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亚高速烧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66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气亚高速烧嘴,它由煤气引入管,一次风壳体,环形旋流器,高压点火器,燃烧室,二次风壳体,旋流风管,耐火层,烧嘴出口,观察孔,火焰监察器所组成在一次风引入口设有环形旋流器,在其圆周上焊有旋流叶片,并在燃烧室内焊有切线引入的旋流风管,二者旋流方向一致,且能使空气带动煤气旋流,以形成燃烧室中心部分的相对负压。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操作安全方便,燃烧稳定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工业炉窑和其他加热设备。(*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工业炉窑、烘干室等用的煤气燃烧器。国内现有的高中速煤气烧咀,要求使用煤气压力>1200Pa,而目前城市煤气压力(以上海为例),有时甚至在800Pa以下,因此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在引进国外高速煤气烧咀时,要求煤气增压至6000Pa以上,需增设煤气增压器,这样既增加较大投资,又由于牵涉煤气网络的增压,因而较难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气亚高速烧咀。它是利用一套煤气燃烧器的旋流装置,使助燃空气与煤气共同形成一股强旋流气体,再通过旋流管二次旋风进入燃烧室内,使燃烧气体在燃烧室中心部分形成一个相对负压区域,从而能使较低压力的煤气顺利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煤气引入管四周设有一次风进入口,其出口处设有环形旋流器3,在燃烧室5的壳体上设有二次风壳体6,在燃烧室5的壳体上焊有切线排列的旋流风管7,与旋流器3的方向一致;同时它还具有特殊结构的点火器4和燃烧室5内设有刚玉质的耐火层8等特点。由于采用了旋流原理,在燃烧室5内气体的中心部分造成一个相对负压区域使燃烧压力高达3000Pa的燃烧室中心部产生一个局部低压区,所以能在煤气压力为800Pa,甚至在600Pa时,亦能顺利进入燃烧室实现正常稳定燃烧。这样就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若配以相应的电气控制,就能实现对本烧咀的全自动控制,再附上渗冷器后可以按需要温度渗冷燃烧生成气,构成一个调温烧咀。附附图说明图1为煤气亚高速烧咀的结构图,附图2为它的右侧视图。图中1为煤气引入管,2为一次风壳体,3为环形旋流器,4为高压点火器,5为燃烧室,6为二次风壳体,7为旋流风管,8为耐火层,9为烧咀出口,10为观察孔,11为火焰监视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结构作详细说明。煤气引入管1是一管状构件,其外端与煤气管相接,另一端伸入燃烧室的端部,其上开有一煤气孔,并在其四周开有数条长孔以利煤气通入,此引入管通过高温密封圈、螺母与一次风壳体密封。一次风壳体2由钢板焊接而成,空气由法兰接入,它通过螺栓与二次风壳体6连接。环形旋流器3是由耐热钢焊成,在其圆周上焊有旋风叶片。高压点火器4由高压点火头,高压瓷片和煤气接头组成,其材质为耐热钢,整体由螺纹拧于燃烧室壳体上。燃烧室5是由耐火层8形成的空间。二次风壳体6是由钢板焊接成的,空气由法兰接入。旋流风管7是由三排钢管按切线方向焊接在燃烧室壳体上。烧咀出口9外壳由钢板焊成,其一端与燃烧室壳体用螺钉连接,另一端用螺钉与工业炉窑或烘干室等相接。本技术具有操作安全方便,燃烧稳定可靠,温度控制精确等特点。经试用,无故障事故发生。有其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权利要求1.煤气亚高速烧咀,由煤气引入管、空气进入口、高压点火器、燃烧室、烧咀出口组成,其特征在于煤气引入管的四周设有一次风引入口;在其出口处设有环形旋流器;在燃烧室的壳体上设有二次风壳体;并焊有切线排列的旋流风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亚高速烧咀,其特征在于燃烧室,设有刚玉质的耐火层。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亚高速烧咀,其特征在于环形旋流器的圆周上焊有旋风叶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煤气亚高速烧嘴,它由煤气引入管,一次风壳体,环形旋流器,高压点火器,燃烧室,二次风壳体,旋流风管,耐火层,烧嘴出口,观察孔,火焰监察器所组成在一次风引入口设有环形旋流器,在其圆周上焊有旋流叶片,并在燃烧室内焊有切线引入的旋流风管,二者旋流方向一致,且能使空气带动煤气旋流,以形成燃烧室中心部分的相对负压。它具有结构新颖,实用性强,操作安全方便,燃烧稳定可靠等特点,适用于工业炉窑和其他加热设备。文档编号F23D14/46GK2241815SQ95243960公开日1996年12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张正国, 周金英, 王名高, 奚惠生 申请人: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气亚高速烧咀,由煤气引入管、空气进入口、高压点火器、燃烧室、烧咀出口组成,其特征在于煤气引入管的四周设有次风引入口;在其出口处设有环形旋流器;在燃烧室的壳体上设有二次风壳体;并焊有切线排列的旋流风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国周金英王名高奚惠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