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345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设置在叉车本体前端的提升装置以及连接在提升装置前端的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设置在加料斗中的推料板以及用于带动推料板在加料斗中移动的推料机构,加料斗包括底板、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连接板,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安装架沿提升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连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在安装架上对应设有供挂钩抵靠的支撑梁,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操作驱动装置即可实现挂钩与支撑梁的扣紧结构,从而方便加料斗的拆装,其具有结构简易、拆装方便的优点。

A kind of charging car which can change the hopper quick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
本技术涉及加料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
技术介绍
高炉车间每日需将万吨以上的炉料有地面运送至高炉炉顶,通过装料设备,装入炉内冶炼。如授权公告号CN201820254570,名称为“一种新型加料车”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新型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和设置在叉车本体前端的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设置在加料斗中的推料板以及用于带动推料板在加料斗中移动的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推料机构和第二推料机构,第一推料机构和第二推料机构固定在所述叉车本体左右两侧,第一推料机构具有第一驱动端,第二推料机构具有第二驱动端,第一驱动端和第二驱动端分别安装在推料板上。上述加料装置的加料斗一般采用固定式,更换较为麻烦,难以适应不同工况。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且结构简易的加料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设置在所述叉车本体前端的提升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提升装置前端的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设置在所述加料斗中的推料板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推料板在所述加料斗中移动的推料机构,所述加料斗包括底板、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连接板,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沿所述提升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在所述安装架上对应设有供所述挂钩抵靠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挂钩为两排,两排所述挂钩平行设置,所述挂钩开口朝下设置,所述支撑梁为两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推料机构和第二推料机构,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和所述第二推料机构固定在所述叉车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具有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二推料机构具有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分别安装在所述推料板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推料板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锁紧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推料机构为第一伸缩臂,所述第二推料机构为第二伸缩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纵板、所述第二纵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围设在所述底板上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板和所述第二纵板连接,所述第一纵板与所述第二纵板平行设置且均沿前后方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推料机构设有第一穿孔,所述连接板上对应所述第二推料机构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推料机构从第一穿孔中穿过,所述第二推料机构从第二穿孔中穿过。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加料斗放置地面上,通过驱动驱动装置,使得安装架沿提升架向下移动至最低点,此时支撑梁位于挂钩的下端,然后驱动叉车本体向前移动,使支撑梁位于挂钩的正下方,再次驱动驱动装置,使得安装架沿提升向上移动,此时支撑梁伸入挂钩中,并扣紧挂钩。本技术通过驱动驱动装置即可实现加料斗的拆装,其具有结构简易、拆装方便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加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如下:叉车本体10、加料斗20、第一纵板21、第二纵板22、连接板23、第一穿孔231、第二穿孔232、挂钩233、推料板24、底板25、第一推料机构30、第二推料机构40、提升装置50、提升架51、安装架52、支撑梁52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4,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10、设置在叉车本体10前端的提升装置和设置在所述提升装置前端的加料装置,叉车本体10采用现有叉车的结构,将现有叉车的货叉拆下并装上所述加料装置。本技术以叉车本体10设置所述加料装置的方位为前,相对的另一端为后进行方位的描述。本技术中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20、设置在加料斗中20的推料板24以及用于带动推料板24在所加料斗20中移动的推料机构,加料斗20包括底板25、第一纵板21、第二纵板22以及连接板23,提升装置50包括提升架51、安装架52以及用于驱动安装架52沿提升架51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连接板2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挂钩233,在安装架52上对应设有供挂钩233抵靠的支撑梁521,支撑梁521沿水平方向设置。优选地,挂钩233为两排,两排挂钩233平行设置,挂钩233为开口朝下的环形槽,以方便支撑梁521能够快捷地与挂钩233对位。优选地,支撑梁521为两根,两排挂钩233对应挂置在两根支撑梁521上,保证加料斗20不易晃动。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液压油缸、链条和链轮,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固定安装在提升架51上,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所述链轮,所述链条通过所述链轮分别与提升架51和安装架52固定连接,通过所述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带动安装架52可以沿提升架51做上下移动,该驱动装置为叉车中的常规结构。本技术在使用时,先将加料斗20放置地面上,通过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使得安装架52沿提升架51向下移动至最低点,此时支撑梁521位于挂钩233的下端,然后驱动叉车本体10向前移动,此时支撑梁521位于挂钩233的正下方,再次驱动所述液压油缸活塞杆的伸缩,使得安装架52沿提升架51往上移动,此时支撑梁521伸入挂钩233中,并扣紧挂钩233。本技术通过驱动液压油缸即可实现加料斗20的拆装,其具有结构简易、拆装方便的优点。进一步,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推料机构30和第二推料机构40,第一推料机构30和第二推料机构40设置在叉车本体10左右两侧,第一推料机构30具有第一驱动端,第二推料机构40具有第二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分别安装在推料板24上。进一步,推料板24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端和所述第二驱动端锁紧固定。进一步,第一推料机构30为第一伸缩臂,第二推料机构40为第二伸缩臂。进一步,第一纵板21、第二纵板22以及连接板23围设在底板25上且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连接板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板21和第二纵板22连接,第一纵板21与第二纵板22平行设置且均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纵板21与第二纵板22之间形成出料口,推料板24将料从该出料口中推出。进一步,连接板23上对应第一推料机构30设有第一穿孔231,连接板23上对应第二推料机构40设有第二穿孔232,第一推料机构30从第一穿孔231中穿过,第二推料机构40从第二穿孔232中穿过。第一推料机构30和第二推料机构20均为本领域常用的推料机构,如可采用中国专利CN201820254570中公开的推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设置在所述叉车本体前端的提升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提升装置前端的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设置在所述加料斗中的推料板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推料板在所述加料斗中移动的推料机构,所述加料斗包括底板、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连接板,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沿所述提升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在所述安装架上对应设有供所述挂钩抵靠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包括叉车本体、设置在所述叉车本体前端的提升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提升装置前端的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斗、设置在所述加料斗中的推料板以及用于带动所述推料板在所述加料斗中移动的推料机构,所述加料斗包括底板、第一纵板、第二纵板以及连接板,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架、安装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安装架沿所述提升架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水平设置有若干个挂钩,在所述安装架上对应设有供所述挂钩抵靠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沿水平方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为两排,两排所述挂钩平行设置,所述挂钩开口朝下设置,所述支撑梁为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快速更换加料斗的加料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一推料机构和第二推料机构,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和所述第二推料机构设置在所述叉车本体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具有第一驱动端,所述第二推料机构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潇鹏万禹平郭炎波郭俊锋庄燊燊郭俊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华南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