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伴随着锂离子电池从数码领域向电动汽车及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快速应用拓展,对其能量密度提升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提高正负极材料的压实密度或者采用高容量Si或者金属锂作为负极、高镍材料作为正极并提升电池的工作电压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但也带来了一系列致命的问题,比如常温循环、高温循环性能差,还有高温存储性能差,不能有效抑制电池产气。对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时发现,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过程中,会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SEI膜。高温循环过程中,若形成的SEI膜不够致密稳定,SEI膜会逐渐溶解或破裂,导致暴露的负极表面会继续消耗电解液并形成新的SEI膜,使得电池容量降低。由此可知,SEI膜形成的好坏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各项性能,许多科研工作者通过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如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来改善电池的各项性能。而添加碳酸亚乙烯酯后,电池在高温储存过程中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包括电解液主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如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包括电解液主体,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具有如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
结构式1
在结构式1中,R选自含有1-8个碳原子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1~8个碳原子的基团选自苯基、烃基、炔基、卤代烃基、含氧烃基、含硅烃基或含氰基取代的烃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如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占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总质量的0.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具有如结构式1所示的化合物选自但不限于如下化合物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化合物1,
化合物2,
化合物3,
化合物4,
化合物5,
化合物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主体包括有机溶剂、锂盐及常规添加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γ-丁内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或丙酸丁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电池非水电解液,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LiPF6、LiBF4、LiCl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霹霹,毛冲,欧霜辉,黄秋洁,白晶,梁洪耀,于智力,程梅笑,戴晓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赛纬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