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856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涉及预制构件技术领域,该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包括第二桁架,所述第二桁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一桁架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了连接块、限位管、支撑板、套管和螺管,可转动套管使其沿着螺管的外部向上移动,接着支撑板会同步带动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板向上移动,进而会使第二桁架向上移动,解决了传统预制构件难以在桁架搭建连接点处进行高度调节,致使桁架搭建完毕后易出现倾倒的问题。

An L-type connection node and a prefabricated component with the connection n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
技术介绍
预制构件是指采用预先成型方法制造的各种构件;其别与现场制造,预先成型制造的构件通常要在专业工厂完成,然后运输到现场使用;这一概念主要在建筑领域使用,按照材料属性可以分为钢结构预制构件、木结构预制构件,混凝土预制构件、石材预制构件等。但是目前市场上的L型连接节点预制构件在使用时仍然存在缺陷,例如,应用在桁架上的钢结构预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桁架临时搭建所在的水平面不平整,致使桁架之间易出现高度不一致,而传统预制构件难以在桁架搭建连接点处进行高度调节,进而使桁架搭建完毕后易出现倾倒的风险,此外,在桁架互相固定连接时,桁架之间的连接孔极易出现偏差,致使桁架无法固定,从而导致桁架组合连接的过程极为繁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预制构件难以连接点处调节高度,以及桁架之间的连接孔出现偏差难以安装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包括第二桁架,所述第二桁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桁架,所述第一桁架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所述第一桁架的内部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管,所述螺管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且支撑板和连接块均被螺管贯穿,所述螺管的外部靠近支撑板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套管,且螺管与套管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第一桁架的外部套设有四个限位管,四个所述限位管分别与支撑板的四个拐角相连接,所述连接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桁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面积与第一固定板的底面积相匹配,且第二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壁靠近弧形槽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外部设置有凸点。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外部一侧设置有握柄,所述握柄的外部开设有防滑槽。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靠近第一桁架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优选的,所述限位管的两侧均设置有卡环,所述卡环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设置了连接块、限位管、支撑板、套管和螺管,当第二桁架同时在两个第一桁架的顶部组合安装时,可转动套管使其沿着螺管的外部向上移动,接着支撑板会同步带动连接块和第二固定板向上移动,进而会使第二桁架向上移动,以便使工作人员通过预制构件能够轻易调节第二桁架的水平度,从而可使第二桁架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在支撑板上升的过程中,限位管也会在第一桁架外部移动,进而可使第二桁架调节高度的过程更加稳定,解决了传统预制构件难以在桁架搭建连接点处进行高度调节,致使桁架搭建完毕后易出现倾倒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设置了第一固定板、固定孔和弧形槽,当第二桁架与第一桁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时,可将螺栓穿过第一固定板上的弧形槽并与第二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固定连接,由于弧形槽在第一固定板的内部呈弧形开设的,进而当第二桁架在第一桁架的顶部产生角度偏差时,第二桁架和第一桁架之间仍能够稳定安装,避免了工作人员安装时需多次调节第二桁架和第一桁架之间的角度,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组装第二桁架和第一桁架的过程中更加快速,解决了传统装置桁架之间的连接孔极易出现偏差,致使桁架组合连接的过程极为繁琐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固定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固定板的俯视图;图中:1-连接块、2-套管、3-第一桁架、4-固定座、5-底板、6-支撑板、7-限位管、8-第二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10-固定孔、11-第二桁架、12-握柄、13-垫板、14-卡环、15-螺管、16-支撑块、17-弧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包括第二桁架11,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桁架3,所述第一桁架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4,所述第一桁架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管15,所述螺管1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且支撑板6和连接块1均被螺管15贯穿,所述螺管15的外部靠近支撑板6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套管2,且螺管15与套管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第一桁架3的外部套设有四个限位管7,四个所述限位管7分别与支撑板6的四个拐角相连接,转动套管2可使其沿着螺管15向上移动,支撑板6会同步带动连接块1和第二固定板8向上移动,进而可调节第二桁架11的水平度,所述连接块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8的底面积与第一固定板9的底面积相匹配,且第二固定板8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17,弧形槽17是呈弧形开设的,进而当第二桁架11在第一桁架3的顶部产生角度偏差时,第二桁架11和第一桁架3之间仍能够稳定安装。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板9的外壁靠近弧形槽17的外部位置处设置有垫板13,所述垫板13的外部设置有凸点。进一步的,套管2的外部一侧设置有握柄12,所述握柄12的外部开设有防滑槽,以便通过握柄12轻易转动套管2。具体地,底板5的底部靠近第一桁架3的内部位置处设置有支撑块16,所述支撑块16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具体地,限位管7的两侧均设置有卡环14,所述卡环14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圈。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桁架3通过固定座4与水平面固定,接着将第二桁架11架设在第一桁架3的顶部,之后通过握柄12转动套管2使其沿着螺管15向上移动,接着支撑板6会同步带动连接块1和第二固定板8向上移动,以便使工作人员通过预制构件能够轻易调节第二桁架11的水平度,从而可使第二桁架11逐渐趋于稳定,同时在支撑板6上升的过程中,限位管7也会在第一桁架3外部移动,进而可使第二桁架11调节高度的过程更加稳定,待第二桁架11与第一桁架3之间保持稳定后,再利用螺栓并通过弧形槽17和固定孔10对第一固定板9和第二固定板8进行固定连接,由于弧形槽17在第一固定板9的内部呈弧形开设的,进而当第二桁架11在第一桁架3的顶部产生角度偏差时,第二桁架11和第一桁架3之间仍能够稳定安装,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组装第二桁架11和第一桁架3的过程中更加快速。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包括第二桁架(11),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桁架(3),所述第一桁架(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管(15),所述螺管(1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且支撑板(6)和连接块(1)均被螺管(15)贯穿,所述螺管(15)的外部靠近支撑板(6)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套管(2),且螺管(15)与套管(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第一桁架(3)的外部套设有四个限位管(7),四个所述限位管(7)分别与支撑板(6)的四个拐角相连接,所述连接块(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8)的底面积与第一固定板(9)的底面积相匹配,且第二固定板(8)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第一固定板(9)的内部开设有弧形槽(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型连接节点及具有该连接节点的预制构件,包括第二桁架(11),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桁架(3),所述第一桁架(3)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桁架(3)的内部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顶部中间位置处设置有螺管(15),所述螺管(1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1),且支撑板(6)和连接块(1)均被螺管(15)贯穿,所述螺管(15)的外部靠近支撑板(6)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套管(2),且螺管(15)与套管(2)通过螺纹旋合连接,所述第一桁架(3)的外部套设有四个限位管(7),四个所述限位管(7)分别与支撑板(6)的四个拐角相连接,所述连接块(1)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固定板(8),所述第二桁架(11)的底部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9),所述第二固定板(8)的底面积与第一固定板(9)的底面积相匹配,且第二固定板(8)的内部开设有固定孔(10),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忠平沈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