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性能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及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应用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的主要工艺是纤维缠绕工艺,因碳纤维模量高、脆性大,在缠绕成型过程中强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损失。因此,准确表征碳纤维经过缠绕工艺后的强度,是碳纤维在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上应用的关键。目前,现有的碳纤维复丝拉伸试验样品的制作,主要是依据GB/T3362和GB/T26749。GB/T3362规定的试样制作方法是通过手工绕丝方法将纤维固定在挂纱架上,然后浸胶制样。因碳纤维未经过缠绕工艺,纤维损伤小,测试的碳纤维强度较高,因此并不能反映碳纤维的实际应用强度。GB/T26749规定的试样制作方法是将纤维先通过胶槽浸胶,再将浸胶后的纤维简单的卷绕在框架上,制样过程类似于纤维缠绕过程,但是该方法并不能控制碳纤维复丝的张力,容易造成碳纤维复丝受力不均匀,因此,也不能准确地反映碳纤维在发动机壳体的缠绕工艺中的实际应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缠绕支架,其包括至少一个缠绕组件(1),所述缠绕组件(1)包括两个端框(11)、以及连接两个端框(11)的缠绕杆(12),所述缠绕杆(12)至少设有六个且等间距设置于两个端框(11)之间;两个端框(11)的相对侧沿周向均设有多个固定钩(13),所述固定钩(13)开口朝向端框(11)中心;/n两个支撑架(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缠绕支架两侧;/n至少一个棘轮机构(3),其包括棘轮(31)和棘爪(32),所述棘轮(31)通过转轴(33)转动连接于一个支撑架(2),所述棘爪(32)一端通过棘爪轴(34)连接于所述支撑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缠绕支架,其包括至少一个缠绕组件(1),所述缠绕组件(1)包括两个端框(11)、以及连接两个端框(11)的缠绕杆(12),所述缠绕杆(12)至少设有六个且等间距设置于两个端框(11)之间;两个端框(11)的相对侧沿周向均设有多个固定钩(13),所述固定钩(13)开口朝向端框(11)中心;
两个支撑架(2),其分别设置于所述缠绕支架两侧;
至少一个棘轮机构(3),其包括棘轮(31)和棘爪(32),所述棘轮(31)通过转轴(33)转动连接于一个支撑架(2),所述棘爪(32)一端通过棘爪轴(34)连接于所述支撑架(2),其另一端与棘轮(31)的外缘齿啮合;所述棘轮(31)或转轴(33)上设有挂针(3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针(35)通过丝线连接弹簧或张力计,所述弹簧或张力计的另一端用于连接碳纤维复丝末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包括连接轴头(21)和支撑环(22),所述连接轴头(21)与支撑环(2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23)连接,连接棘轮机构(3)的支撑环(22)远离所述缠绕组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转轴(33)通过轴承(36)置于第一槽口,所述棘爪轴(34)过盈配合安装于第二槽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碳纤维复丝缠绕制样的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22)远离连接轴头(21)的一侧与相邻的端框(11)连接,所述支撑环(22)与端框(1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正六边形或正六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结构;
当所述端框(11)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或正六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结构时,多个缠绕杆(12)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正多边形的顶点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高列义,李金频,周睿,余明敏,黄琨,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