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永坤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343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其结构包括外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下料装置于外框上端中部,使用者抓住把手,将翻盖从外壳上端向右翻折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属于粉碎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银耳又称作白银耳、雪耳、银耳子等,属于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是门担子菌门真菌银耳的子实体,有“菌中之冠”的美称,银耳子实体纯白至乳白色,直径5-10厘米,柔软洁白,半透明,富有弹性,银耳味甘、淡、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滋阴润肺的作用;既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又可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植物性胶质,外加其具有滋阴的作用,是可以长期服用的良好润肤食品,现有的银耳种植是通过制造培养基来对白银耳来进行培养,现有培养基的制造流程包括配料、袋装和灭菌以及冷却,配料时,需要将培养基的原料进行粉碎,然后均匀的混合,再将混合好的原料袋装,并将袋装好的原料放置在蒸压釜内进行杀菌,如此,才能用于培养白银耳,现有的粉碎搅拌方式是通过搅拌轴对原料进行粉碎搅拌,搅拌轴上的搅拌叶片或搅拌杆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原料无法充分粉碎且无法均匀混合在一起,造成搅拌和粉碎效果不佳,配料装入包装袋的过程中还会增加新的真菌,势必会增加蒸压釜的杀菌难度,影响培养基制造的工作效率,且粉碎结构更便于对银耳进行粉碎。
[0003]由于现有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粉碎机构,通常在下料过程中,都是一泻而下,容易造成银耳溢出,且卡住在刀片两端,且下料的银耳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在粉碎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真菌,降低了工作的银耳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现有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通常在下料过程中,都是一泻而下,容易造成银耳溢出,且卡住在刀片两端,且下料的银耳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在粉碎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真菌,降低了工作的银耳的品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包括外框、下料装置和辅助装置,所述外框左侧后端与第一输出口相固定,所述外框左端前端与第二输出口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一输出口右端与第一刀片相固定,所述第二输出口右端与第二刀片相固定,所述外框右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外框前端中部设置有开关,所述外框上端中部设置有下料装置,所述外框右上端与辅助装置通过焊锡固定,所述下料装置由外壳、漏斗、旋转轴、翻盖和把手组成,所述外壳下端与漏斗固定成一体,所述外壳右上端与旋转轴相固定,所述旋转轴右端与翻盖转动连接,所述翻盖右端中部与把手固定成一体,所述外框上端中部设置有外壳。
[000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装置由箱体、固定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摇杆、第二摇杆、电机、滑块、固定圆柱、限位圆柱、基座和限位板组成,所述箱体内侧前端中部与固定杆固定成一体,所述固定杆前端与第一连杆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前侧下端与第二连杆转
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下侧与第一摇杆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摇杆前端与第二摇杆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摇杆前端与电机输出轴相固定,所述第二连杆内侧中部与滑块滑动连接,所述滑块后端与固定圆柱固定成一体,所述固定圆柱左端与限位圆柱贯通连接,所述限位圆柱下端与基座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圆柱左端与限位板固定成一体,所述外框右上端与箱体通过焊锡固定,所述电源线通过开关与电机电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呈半圆状,且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0008]进一步地,所述翻盖前后两侧设置有橡胶条,且橡胶条厚度为1cm。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中部与固定圆杆贯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固定圆柱内侧中部最大的滑动距离为固定圆柱开设的内侧滑槽长度的三分之一。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圆柱呈圆柱状,且固定圆柱与限位圆柱最大的滑动距离为4cm。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最大可呈角度为160
°
,最小可呈角度为120
°

[0013]进一步地,所述翻盖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圆柱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5]优点1: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通过设置下料装置于外框上端中部,使用者抓住把手,将翻盖从外壳上端向右翻折180
°
,而后向外壳中部灌入所需要粉碎的银耳后,再将翻盖向左翻折180
°
,将翻盖盖回外壳上端,达到了避免银耳暴露在空气中产生真菌的优点。
[0016]优点2:本技术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通过设置辅助装置于外框右上端,电机的输出轴与贯通第一摇杆与第二摇杆的固定圆杆转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开始运动,随后滑块在第二连杆内侧开设的滑槽中滑动,继而将固定圆柱从限位圆柱右侧拉回,从而在外壳中将限位板向右拉回,从而使得银耳开始缓慢下料,达到了避免下料银耳外溢与提高银耳品质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下料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辅助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外框-1、第一输出口-2、第二输出口-3、第一刀片-4、第二刀片-5、下料装置-6、辅助装置-7、电源线-8、开关-9、外壳-61、漏斗-62、旋转轴-63、翻盖-64、把手-65、箱体-71、固定杆-72、第一连杆-73、第二连杆-74、第一摇杆-75、第二摇杆-76、电机-77、滑块-78、固定圆柱-79、限位圆柱-710、基座-711、限位板-712。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与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包括外框1、下料装置6和辅助装置7,外框1左侧后端与第一输出口2相固定,外框1左端前端与第二输出口3固定成一体,第一输出口2右端与第一刀片4相固定,第二输出口3右端与第二刀片5相固定,外框1右端设置有电源线8,外框1前端中部设置有开关9,外框1上端中部设置有下料装置6,外框1右上端与辅助装置7通过焊锡固定,下料装置6由外壳61、漏斗62、旋转轴63、翻盖64和把手65组成,外壳61下端与漏斗62固定成一体,便于更好的进行下料,外壳61右上端与旋转轴63相固定,旋转轴63右端与翻盖64转动连接,便于使用者对翻盖64使用,翻盖64右端中部与把手65固定成一体,更加便于使用者进行使用,外框1上端中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左侧后端与第一输出口(2)相固定,所述外框(1)左端前端与第二输出口(3)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一输出口(2)右端与第一刀片(4)相固定,所述第二输出口(3)右端与第二刀片(5)相固定,所述外框(1)右端设置有电源线(8),所述外框(1)前端中部设置有开关(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装置(6)和辅助装置(7),所述外框(1)上端中部设置有下料装置(6),所述外框(1)右上端与辅助装置(7)通过焊锡固定,所述下料装置(6)由外壳(61)、漏斗(62)、旋转轴(63)、翻盖(64)和把手(65)组成,所述外壳(61)下端与漏斗(62)固定成一体,所述外壳(61)右上端与旋转轴(63)相固定,所述旋转轴(63)右端与翻盖(64)转动连接,所述翻盖(64)右端中部与把手(65)固定成一体,所述外框(1)上端中部设置有外壳(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机械粉碎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置(7)由箱体(71)、固定杆(72)、第一连杆(73)、第二连杆(74)、第一摇杆(75)、第二摇杆(76)、电机(77)、滑块(78)、固定圆柱(79)、限位圆柱(710)、基座(711)和限位板(712)组成,所述箱体(71)内侧前端中部与固定杆(72)固定成一体,所述固定杆(72)前端与第一连杆(73)贯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3)前侧下端与第二连杆(7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4)后端下侧与第一摇杆(75)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摇杆(75)前端与第二摇杆(76)固定成一体,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坤王丽丽董浩任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