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底泥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由于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滞后,大量工业、农业及生活废水排入城市水体,水体大面积受污染,同时大量污染物沉积在底泥中,水体呈现黑臭现象。底泥中的污染物会源源不断地向上覆水释放,成为水体的内源污染。尤其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污染物向上覆水的释放将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使水质恶化。因此,在外源污染日益严控的今天,底泥污染的治理对于长效治理黑臭水体十分必要和紧迫。现有底泥修复技术主要可分为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异位修复主要指底泥疏浚技术。原位修复包括覆盖、固化/稳定化、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底泥异位修复方法由于工程量大、费用高、疏浚底泥难处理等问题而受到限制,单一的原位修复技术通常难以实现高效的底泥治理。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生态环保、高效价廉的底泥原位修复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n改性生物炭20~25份,底泥基陶粒15~20份,植物纤维素8~12份,植物木质素6~10份,复合菌剂8~12份;/n所述复合菌剂包括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按重量比计,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3~5:1~3:1~3:2~4: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改性生物炭20~25份,底泥基陶粒15~20份,植物纤维素8~12份,植物木质素6~10份,复合菌剂8~12份;
所述复合菌剂包括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按重量比计,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3~5:1~3:1~3:2~4: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
改性生物炭24份,底泥基陶粒18份,植物纤维素10份,植物木质素8份,复合菌剂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菌剂包括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按重量比计,水生从毛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巴斯德碧池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和硝化细菌的质量比为4:2:2: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体底泥底栖微生物生态修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泥基陶粒经过以下步骤制得:
(1)挖取河道底泥,烘干后粉碎至30~40目,得底泥粉;
(2)将底泥粉与陶土和沸石粉按1:2~4:1~2的质量比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后造粒,得生料球;
(3)将生料球在40~50℃下预热1~2h,然后升温至700~800℃,保温焙烧2~3h,再冷却至室温,得底泥基陶粒。
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文良,简龙骥,王跃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清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