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坤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75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夹持机构、回转台、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加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回转台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横移机构由横移外壳、第一轴承座、第二轴承座、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一丝杆、第一螺母座、第一固定杆、第一伺服电机共同构成,所述加工机构由中空筒、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一转轴、第三伺服电机、第一伞齿轮、第七轴承、第二转轴、第二伞齿轮、钻头夹、钻头共同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A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ner wall of tubular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是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由钻床对工件进行的钻孔操作均是从工件外壁向内钻孔,而对于管状零件,由于钻头无法伸到管状零件的内腔内,现有钻床无法实施对管状零件内壁的盲孔和划窝操作。目前对于这类盲孔,采用的是由外壁向内钻通孔,然后再将通孔从外部堵上,留下所需要的内部盲孔。采用这种方式,盲孔的精度无法保证,并且不适合大批量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包括工作台、支架、夹持机构、回转台、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加工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工作台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回转台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横移机构由固定工作台上且位于所述回转台一侧的横移外壳、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横移外壳一侧的第一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相对一侧的第二轴承座、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内的第一轴承、嵌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内的第二轴承、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轴承中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二轴承且伸出所述横移外壳的第一丝杆、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杆上且与第一丝杆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一螺母座的第一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一丝杆伸出端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共同构成,所述升降机构由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母座上的降外壳、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底端的第三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上方的第四轴承座、嵌装在所述第三轴承座内的第三轴承、嵌装在所述第四轴承座内的第四轴承、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三轴承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第四轴承的第二丝杆、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杆上且与第二丝杆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座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轴承座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二螺母座的第二固定杆、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顶端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二丝杆伸出端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共同构成,所述升降外壳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座连接另一端连有连接板,所述加工机构由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下端表面上的中空筒、嵌装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位于所述中空筒正上方的第五轴承、固定在所述中空筒底端的第六轴承、一端插装在所述第六轴承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五轴承的第一转轴、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三伺服电机、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下端的第一伞齿轮、嵌装在所述中空筒上且与所述第一伞齿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七轴承、插装在所述第七轴承内的第二转轴、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且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的钻头夹、夹装在所述钻头夹内的钻头共同构成。所述横移外壳上端开有第一开口,所述升降外壳底端伸入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螺母座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外壳上且位于所述滑槽一侧开有贯通所述滑槽的第二开口,所述滑块伸入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螺母座连接。所述回转台一侧设有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旋转端与所述回转台输入端连接,所述回转台由所述第四伺服电机驱动。所述回转台的台面中心处开有圆孔,所述回转台的台面上且位于所述圆孔两侧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夹持机构由插装在所述圆孔中的定位柱、固定在所述定位柱上端的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中心处的定位套筒、开在所述定位套筒一侧的第二螺纹孔、位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内且与所述定位套筒螺纹连接的紧定螺钉、固定在所述紧定螺钉一端的旋柄共同构成。所述定位板上端两侧开有第三开口,所述夹持机构通过穿插过所述第三开口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形成螺纹配合的十字螺钉与所述回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固定在所述定位板下端中心处,所述定位套筒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回转台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定位套筒的内径与代加工管状零件外径相匹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第三伺服电机、第四伺服电机电性连接。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可将钻头伸入管中,通过横移机构、升降机构和回转台的配合,可精确地对管状零件内壁进行加工,满足零件加工精度和质量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工作台;2、支架;3、回转台;4、横移外壳;5、第一轴承座;6、第二轴承座;7、第一轴承;8、第二轴承;9、第一丝杆;10、第一螺母座;11、第一固定杆;12、第一伺服电机;13、升降外壳;14、第三轴承座;15、第四轴承座;16、第三轴承;17、第四轴承;18、第二丝杆;19、第二螺母座;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伺服电机;22、滑槽;23、滑块;24、连接板;25、中空筒;26、第五轴承;27、第六轴承;28、第一转轴;29、第三伺服电机;30、第一伞齿轮;31、第七轴承;32、第二转轴;33、第二伞齿轮;34、钻头夹;35、钻头;36、第四伺服电机;37、圆孔;38、第一螺纹孔;39、定位柱;40、定位板;41、定位套筒;42、第二螺纹孔;43、紧定螺钉;44、旋柄;45、十字螺钉;46、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5所示,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架2、夹持机构、回转台3、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加工机构和控制器46,所述工作台1固定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回转台3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横移机构由固定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回转台3一侧的横移外壳4、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横移外壳4一侧的第一轴承座5、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相对一侧的第二轴承座6、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的第一轴承7、嵌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内的第二轴承8、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轴承7中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二轴承8且伸出所述横移外壳4的第一丝杆9、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杆9上且与第一丝杆9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10、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一螺母座10的第一固定杆1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一丝杆9伸出端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12共同构成,所述升降机构由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母座10上的升降外壳13、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底端的第三轴承座14、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方的第四轴承座15、嵌装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内的第三轴承16、嵌装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5内的第四轴承17、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三轴承16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第四轴承17的第二丝杆18、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杆18上且与第二丝杆18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19、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轴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架(2)、夹持机构、回转台(3)、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加工机构和控制器(4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固定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回转台(3)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横移机构由固定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回转台(3)一侧的横移外壳(4)、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横移外壳(4)一侧的第一轴承座(5)、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相对一侧的第二轴承座(6)、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的第一轴承(7)、嵌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内的第二轴承(8)、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轴承(7)中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二轴承(8)且伸出所述横移外壳(4)的第一丝杆(9)、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杆(9)上且与第一丝杆(9)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10)、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一螺母座(10)的第一固定杆(1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一丝杆(9)伸出端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12)共同构成,所述升降机构由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母座(10)上的升降外壳(13)、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底端的第三轴承座(14)、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方的第四轴承座(15)、嵌装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内的第三轴承(16)、嵌装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5)内的第四轴承(17)、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三轴承(16)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第四轴承(17)的第二丝杆(18)、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杆(18)上且与第二丝杆(18)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19)、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5)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二螺母座(19)的第二固定杆(20)、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顶端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二丝杆(18)伸出端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21)共同构成,所述升降外壳(13)一侧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内设有可在所述滑槽(22)内滑动的滑块(23),所述滑块(23)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座(19)连接另一端连有连接板(24),所述加工机构由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4)下端表面上的中空筒(25)、嵌装在所述连接板(24)上且位于所述中空筒(25)正上方的第五轴承(26)、固定在所述中空筒(25)底端的第六轴承(27)、一端插装在所述第六轴承(27)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五轴承(26)的第一转轴(28)、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4)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28)连接的第三伺服电机(29)、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28)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8)下端的第一伞齿轮(30)、嵌装在所述中空筒(25)上且与所述第一伞齿轮(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七轴承(31)、插装在所述第七轴承(31)内的第二转轴(32)、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32)一端且与所述第一伞齿轮(30)啮合的第二伞齿轮(33)、套装在所述第二转轴(32)另一端的钻头夹(34)、夹装在所述钻头夹(34)内的钻头(35)共同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状零件内壁加工的装置,包括工作台(1)、支架(2)、夹持机构、回转台(3)、升降机构、横移机构、加工机构和控制器(46),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固定在所述支架(2)上,所述回转台(3)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横移机构由固定工作台(1)上且位于所述回转台(3)一侧的横移外壳(4)、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横移外壳(4)一侧的第一轴承座(5)、固定在所述横移外壳(4)内且位于所述第一轴承座(5)相对一侧的第二轴承座(6)、嵌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内的第一轴承(7)、嵌装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内的第二轴承(8)、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一轴承(7)中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二轴承(8)且伸出所述横移外壳(4)的第一丝杆(9)、套装在所述第一丝杆(9)上且与第一丝杆(9)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座(10)、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座(5)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轴承座(6)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一螺母座(10)的第一固定杆(11)、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一丝杆(9)伸出端连接的第一伺服电机(12)共同构成,所述升降机构由固定在所述第一螺母座(10)上的升降外壳(13)、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底端的第三轴承座(14)、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内且位于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方的第四轴承座(15)、嵌装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内的第三轴承(16)、嵌装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5)内的第四轴承(17)、一端插装在所述第三轴承(16)中另一端伸出所述第四轴承(17)的第二丝杆(18)、套装在所述第二丝杆(18)上且与第二丝杆(18)形成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座(19)、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三轴承座(1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四轴承座(15)上且穿插过所述第二螺母座(19)的第二固定杆(20)、固定在所述升降外壳(13)顶端且旋转端与所述第二丝杆(18)伸出端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21)共同构成,所述升降外壳(13)一侧设有滑槽(22),所述滑槽(22)内设有可在所述滑槽(22)内滑动的滑块(23),所述滑块(23)一端与所述第二螺母座(19)连接另一端连有连接板(24),所述加工机构由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4)下端表面上的中空筒(25)、嵌装在所述连接板(24)上且位于所述中空筒(25)正上方的第五轴承(26)、固定在所述中空筒(25)底端的第六轴承(27)、一端插装在所述第六轴承(27)另一端穿插过所述第五轴承(26)的第一转轴(28)、固定在所述连接板(24)上且与所述第一转轴(28)连接的第三伺服电机(29)、套装在所述第一转轴(28)上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8)下端的第一伞齿轮(30)、嵌装在所述中空筒(25)上且与所述第一伞齿轮(3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第七轴承(31)、插装在所述第七轴承(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坤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