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97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电箱底板,为双层结构,底板下层为一矩形金属框体,框体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固定耳扣;底板上层为一外设矩形固定框的栅格金属网,栅格金属网的两侧相对设置一对T型连接座,所述T型连接座的结构与所述固定耳扣相匹配;所述底板下层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楔形凸起,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电箱底板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可以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多少和安装要求自由组装,且该配电箱底板结构采用镂空设计,散热性能高,缓冲效果好,防止配电箱内部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损坏以及大的冲击力对于配电箱内电子元器件的影响,除此以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配电箱底板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可重复使用。

A base plate of distribution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箱底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可拆卸配电箱底板。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箱的使用较多,配电箱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箱内部分布有多个元器件,用于控制电流的输出。常见的配电箱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性能较低,目前,配电箱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透气性能差,配电箱长时间使用以后内部温度较高,容易造成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损坏或起火,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现有技术中的配电箱底板多为单层实心金属板,在电子元器件安装固定过程中不易操作,减震性能较差,且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小型配电柜的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配电箱底板,解决现有技术中配电箱底板形状单一,不便于固定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配电箱底板,所述配电箱底板为双层结构,底板下层为一矩形金属框体,框体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固定耳扣;底板上层为一外设矩形固定框的栅格金属网,栅格金属网的两侧相对设置一对T型连接座,所述T型连接座的结构与所述固定耳扣相匹配;所述底板下层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楔形凸起,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层是由两个半开放金属框体对接形成的矩形结构,其连接处的固定耳扣通过法兰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下层框体的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相对应的框体下方内侧均匀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同数量的带有外螺纹的固定柱。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沉孔,沉孔侧壁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进一步的,所述T型连接座上平面高于所述固定耳扣的上平面。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所述栅格金属网固定在下部分矩形固定框上。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的上部分框体长度占整个框体长度的1/5~1/3;上下部分连接处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配电箱底板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可以根据电子元器件的多少和安装要求自由组装,且该配电箱底板结构采用镂空设计,散热性能高,缓冲效果好,防止配电箱内部温度过高导致电子元件损坏以及大的冲击力对于配电箱内电子元器件的影响,除此以外,本技术的配电箱底板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和拆卸,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配电箱底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配电箱底板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配电箱底板为双层结构,底板下层1为一矩形金属框体11,框体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固定耳扣12;底板上层2为一外设矩形固定框的栅格金属网23,栅格金属网23的两侧相对设置一对T型连接座22,所述T型连接座22的结构与所述固定耳扣12相匹配;所述底板下层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楔形凸起13,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上层2的矩形固定框。其中,所述底板下层1是由两个半开放金属框体对接形成的矩形结构,其连接处的固定耳扣12通过法兰固定在一起。所述底板下层1框体的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相对应的框体下方内侧均匀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同数量的带有外螺纹的固定柱14。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配电箱底板还包括若干个固定杆3,所述固定杆3的外径与所述通孔的内径相对应,所述固定杆的底部设有沉孔,沉孔侧壁设有与所述固定柱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即,固定杆3通过通孔限位和固定柱的螺纹匹配固定在矩形金属框体11上。为了便于安装与拆卸,所述T型连接座22上平面高于所述固定耳扣的上平面。除此以外,所述底板上层2的矩形固定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所述栅格金属网23固定在下部分矩形固定框21上;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的上部分框体4长度占整个框体长度的1/5~1/3;上下部分连接处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是使得底板上层结构兼顾稳定性好和方便调节的功能。使用时,首先将配电箱底板下层组装好,然后将所述需要安装于下层的电子元器件固定在底板下层上,再将底板上层固定在底板下层上(相对于底板下层凸出放置),并将需要排布在上层的元器件固定安装,节省了内部空间。同时配电箱底板的结构设计可以在遇到碰撞时更好的缓冲,减少电子元器件受力,从而提高安全性。当配电箱底板受到强力撞击时,底板上层优先与底板下层分离,并逃逸到未占用的空间,减少对于下层电器元件的冲击损害。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箱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底板为双层结构,底板下层为一矩形金属框体,框体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固定耳扣;底板上层为一外设矩形固定框的栅格金属网,栅格金属网的两侧相对设置一对T型连接座,所述T型连接座的结构与所述固定耳扣相匹配;所述底板下层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楔形凸起,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箱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底板为双层结构,底板下层为一矩形金属框体,框体两侧相对设置一对固定耳扣;底板上层为一外设矩形固定框的栅格金属网,栅格金属网的两侧相对设置一对T型连接座,所述T型连接座的结构与所述固定耳扣相匹配;所述底板下层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楔形凸起,形成一个结合槽用于固定所述底板上层的矩形固定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箱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层是由两个半开放金属框体对接形成的矩形结构,其连接处的固定耳扣通过与法兰固定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电箱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层框体的上方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相对应的框体下方内侧均匀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同数量的带有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若元天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