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天成专利>正文

射吸式多用割炬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55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射吸式多用割炬头,燃料能够被自动吸入到割炬头内,且燃烧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壳体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预热氧气进孔、燃料进孔、混合室,其特征在于:预热氧气进孔与喉孔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与燃料进孔连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射吸式多用割炬头
技术介绍
现有的割炬头需使用时,燃料需另外加压进入割炬头,使用不方便,且燃烧效果不理想。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能够自动进入割炬头的射吸式割炬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壳体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预热氧气进孔、燃料进孔、混合室,其特征在于预热氧气进孔与喉孔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与燃料进孔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吸力集中,使涡流真空产生的吸力比其它方式大的多,从而使本技术在燃料燃料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使用变为可能,且燃烧效果好。本技术对于气体、液体燃料均可以适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B向视图;图3为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2、预热氧气进孔6、燃料进孔8、混合室7,预热氧气进孔6与喉孔3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4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7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9与燃料进孔8连通。实施时,混和室的上部设置有与混合室相连通的分孔5,分孔通过连孔10与喷吸孔4相连通。分孔可以设置1至5个,本实施例中为3个,3个孔与喷吸孔的出口孔径不相等,流量相等。工作时,氧气从预热氧气进孔6进入,通过喉孔3时,进行收缩增压,使氧气的流速加快,然后喷入喷吸孔4,由于氧气从喷吸孔偏心的位置高速流入,此时在喷吸孔右上角涡流区产生涡流真空,在真空的作用下,将燃料进孔8内的燃料通过燃料通孔9吸入到喷吸孔4内,然后通过3个分孔和喷吸孔4的出口喷入到混合室内,进行混合气化或雾化。权利要求1.一种射吸式多用割炬头,壳体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预热氧气进孔、燃料进孔、混合室,其特征在于预热氧气进孔与喉孔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与燃料进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吸式多用割炬头,其特征在于混和室的上部设置有与混合室相连通的分孔,分孔通过连孔与喷吸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吸式多用割炬头,其特征在于分孔可以设置1至5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射吸式多用割炬头,燃料能够被自动吸入到割炬头内,且燃烧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壳体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预热氧气进孔、燃料进孔、混合室,其特征在于预热氧气进孔与喉孔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与燃料进孔连通。文档编号F23D14/00GK2535669SQ0221033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2日专利技术者李天成 申请人:李天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吸式多用割炬头,壳体内设置有切割氧气进孔、预热氧气进孔、燃料进孔、混合室,其特征在于:预热氧气进孔与喉孔相连通,喉孔的另一端与喷吸孔偏心连通,喷吸孔的另一端与混合室相连通,喉孔的侧面经燃料通孔与燃料进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天成
申请(专利权)人:李天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