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激光光束控制系统,用以解决光束控制方法控制精度较低,使用误差大的问题。基于单片机的激光光束控制系统,包括:单片机,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光束聚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所述光束聚焦距离是根据所述光束聚焦调节模块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光束角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光束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
A beam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MC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光束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光束控制的目的是将高能激光发射到目标点,并将光束稳定在目标点上直到预期效果实现。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搭配可转云台进行光束控制,但是,这种控制方法控制精度较低,导致使用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用于解决现有的光束控制方法控制精度较低,使用误差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激光光束控制系统。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单片机,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光束聚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所述光束聚焦距离为根据光束聚焦调节模块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光束角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光束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束聚焦调节模块,包括光学镜头、测距机、控制板和驱动电机,其中:所述测距机,用于测量所述光学镜头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光束聚焦距离确定驱动电机运动距离,并生成控制信号;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运动完成光束焦距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片机,还用于通过DAC模块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驱动信号;所述光束角度调节模块,包括X方向上的一维振镜及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和Y方向上的一维振镜及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其中:所述X方向的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X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所述Y方向的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Y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包括分别针对X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和Y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所述单片机,具体用于根据针对X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控制X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的驱动信号;以及根据针对Y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控制Y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的驱动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束功率调节模块包括驱动板和激光器;其中:所述单片机,还用于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确定电功率,根据所述电功率控制所述驱动板向激光器提供相应的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激光器发射满足设定激光功率的激光。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用于监控所述光束聚焦调节模块、所述光束角度调节模块和所述光束功率调节模块的实时状态;以及在监控到任一模块状态异常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显示相应模块状态异常的告警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片机上运行支持并行任务处理机制的操作系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系统包括ucosII实时操作系统。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所述光束聚焦距离是根据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具体包括:测量测量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光束聚焦距离确定驱动电机运动距离,并生成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运动完成光束焦距调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具体包括:通过DAC模块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驱动信号;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X方向和Y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包括分别针对X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和Y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以及通过DAC模块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驱动信号,具体包括:根据针对X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控制X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的驱动信号;根据针对Y方向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控制Y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的驱动信号。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具体包括: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确定电功率;根据所述电功率控制驱动板向激光器提供相应的驱动电流,以驱动所述激光器发射满足所述激光功率的激光。在一种可能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控光束控制系统的实时状态;在监控到所述光束控制系统状态异常时,通过所述人机交互界面显示光束控制系统状态异常的告警信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所述的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单片机设定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根据用户的设定,通过光束聚焦调节模块进行焦距调整,通过光束角度调节模块进行光束角度调节,通过光束功率调节模块进行激光功率的调整,上述调整方法可以避免人工调整引入的误差,提高光束控制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光束控制精度低,误差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将光束控制流程划分为由单片机控制的测距控制、调焦控制、振镜控制、激光器控制、状态监控以及安全防护等多个任务,由于单片机同一时刻只能控制一个任务,但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对各个任务控制要求不同,控制时机也不同,因此,需要对各个任务进行实时监控及调整,如果使用常用的串行处理机制不能够保证系统运行时的可靠性。有鉴于此,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单片机上运行支持并行任务处理机制的操作系统,例如,可以在单片机上运行ucosII实时操作系统,建立包含测距控制、调焦控制、振镜控制、激光器控制、状态监控以及安全防护等多个任务,根据任务的重要性为不同的任务分配不同的调度优先级,利用时间片轮转机制对各任务进行调度,实现对系统各模块的实时监控和控制。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单片机11,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15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和激光功率。具体实施时,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15控制单片机11,通过人机交互界面15输入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和激光功率等。其中,根据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可以进行光束聚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单片机,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n光束聚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所述光束聚焦距离是根据测量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n光束角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n光束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光束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单片机,用于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接收用户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角度和速度值、以及激光功率;
光束聚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光束聚焦距离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焦距调整,所述光束聚焦距离是根据测量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的;
光束角度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对发射的激光光束进行光束角度调整;
光束功率调节模块,用于根据设定的激光功率发射激光光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聚焦调节模块,包括光学镜头、测距机、控制板和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测距机,用于测量测量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
所述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光束聚焦距离确定驱动电机运动距离,并生成控制信号;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在所述控制信号的控制下运动以完成光束焦距调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片机,还用于通过数模转换DAC模块根据设定的角度和速度值生成驱动信号;
所述光束角度调节模块,包括X方向上的一维振镜及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和Y方向上的一维振镜及其对应的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X方向的控制电路,用于根据所述驱动信号驱动X方向的一维振镜运动;
所述Y方向的控制电路,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爽,赵开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