供了固定件所需的安装面,在里布与布条上对应打孔,不会穿透羽绒内胆层,避免了跑绒现象。固定件设置于布条与羽绒内胆层之间,凸起部穿过扣位孔延伸至里布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然后与子扣或母扣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隐藏了固定件,观察在前门襟的外表面,不再能看到固定件,而在前门襟再遮挡在后门襟,整件羽绒服将看不到门襟上的扣位,使得羽绒服外表面一体化,增加羽绒服的可设计范围。在后门襟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缝制暗门襟。子扣、母扣分别装于在前门襟、在后门襟上即可,可以任意组合,功能效果一致,并无固定组合的局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五中,羽绒服面层包括面料层及羽绒内胆层,该面料层与羽绒内胆层通过绗线订合。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包括与里布止口缝合的第一端部,及相对远离止口第二端部,所述缝制工艺还包括步骤六,将羽绒内胆层沿第二端部轮廓翻折,然后将布条第二端部与羽绒内胆层订合,该订合线不穿过面料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步骤六中,通过将羽绒内胆层沿第二端部轮廓翻折,由于羽绒内胆层的厚度,能使第二端部上的订合线仅穿过羽绒内胆层,而不接触到面料层,避免羽绒服外表面可以看到订合线,避免影响美感。与此同时,使布体两端都得到固定,进一步加强布条的强度,在前门襟移动时,布条与里布、羽绒内胆层的固定,能同步带动固定件移动,增强分扣时的同步感。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六中,订合线为沿第二端部轮廓,且相距0.1厘米的平行明线。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采用与里布相同布料。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由宽10厘米宽的布料对折后,沿边缘一周走线固定后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布条一端延伸至里布靠近领口一侧的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末位扣位相对衣摆一侧五厘米处。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订明扣结构示意图1;图2为传统订明扣结构示意图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内胆层翻折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6所示,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3放置于在前门襟1的里布4上,该布条3与里布4止口41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4朝向羽绒内胆层5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41与布条3合订;步骤二,在布条3上划止口41净样线和扣位线;步骤三,对布条3及里布4沿扣位线打扣位孔12,该扣位孔12穿透布条3及里布4;步骤四,将固定件61设置于布条3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5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62或母扣63设置于里布4相对朝向在后门襟2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61与子扣62或母扣63的安装;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4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41对齐,烫平止口41后并缝合。在前门襟1的里布4与羽绒内胆层5之间设置的布条3,替代了过去固定件61与羽绒服面层固定的方式,该布条3提供了固定件61所需的安装面,在里布4与布条3上对应打孔,不会穿透羽绒内胆层5,避免了跑绒现象。固定件61设置于布条3与羽绒内胆层5之间,凸起部穿过扣位孔12延伸至里布4朝向在后门襟2一侧的端面,然后与子扣62或母扣63安装,这样的安装方式,隐藏了固定件61,观察在前门襟1的外表面,不再能看到固定件61,而在前门襟1再遮挡在后门襟2,整件羽绒服将看不到门襟上的扣位,使得羽绒服外表面一体化,增加羽绒服的可设计范围。在后门襟2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工艺缝制暗门襟。所述步骤五中,羽绒服面层包括面料层7及羽绒内胆层5,该面料层7与羽绒内胆层5通过绗线71订合。所述布条3包括与里布4止口41缝合的第一端部31,及相对远离止口41第二端部32,所述缝制工艺还包括步骤六,将羽绒内胆层5沿第二端部32轮廓翻折,然后将布条3第二端部32与羽绒内胆层5订合,该订合线51不穿过面料层7。在步骤六中,通过将羽绒内胆层5沿第二端部32轮廓翻折,由于羽绒内胆层5的厚度,能使第二端部32上的订合线51仅穿过羽绒内胆层5,而不接触到面料层7,避免羽绒服外表面可以看到订合线51,避免影响美感。与此同时,使布体两端都得到固定,进一步加强布条3的强度,在前门襟1移动时,布条3与里布4、羽绒内胆层5的固定,能同步带动固定件61移动,增强分扣时的同步感。所述步骤六中,订合线51为沿第二端部32轮廓,且相距0.1厘米的平行明线。所述布条3采用与里布4相同布料。所述布条3由宽10厘米宽的布料对折后,沿边缘一周走线固定后制成。所述布条3一端延伸至里布4靠近领口一侧的顶部,另一端延伸至末位扣位相对衣摆一侧五厘米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放置于在前门襟的里布上,该布条与里布止口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与布条合订;/n步骤二,在布条上划止口净样线和扣位线;/n步骤三,对布条及里布沿扣位线打扣位孔,该扣位孔穿透布条及里布;/n步骤四,将固定件设置于布条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或母扣设置于里布相对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安装;/n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对齐,烫平止口后并缝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一布条放置于在前门襟的里布上,该布条与里布止口位置对齐,并位于里布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将止口与布条合订;
步骤二,在布条上划止口净样线和扣位线;
步骤三,对布条及里布沿扣位线打扣位孔,该扣位孔穿透布条及里布;
步骤四,将固定件设置于布条相对朝向羽绒内胆层一侧的端面上,将子扣或母扣设置于里布相对朝向在后门襟一侧的端面上,然后完成固定件与子扣或母扣的安装;
步骤五,将装订好的里布与羽绒服面层摆平,两者止口对齐,烫平止口后并缝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羽绒服面层包括面料层及羽绒内胆层,该面料层与羽绒内胆层通过绗线订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羽绒服暗门襟的缝制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义红张建中徐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雪歌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