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针测试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332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测试模块,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测试,其包括测试底座、微针容纳块、测试盖体、微针组件、第一端盖、第二端盖、两个压接体以及四个连接销,其中,所述微针组件包括依微针固定体以及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微针主体、设置在微针主体一端且定位在所述测试底座内的两个定位点、与所述微针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微针体以及设置在微针体端部且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微针测试模组适应电池模组的引脚,提高测试产能,且良率高;微针此案有接触式测试,不会对电池模组的引脚造成损坏;微针测试模组的成本低,后续维护仅需要更换微针即可;兼容性强,大电流微针适用范围广。

A micro pin tes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针测试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测试的
,尤其涉及一种微针测试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3C类PACK锂电池生产线的电池/电源类连接采用探针或者连接器连接,只能采用CCD拍照定位后公母头扣合、探针下压测试或者人工扣合的方式,以上两种方式有以下缺点:1、速度慢,产能低;2、良率低;3、成本高。故,有必要设置一种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接触式测试且成本低的微针测试模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针测试模块,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测试,其包括测试底座、与所述测试底座固定连接的微针容纳块、与所述微针容纳块固定连接的测试盖体、固定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和测试盖体之间且由所述微针固定座支撑的微针组件、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另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和微针组件之间且并排设置的两个压接体以及四个连接销,其中,所述微针组件包括依序排列的多个微针固定体以及固定在每个微针固体内且伸出其两端的多个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微针主体、设置在微针主体一端且定位在所述测试底座内的两个定位点、与所述微针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微针体以及设置在微针体端部且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点;每两个连接销上下设置,其中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一侧的两端、其中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的一侧两端,另外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另一侧的两端、另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另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另一侧的两端。优选地,所述微针包括两个接触点,所述两个接触点呈Y状。优选地,所述接触点呈尖型或锯齿型。优选地,所述微针固定体设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内且用于定位所述微针主体的微针固定凹槽。优选地,相邻两个微针固定体固定一个微针,每个微针的两个定位点和接触点分别伸出微针固定凹槽的两端。优选地,所述两个压接体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的一端并用于封住微针固定体的第一表面,第一端盖固定在两个压接体上,第二端盖固定在微针组件另一端并封住微针固定体的第二表面。优选地,所述测试底座的内侧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微针的两个定位点定位在每个凸起上。优选地,第一端盖设有固定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四个第一定位柱;第二端盖设有固定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两个第二定位柱。优选地,所述微针容纳块设有容纳块主体、由容纳块主体向下延伸的台阶、贯穿容纳块主体和台阶且用于收容微针组件的台阶槽、设置在台阶一侧的四个第一定位孔以及设置在台阶另一侧的两个第二定位孔,第一端盖的四个第一定位柱分别固定在第一定位孔内,第二端盖的两个第二定位柱分别鼓鼓的在第二定位孔内。优选地,所述测试盖体设有收容微针容纳块的台阶的盖体凹槽、设置在盖体凹槽内的多个定位孔以及设置在盖体凹槽底面且位于多个定位孔相对的支撑块,所述微针的接触点穿过对应的定位孔,接触点的端部所在平面与支撑块的底面在同一个平面内。本专利技术微针测试模组适应电池模组的引脚,提高测试产能,且良率高;微针此案有接触式测试,不会对电池模组的引脚造成损坏;微针测试模组的成本低,后续维护仅需要更换微针即可;兼容性强,大电流微针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部分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固定板的单独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定位板的单独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旋转轴的单独示意图;图7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支撑滑动座的单独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定位座的单独示意图;图9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微针固定座的单独示意图;图10为图1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的微针测试模块的单独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测试底座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2和图13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微针容纳块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4和图15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测试盖体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第一端盖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第二端盖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两个压接体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微针固定体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微针的单独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0所示微针测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用于数码类锂电池模组100的自动生产线测试工位。如图1至图3所示,微针测试自适应装置包括安装板10、固定在安装板10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直线滑轨11、固定在两个第一直线滑轨11上的固定板12(如图4所示)、固定在固定板12上且位于两个第一直线滑轨11之间的浮动接头21、与浮动接头21连接的气缸20、固定在固定板12上且靠近其中一个第一直线滑轨11设置的传感器30、固定在固定板12上的定位板41(如图5所示)、位于定位板41上且可与传感器30接触的感应片40、位于定位板41下方的支撑板42、插入定位板41和支撑板42内的旋转轴44(如图6所示)、位于定位板41和支撑板42之间且套在旋转轴44上的定位环43、分别插入定位板42相对2侧且顶持在支撑板42两侧的两个第一微分头50、位于两个第一微分头45下方且支撑定位板42的支撑滑动座45(图7所示)、位于支撑滑动座45下方的定位座46(如图8所示)、位于支撑滑动座45和定位座46之间的两个第一弹簧47、分别固定在定位座46两侧端部的两个挡片48、分别固定在定位座46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直线滑轨60、固定在定位座46相对两侧且位于第二直线滑轨60下方的连接座47、分别依序插入连接座47和定位座46相对两侧的两个第二微分头70、固定在定位座46底部的第三直线滑轨80、固定在第三直线滑轨80且位于定位座46内侧的微针固定座49(如图9所示)、位于定位座46相对内侧和微针固定座49之间的2个第二弹簧491以及固定在微针固定座49下方的微针测试模块90(如图10所示)。其中,感应片40的下端固定在定位座46上;每个挡片48分别固定在对应的第二直线滑轨60的端部,以防止第二直线滑轨60的滑块脱离第二直线滑轨60;支撑滑动座45两端在第二直线滑轨60上滑动,滑动时压缩两个第一弹簧47。如图5所示,定位板41包括位于固定板12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定位固定体411、设于每个定位固定体411上且固定在固定板12上的定位柱4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针测试模块,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试底座、与所述测试底座固定连接的微针容纳块、与所述微针容纳块固定连接的测试盖体、固定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和测试盖体之间且由所述微针固定座支撑的微针组件、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另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和微针组件之间且并排设置的两个压接体以及四个连接销,其中,所述微针组件包括依序排列的多个微针固定体以及固定在每个微针固体内且伸出其两端的多个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微针主体、设置在微针主体一端且定位在所述测试底座内的两个定位点、与所述微针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微针体以及设置在微针体端部且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点;每两个连接销上下设置,其中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一侧的两端、其中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的一侧两端,另外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另一侧的两端、另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另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另一侧的两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针测试模块,用于对电池模组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测试底座、与所述测试底座固定连接的微针容纳块、与所述微针容纳块固定连接的测试盖体、固定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和测试盖体之间且由所述微针固定座支撑的微针组件、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微针组件另一端且定位在所述微针容纳块内的第二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一端盖和微针组件之间且并排设置的两个压接体以及四个连接销,其中,所述微针组件包括依序排列的多个微针固定体以及固定在每个微针固体内且伸出其两端的多个微针;所述微针包括微针主体、设置在微针主体一端且定位在所述测试底座内的两个定位点、与所述微针主体另一端连接的微针体以及设置在微针体端部且与电池模组接触的至少一个接触点;每两个连接销上下设置,其中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一侧的两端、其中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的一侧两端,另外两个上下设置的连接销依序穿过第一端盖另一侧的两端、另一个压接体侧边的两端、微针组件另一侧的两端和第二端盖另一侧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包括两个接触点,所述两个接触点呈Y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针测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点呈尖型或锯齿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测试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固定体设有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内且用于定位所述微针主体的微针固定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军谢鹏操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欧米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