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76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8: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优先于溶剂在负极材料上发生还原反应而形成性能优良的SEI膜,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改善负极的界面稳定性,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在高温时与电解液中HF络合,避免高温高压条件下电解液中HF对正极材料的侵蚀,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

Electrolyte and batter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ith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因为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自放电效应低、无记忆效应等诸多优点在电子消费品、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广泛应用,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功。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在家庭用车、公务用车和公交客车、出租车、物流用车等领域的大量普及,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占比将继续大幅提高。随着锂离子电池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兼顾高低温性能。但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很难兼顾高低温性能。常规电解液在高温条件下,会因为正极活性材料氧化性增加,催化电解液分解产生HF,与正极材料发生反应生成副产物在正极表面堆积,导致电池性能劣化。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粘度增大,电导率降低,电极界面阻抗增加,在充电过程中常常会导致负极析锂,副反应增加,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虽然在电解液中增加低熔点、低粘度溶剂含量和低温添加剂可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但常温及高温性能会变差,二者无法兼顾。申请人东莞市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于2017年提出了一项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201711013629.X,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本专利技术在电解液中添加有A、B、C三类添加剂,添加剂A能够提高高镍材料电池循环性能、抑制电池在高温储存和循环过程中内阻增加,提高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充放电效率和减小自放电;添加剂B可以在负极界面形成薄而致密的SEI膜,使高镍材料搭配高容量高压实负极材料时有较低的界面阻抗,利于锂离子的扩散;添加剂C能够抑制高镍电池在高温长期储存过程中因过多产气而使得电池防爆阀被弹开,同时对电池的循环寿命有正面影响;因此,该专利技术电解液保证了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寿命,降低了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内阻,避免了电池在高温使用时因防爆阀弹开而出现的安全隐患,其中添加剂A为双(五氟苯基)碳酸酯。通过该案的性能测试可以发现,双(五氟苯基)碳酸酯必须伍配添加剂B和C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兼顾高温循环性能、高温存储性能和低温循环性能、低温存储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改善锂离子电池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解决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无法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问题,拓展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优先于溶剂在负极材料上发生还原反应而形成性能优良的SEI膜,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改善负极的界面稳定性,改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在高温时与电解液中HF络合,避免高温高压条件下电解液中HF对正极材料的侵蚀,改善锂离子电池的高温性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由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所述添加剂为以下Ⅰ-1~Ⅰ-4结构的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硫、氧、腈基、硫氰酸基、异氰酸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是指卤素、腈基、硫氰酸基、异氰酸基取代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为以下通式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0.1%~10%。更优选地,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0.5%~2%。更优选地,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1%。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碳酸乙烯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丁酸乙酯、碳酸甲丙酯、卤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丙酯、γ-丁内酯和γ-戊内酯中的两种以上。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79%~89%。优选地,所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六氟砷酸锂、高氯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锂盐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10%~20%。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所述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设置在所述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和上述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组成,所述正极材料为LiNixCoyMnzL(1-x-y-z)O2,其中L为Al,Sr,Mg,Ti,Ca,Zr,Zn,Si和Fe中的一种,0≤x≤1,0≤y≤1,0≤z≤1;所述负极材料为石墨、软碳、硬碳、硅、硅氧化合物、硅碳复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不小于4.3V。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本专利技术的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由于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位,优先于溶剂在负极材料上发生还原反应,形成含氟聚合物的SEI膜,该SEI膜致密且均匀,具有较低的阻抗,可以防止溶剂分子的共嵌入,抑制电解液的持续还原分解,减少电解液的消耗,避免负极表面的结构降解,更好地改善负极的循环稳定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循环性能和低温存储性能。2、在高温条件下,正极活性材料氧化性增加,催化电解液分解产生HF,该添加剂中的磷元素能够络合电解液中游离的HF,避免HF对正极材料侵蚀,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和高温存储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测试例中电解液a的CV曲线;附图2为测试例中电解液b的CV曲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实施例1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所述电解液由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所述有机溶剂由质量比为1:1:1的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EMC)和碳酸二乙酯(DEC)组成,所述有机溶剂重量为87.5g;所述锂盐为六氟磷酸锂,所述六氟磷酸锂的重量为12.5g;所述添加剂为化学式为的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A1,所述A1为电解液总重量的0.3%。应用:采用该电解液制备锂离子电池,具体如下: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设置在所述正、负极之间的隔膜和上述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组成,所述正极材料为LiCoO2;负极材料为石墨;隔膜为PE涂陶瓷隔膜。实施例2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其中添加剂为化学式为的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A1,所述A1为电解液总重量的0.5%,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电池,其中添加剂为化学式为的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A1,所述A1为电解液总重量的1%,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由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所述添加剂为以下Ⅰ-1~Ⅰ-4结构的双五氟苯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由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组成,所述添加剂为以下Ⅰ-1~Ⅰ-4结构的双五氟苯基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R1、R2、R3、R4各自独立地选自卤素、硫、氧、腈基、硫氰酸基、异氰酸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胺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炔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2杂环基;所述取代是指卤素、腈基、硫氰酸基、异氰酸基取代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为以下结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0.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0.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兼顾高低温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双五氟苯基膦基类化合物的重量是所述电解液总重量的1%。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光刘蕊周邵云赵经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