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并联切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553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载并联切换系统,包括第一主回路、第二主回路和控制器,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端、第一负载连接端和第一接触器,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电源进线端、第二负载连接端和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三接触器,第三接触器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与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与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控制器根据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来判断单个负载能否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若判断结果为不能满足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合闸,或控制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合闸,从而使得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并联使用,以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

Load parallel switch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载并联切换系统
本技术涉及负载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载并联切换系统。
技术介绍
负载箱是一种电源检测设备,主要用于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UPS)、电力传输设备进行负载检测及维护,是发电机组与UPS不间断电源周期性测试、维护保养的工具设备。负载箱内通常设有多个用于测试的负载,但若测试电源所需测试功率大于该测试电源作用于单个负载的负载功率,单个负载就不能满足功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软件工程师提供一种负载并联切换系统的硬件结构,以使得软件工程师对该硬件结构中的控制器进行编程后,在测试电源所需测试功率大于该测试电源作用于负载的负载功率时,负载并联切换系统能使得负载箱中的负载满足功率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载并联切换系统,包括第一主回路、第二主回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与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与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优选地,所述控制器连接有输入装置供用户输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功率。优选地,包括电压检测装置,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分别连接第一电源进线端、第二电源进线端和控制器。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型号相同。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是PLC控制器。本技术提供的硬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在软件工程师对硬件结构中的控制器进行编程后,当用户选择从第一主回路侧输入电压时,控制器根据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来判断第一负载能否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若判断结果为不能满足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合闸,从而使得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并联使用,以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当用户选择从第二主回路侧输入电压时,控制器根据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来判断第二负载能否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若判断结果为不能满足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合闸,从而使得第一负载和第二负载并联使用,以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附图说明图1是负载并联切换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负载并联切换系统的电路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负载并联切换系统包括第一主回路A和第二主回路B。第一主回路A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端A1和第一负载连接端A2,第一主回路A通过第一电源进线端A1连接测试电源,通过第一负载连接端A2连接第一负载R1,第一电源进线端A1和第一负载连接端A2之间串接有第一接触器KMA;第二主回路B包括第二电源进线端B1和第二负载连接端B2,第二主回路B通过第二电源进线端B1连接测试电源,通过第二负载连接端B2连接第二负载R2,第二电源进线端B1和第二负载连接端B2之间串接有第二接触器KMB。负载并联切换系统还包括第三接触器KMC,该第三接触器KMC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KMA与第一负载连接端A1之间的接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KMB与第二负载连接端B2之间的接点,第一接触器KMA、第二接触器KMB和第三接触器KMC型号相同。负载并联切换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电源检测装置U,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电压检测装置U分别连接第一电源进线端A1和第二电源进线端B1,可分别检测从第一主回路A侧输入的电压值和从第二主回路B侧输入的电压值,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KMA、第二接触器KMB、第三接触器KMC和电压检测装置U,控制器还连接有输入装置(图中未示出)供用户输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功率。当用户选择从第一主回路A侧输入电压时,电压检测装置U测得第一电源进线端A1有电压输入,第二电源进线端B1无电压输入,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接触器KMB禁止合闸,从而避免从第一电源进线端A1输入的电流流向第二电源进线端B1,避免反向送电及短路危险。控制器根据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来判断第一负载R1能否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再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并联使用,或控制第一负载R1单独使用,具体地:控制器根据电压检测装置U测得的电压值来计算测试电源作用于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的功率,假设都是100KW,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较大,例如200KW,则第一负载R1单独使用难以满足功率需求,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器KMA和第三接触器KMC合闸,并控制第二接触器KMB不合闸,这样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并联使用,以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较小,例如100KW,则第一负载R1单独使用能满足功率需求,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器KMA合闸,并控制第二接触器KMB和第三接触器KMC不合闸,这样第一负载R1单独使用就能满足功率需求。当用户选择从第二主回路B侧输入电压时,电压检测装置U测得第二电源进线端B1有电压输入,第二电源进线端A1无电压输入,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接触器KMA禁止合闸,从而避免从第二电源进线端B1输入的电流流向第一电源进线端A1,避免反向送电及短路危险。控制器根据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来判断第二负载R2能否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再根据判断结果来控制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并联使用,或控制第二负载R2单独使用,具体地:控制器根据电压检测装置U测得的电压值来计算测试电源作用于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的功率,假设都是100KW,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较大,例如200KW,则第二负载R2单独使用难以满足功率需求,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接触器KMB和第三接触器KMC合闸,并控制第一接触器KMA不合闸,这样第一负载R1和第二负载R2并联使用,以满足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若测试电源的所需测试负载功率较小,例如100KW,则第二负载R2单独使用能满足功率需求,则控制器控制第二接触器KMA合闸,并控制第一接触器KMA和第三接触器KMC不合闸,这样第二负载R2单独使用就能满足功率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负载并联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回路、第二主回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与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与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负载并联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回路、第二主回路和控制器,所述第一主回路包括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一电源进线端和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一接触器,所述第二主回路包括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所述第二电源进线端和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串接有第二接触器;还包括第三接触器,所述第三接触器一端连接第一接触器与第一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另一端连接第二接触器与第二负载连接端之间的接点;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第一接触器、第二接触器和第三接触器。


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修洋肖邓韩雷黄赫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福德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