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039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5: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及其控制方法,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包括:机座、刚性轴承、轴承套筒、核心旋转平台、旋转驱动器和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两组编码器;轴承套筒固定在所述机座上;刚性轴承与核心旋转平台之间通过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运动副连接;刚性轴承通过轴承套筒与机座连接;旋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核心旋转平台旋转;核心旋转平台旋转时,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发生弹性变形;两组编码器分别用于测量核心旋转平台的旋转角度和测量刚性轴承的旋转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旋转平台依靠自身的复合式柔性铰链环变形来补偿摩擦死区,降低旋转平台启动、停止和微旋转过程中摩擦力变化导致的“爬行”对旋转和定位精度的影响。

A rigid flexible coupling rotating platform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转平台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旋转平台在现代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尤其在航天国防领域,激光跟踪、激光武器、卫星激光通讯等,需要高精度旋转平台作为瞄准装置。由于被探测物距离遥远,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对角位移的精度要求永无止境。受运动副摩擦的影响,旋转平台的精度受限。旋转平台中运动副之间表面粗糙度的不确定变化会导致摩擦阻力的幅值不确定变化。而在旋转平台的启动、停止和微旋转过程中,旋转平台的速度相对较低,上述摩擦阻力的幅值波动容易导致旋转平台出现“爬行”现象。在闭环控制系统作用下,驱动器将会通过增大驱动力的方式来克服摩擦阻力,补偿旋转平台定位误差。在上述补偿过程中,旋转平台将经历频繁的“静止→运动”状态切换。在“静止→运动”过程中,运动副之间的摩擦阻力会经历“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的状态切换,而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上述状态切换瞬间的加速度突变,造成旋转平台在最终定位位置附近的“抖动”,影响定位精度。如何降低在启动、停止和微旋转过程中由于摩擦状态切换造成的定位误差影响是影响旋转平台执行精度的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存在如下解决方案:1.建立精确的摩擦力模型,用于旋转控制驱动力补偿。2.采用无摩擦或低摩擦的运动副设计,例如采用气浮轴承、磁悬浮轴承或柔性铰链等结构设计。由于运动副之间的接触面微观特性差异与制造误差等因素,很难建立高度精确的摩擦力模型,导致旋转控制系统中需要采用复杂的补偿控制方法。气浮轴承或磁悬浮轴承等低摩擦运动副的实施成本较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柔性铰链作为一种无摩擦运动副,依靠弹性变形来实现连续高精度的旋转。弹性变形范围有限,变形过大导致了系统的非线性和疲劳寿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及其控制方法,将旋转柔性铰链与有摩擦轴承运动副配合使用,通过对旋转副摩擦死区进行补偿来实现高精度的旋转。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包括:机座、刚性轴承、轴承套筒、核心旋转平台、旋转驱动器和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编码器;所述轴承套筒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刚性轴承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之间通过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运动副连接;所述刚性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套筒与所述机座连接;所述旋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旋转;当所述旋转驱动器对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施加使其旋转的驱动力时,所述驱动力使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发生弹性变形;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组编码器和第二组编码器;所述第一组编码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核心旋转平台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所述第二组编码器用于测量刚性轴承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码盘固定件;所述第一组编码器包括:第一编码器码盘和第一编码器读头;所述第一编码器码盘固定在码盘固定件上,所述码盘固定件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编码器读头与所述机座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码盘连接件;所述第二组编码器包括:第二环形编码盘和第二长方体形读头;所述第二环形编码盘通过所述码盘连接件与所述刚性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二长方体形读头与所述轴承套筒相连接。进一步,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包括:铝合金主体环和弹簧钢薄片;所述铝合金主体环包括第一圆环盘、第二圆环盘和若干块连接片,第一、第二圆环盘之间通过若干块连接片连接;所述铝合金主体环为一体式加工制造;至少一块连接片中布置有切割槽口,所述弹簧钢薄片被固定于在所述切割槽口中。进一步,所述弹簧钢薄片通过螺栓及螺母的配合被固定在所述铝合金主体环中。进一步,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为对称布置。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轴承外圈卡位件;所述轴承外圈卡位件固定在轴承套筒上;所述轴承外圈依靠所述轴承套筒与所述轴承外圈卡位件被夹紧固定;所述轴承内圈突出端面与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胶接为一体。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外圆套;所述旋转驱动器包括: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其中,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外圆套固定在一起,所述外圆套与固定在所述机座上;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连接,所述电机转子能够在电磁力作用下对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施加驱动力。进一步,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通过螺栓连接与所述机座固定在一起,以覆盖所述第一组编码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前述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双编码盘反馈,一个读取柔性铰链变形前的位移,另一个读取柔性铰链变形后的位移;S2.以柔性铰链变形后的位移反馈为主反馈,建立闭环控制系统;S3.以柔性铰链变形前后的差值及其差分作为柔性铰链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分别乘于柔性铰链刚度和阻尼,获得柔性铰链弹性扰动力;S4.其余扰动力由自抗扰控制算法得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估计;S5.将上述扰动力叠加,并变换为等效控制量,叠加到修改闭环控制系统控制量中,对电机进行控制。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利用复合式柔性铰链环的弹性变形来克服摩擦死区,无须利用高度精确的摩擦力模型;2、利用复合式柔性铰链环的弹性变形来对旋转进行补偿;3、复合式柔性铰链环的结构设计简单,兼顾了装配误差和疲劳寿命,使用成本较低;4、利用双编码器的旋转平台设计,将无法测量的摩擦力转化为可测的复合式柔性铰链环的弹性变形量,得到的数据反馈可实现更精准的控制补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局部剖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前剖视图。图4是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整体示意图。图5是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第二组编码器的组合使用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刚柔耦合高精度旋转平台包括:机座(3)、核心旋转平台(1)、外圆套(2)、旋转驱动器、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5)、刚性轴承、轴承套筒(8)、轴承外圈卡位件(7)、两组编码器、码盘固定件(10)、码盘连接件(13)和底盖(12)。刚性轴承轴承优选选用两个,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数量,由于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5)要与刚性轴承配合使用,所以也优选为两组。其中,刚性轴承由轴承内圈(601)和轴承外圈(602)组成,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包括:机座、刚性轴承、轴承套筒、核心旋转平台、旋转驱动器和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编码器;/n所述轴承套筒固定在所述机座上;/n所述刚性轴承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之间通过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运动副连接;/n所述刚性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套筒与所述机座连接;/n所述旋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旋转;/n当所述旋转驱动器对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施加使其旋转的驱动力时,所述驱动力使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发生弹性变形;/n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组编码器和第二组编码器;/n所述第一组编码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核心旋转平台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n所述第二组编码器用于测量刚性轴承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包括:机座、刚性轴承、轴承套筒、核心旋转平台、旋转驱动器和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编码器;
所述轴承套筒固定在所述机座上;
所述刚性轴承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之间通过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运动副连接;
所述刚性轴承通过所述轴承套筒与所述机座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旋转;
当所述旋转驱动器对所述核心旋转平台施加使其旋转的驱动力时,所述驱动力使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发生弹性变形;
所述编码器包括:第一组编码器和第二组编码器;
所述第一组编码器用于实时测量所述核心旋转平台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
所述第二组编码器用于测量刚性轴承在任意情况下的旋转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码盘固定件;
所述第一组编码器包括:第一编码器码盘和第一编码器读头;
所述第一编码器码盘固定在码盘固定件上,所述码盘固定件与所述核心旋转平台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一编码器读头与所述机座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柔耦合旋转平台还包括:码盘连接件;
所述第二组编码器包括:第二环形编码盘和第二长方体形读头;
所述第二环形编码盘通过所述码盘连接件与所述刚性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二长方体形读头与所述轴承套筒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刚柔耦合旋转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式旋转柔性铰链环包括:铝合金主体环和弹簧钢薄片;
所述铝合金主体环包括第一圆环盘、第二圆环盘和若干块连接片,第一、第二圆环盘之间通过若干块连接片连接;
所述铝合金主体环为一体式加工制造;
至少一块连接片中布置有切割槽口,所述弹簧钢薄片被固定于在所述切割槽口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军黄建彬危宇泰高忠义黄观新白有盾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