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967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内设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的一端连通有冷媒进口,且冷媒进口穿过机体外壳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冷媒出口,且冷媒出口穿过机体外壳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一侧连通有进液管,所述机体外壳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回流管,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面均匀垂直插接有若干个通风杆,且通风杆内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端口垂直插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接有鼓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增强了冷却效果,且节省了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A new type of oil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工程机械发展迅速,己从以前单一的矿石开采、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修桥筑路发展到现在的特殊工况下的工作场所:比如隧道挖掘、高温炉炉渣拆解、核辐射废料清理、地下矿井破碎等密闭的环境下工作。在这些密闭、高温、通风效果不好的工况下,液压油是否及时冷却,成为了机器运行的关键点。国内大多数的机械设备都是采用独立的电风扇吹拂冷却器表面达到液压油的散热效果,但这种散热方式效果不明显,液压油冷却时间较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包括机体外壳,所述机体外壳内设有冷凝盘管,所述冷凝盘管的一端连通有冷媒进口,且冷媒进口穿过机体外壳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冷凝盘管的另一端连通有冷媒出口,且冷媒出口穿过机体外壳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一侧连通有进液管,所述机体外壳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回流管,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面均匀垂直插接有若干个通风杆,且通风杆内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上端口垂直插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一端连接有鼓风机,且鼓风机固定安装于机体外壳的上端一侧,所述通风杆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壁垂直插接有支撑轴,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面通过凹槽设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轴驱动连接有主动轮,主动轮与相邻的第一齿轮啮合连接。优选地,所述通风孔的外壁两侧分别连通有若干个排气孔,且排气孔内设有滤网。优选地,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面设有与通风杆对应的插孔,且通风杆与插孔连接处的外壁套接有第一轴承。优选地,所述分流管与通风孔连接处的外壁套接有第二轴承。优选地,所述机体外壳的上端面设有与支撑轴对应的支撑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冷媒经冷媒进口进入冷凝盘管,再经冷媒出口排出,从而对液压油进行循环冷却,2、启动鼓风机,鼓风机向进风管进行吹风,并经过分流管、通风孔和排气孔排向液压油,从而加速冷却效果;3、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转轴驱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再通过第二齿轮带动相邻的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得通风杆转动,并实现排气孔旋转吹气,从而使得液压油与气体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更好,且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综上,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增强了冷却效果,且节省了冷却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机体外壳1、进液管2、回流管3、冷凝盘管4、冷媒进口5、冷媒出口6、通风杆7、通风孔8、排气孔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支撑轴12、第一轴承13、分流管14、进风管15、鼓风机16、驱动电机17、主动轮18、第二轴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机体外壳1内设有冷凝盘管4,冷凝盘管4的一端连通有冷媒进口5,且冷媒进口5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冷媒经冷媒进口5进入冷凝盘管4,冷凝盘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冷媒出口6,且冷媒出口6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连通有进液管2,机体外壳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回流管3,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均匀垂直插接有若干个通风杆7,且通风杆7内设有通风孔8,通风孔8的上端口垂直插接有分流管14,且分流管14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15,进风管15的一端连接有鼓风机16,且鼓风机16固定安装于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通风杆7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0,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10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1,第二齿轮11的内壁垂直插接有支撑轴12,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通过凹槽设有驱动电机17,且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驱动连接有主动轮18,主动轮18与相邻的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具体的,通风孔8的外壁两侧分别连通有若干个排气孔9,且排气孔9内设有滤网,通过排气孔9向液压油进行排气,从而加速冷却效果,同时设置滤网避免杂质进入液压油内。具体的,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设有与通风杆7对应的插孔,且通风杆7与插孔连接处的外壁套接有第一轴承13,通过设置第一轴承13起到润滑作用,减小通风杆7与插孔之间的摩擦力。具体的,分流管14与通风孔8连接处的外壁套接有第二轴承19,通过设置第二轴承19,避免了通风杆7转动时影响分流管14的进气。具体的,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设有与支撑轴12对应的支撑槽,支撑轴12在支撑槽内转动,并起到支撑限位作用。工作原理:本技术中,使用时,液压油经进液管2进入机体外壳1内,且冷媒经冷媒进口5进入冷凝盘管4,再经冷媒出口6排出,从而对液压油进行循环冷却,同时启动鼓风机16,鼓风机16向进风管15进行吹风,并经过分流管14、通风孔8和排气孔9排向液压油,从而加速冷却效果,且启动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通过转轴驱动主动轮18转动,主动轮18带动第一齿轮10转动,第一齿轮10再通过第二齿轮11带动相邻的第一齿轮10转动,从而使得通风杆7转动,并实现排气孔9旋转吹气,从而使得液压油与气体充分接触,冷却效果更好,且缩短了冷却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以上,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内设有冷凝盘管(4),所述冷凝盘管(4)的一端连通有冷媒进口(5),且冷媒进口(5)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冷凝盘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冷媒出口(6),且冷媒出口(6)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机体外壳(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回流管(3),所述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均匀垂直插接有若干个通风杆(7),且通风杆(7)内设有通风孔(8),所述通风孔(8)的上端口垂直插接有分流管(14),且分流管(14)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15),所述进风管(15)的一端连接有鼓风机(16),且鼓风机(16)固定安装于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所述通风杆(7)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0),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10)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11)的内壁垂直插接有支撑轴(12),所述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通过凹槽设有驱动电机(17),且驱动电机(17)的输出端通过转轴驱动连接有主动轮(18),主动轮(18)与相邻的第一齿轮(10)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油冷装置,包括机体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1)内设有冷凝盘管(4),所述冷凝盘管(4)的一端连通有冷媒进口(5),且冷媒进口(5)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冷凝盘管(4)的另一端连通有冷媒出口(6),且冷媒出口(6)穿过机体外壳(1)的侧壁向外延伸,所述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连通有进液管(2),所述机体外壳(1)的底部一侧连通有回流管(3),所述机体外壳(1)的上端面均匀垂直插接有若干个通风杆(7),且通风杆(7)内设有通风孔(8),所述通风孔(8)的上端口垂直插接有分流管(14),且分流管(14)的上端连通有进风管(15),所述进风管(15)的一端连接有鼓风机(16),且鼓风机(16)固定安装于机体外壳(1)的上端一侧,所述通风杆(7)的上端外壁固定套接有第一齿轮(10),且两个相邻的第一齿轮(10)之间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11)的内壁垂直插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希
申请(专利权)人:正扬精密机电科技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