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69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其结构包括支撑架、电机、卡盘、减噪转轮和输管装置,本设计减噪转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两个轴承减少固定螺杆与法兰管件的摩擦,并且转轮外侧和夹块前端外侧的橡胶套为软性套,避免了钢管直接外壁接触摩擦产生噪音,达到了减噪转轮减少弯管直接与转轮接触产生噪音的有益效果;本设计提出输管装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操作控制面板前端按钮设定滑块移动距离,第二气缸顶端气管通气内部活塞杆向前收缩将夹块向内侧移动对钢管进行夹紧固定,滑块缓缓移动根据设定距离进行移动。

A new type of silencing pipe be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弯管机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
技术介绍
弯管机是指用于弯管的机器还能做千斤顶用,大致分为数控弯管机等,应用于电力施工、公铁路建设、桥梁、船舶等方面管道铺设及修造,使用过程中转轮与钢管接触过程中弯管易产生噪音导致施工环境噪音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弯管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并且转轮与钢管接触过程中弯管易产生噪音导致施工环境噪音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并且转轮与钢管接触过程中弯管易产生噪音导致施工环境噪音多的问题,达到了使用过程中输管装置对弯管长度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减噪转轮减少弯管直接与转轮接触产生噪音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包括支撑架、电机、卡盘、气缸、夹块、控制面板、单片机、减噪转轮和输管装置,所述支撑架顶端通孔设置有减噪转轮,所述支撑架底端面通孔与电机垂直螺栓连接,所述减噪转轮底端外侧设置有卡盘,所述卡盘顶端面右侧与气缸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气缸左端面顶部安装有夹块,所述支撑架前端面右上侧与控制面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面板内部设置有单片机,所述支撑架后端设置有输管装置,所述减噪转轮由固定螺杆、转轮、橡胶套、上卡盘、轴承和法兰管件组成,所述固定螺杆底端外侧与法兰管件底端内径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底端外侧插接有转轮,所述转轮外侧设置有橡胶套,所述固定螺杆中部外侧与上卡盘进行插接,所述固定螺杆底端外侧与轴承进行插接,所述法兰管件底端面与支撑架顶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输管装置由滑块、气管、固定块、第二气缸、活塞杆、铰链、夹块和滑台组成,所述滑块左端面通过固定块与第二气缸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气缸顶端通孔与气管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内部与活塞杆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后端通过铰链与夹块进行铆接,所述滑块后端面与滑台凹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电机、控制面板和滑台均与单片机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轴承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轴承形状尺寸相同。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套内部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防滑条纹,并且橡胶套厚度为9mm。进一步的,所述夹块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并且夹块顶端形状为勾字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滑台左端面设置有两个凹槽,并且滑台左端两个凹槽上下两端平行。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块表面为光滑表面,并且固定块表面喷涂有2mm厚的氟碳漆。进一步的,所述夹块前端胶接有橡胶套2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型号为10BYG250-150。进一步的,所述滑台型号为RS306B-C1-N-1-800。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型号为msp430g2。(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转轮与钢管接触过程中弯管易产生噪音导致施工环境噪音多的问题,本设计减噪转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两个轴承减少固定螺杆与法兰管件的摩擦,并且转轮外侧和夹块前端外侧的橡胶套为软性套,避免了钢管直接外壁接触摩擦产生噪音,达到了减噪转轮减少弯管直接与转轮接触产生噪音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的问题,本设计提出输管装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往往使用转轮输送不易对输送管长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操作控制面板前端按钮设定滑块移动距离,第二气缸顶端气管通气内部活塞杆向前收缩将夹块向内侧移动对钢管进行夹紧固定,滑块缓缓移动根据设定距离进行移动,达到了使用过程中输管装置对弯管长度进行有效控制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输管装置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减噪转轮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架-1、电机-3、卡盘-4、气缸-5、夹块-6、控制面板-7、单片机-8、减噪转轮-2、输管装置-9、固定螺杆-21、转轮-22、橡胶套-23、上卡盘-24、轴承-25、法兰管件-26、滑块-91、气管-92、固定块-93、第二气缸-94、活塞杆-95、铰链-96、夹块-97、滑台-9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减噪转轮2、输管装置9、固定螺杆21、转轮22、橡胶套23、上卡盘24、轴承25、法兰管件26、滑块91、气管92、固定块93、第二气缸94、活塞杆95、铰链96、夹块97、滑台98为本专利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支撑架1、电机3、卡盘4、气缸5、夹块6、控制面板7、单片机8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包括支撑架1、电机3、卡盘4、气缸5、夹块6、控制面板7、单片机8、减噪转轮2和输管装置9,支撑架1顶端通孔设置有减噪转轮2,支撑架1底端面通孔与电机3垂直螺栓连接,减噪转轮2底端外侧设置有卡盘4,卡盘4顶端面右侧与气缸5进行螺栓连接,气缸5左端面顶部安装有夹块6,支撑架1前端面右上侧与控制面板7进行螺栓连接,控制面板7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支撑架1后端设置有输管装置9,减噪转轮2由固定螺杆21、转轮22、橡胶套23、上卡盘24、轴承25和法兰管件26组成,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法兰管件26底端内径进行螺纹连接,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插接有转轮22,转轮22外侧设置有橡胶套23,固定螺杆21中部外侧与上卡盘24进行插接,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轴承25进行插接,法兰管件26底端面与支撑架1顶端面进行螺栓连接,输管装置9由滑块91、气管92、固定块93、第二气缸94、活塞杆95、铰链96、夹块97和滑台98组成,滑块91左端面通过固定块93与第二气缸94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气缸94顶端通孔与气管92进行螺纹连接,第二气缸94内部与活塞杆95进行滑动连接,活塞杆95后端通过铰链96与夹块97进行铆接,滑块91后端面与滑台98凹槽进行滑动连接,电机3、控制面板7和滑台98均与单片机8电连接。其中,所述轴承25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轴承25形状尺寸相同,利于轴承25减少固定螺杆21和法兰管件26之间的摩擦。其中,所述橡胶套23内部表面设置有两个以上防滑条纹,并且橡胶套23厚度为9mm,利于防止橡胶套23与转轮22之间的摩擦。其中,所述夹块97旋转角度范围为0~90度,并且夹块97顶端形状为勾字结构,利于夹块97旋转移动。其中,所述滑台98左端面设置有两个凹槽,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包括支撑架(1)、电机(3)、卡盘(4)、气缸(5)、夹块(6)、控制面板(7)和单片机(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噪转轮(2)和输管装置(9),所述支撑架(1)顶端通孔设置有减噪转轮(2),所述支撑架(1)底端面通孔与电机(3)垂直螺栓连接,所述减噪转轮(2)底端外侧设置有卡盘(4),所述卡盘(4)顶端面右侧与气缸(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气缸(5)左端面顶部安装有夹块(6),所述支撑架(1)前端面右上侧与控制面板(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所述支撑架(1)后端设置有输管装置(9),所述减噪转轮(2)由固定螺杆(21)、转轮(22)、橡胶套(23)、上卡盘(24)、轴承(25)和法兰管件(26)组成,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法兰管件(26)底端内径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插接有转轮(22),所述转轮(22)外侧设置有橡胶套(23),所述固定螺杆(21)中部外侧与上卡盘(24)进行插接,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轴承(25)进行插接,所述法兰管件(26)底端面与支撑架(1)顶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输管装置(9)由滑块(91)、气管(92)、固定块(93)、第二气缸(94)、活塞杆(95)、铰链(96)、夹块(97)和滑台(98)组成,所述滑块(91)左端面通过固定块(93)与第二气缸(94)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气缸(94)顶端通孔与气管(92)进行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气缸(94)内部与活塞杆(9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95)后端通过铰链(96)与夹块(97)进行铆接,所述滑块(91)后端面与滑台(98)凹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电机(3)、控制面板(7)和滑台(98)均与单片机(8)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消音弯管机,包括支撑架(1)、电机(3)、卡盘(4)、气缸(5)、夹块(6)、控制面板(7)和单片机(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噪转轮(2)和输管装置(9),所述支撑架(1)顶端通孔设置有减噪转轮(2),所述支撑架(1)底端面通孔与电机(3)垂直螺栓连接,所述减噪转轮(2)底端外侧设置有卡盘(4),所述卡盘(4)顶端面右侧与气缸(5)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气缸(5)左端面顶部安装有夹块(6),所述支撑架(1)前端面右上侧与控制面板(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控制面板(7)内部设置有单片机(8),所述支撑架(1)后端设置有输管装置(9),所述减噪转轮(2)由固定螺杆(21)、转轮(22)、橡胶套(23)、上卡盘(24)、轴承(25)和法兰管件(26)组成,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法兰管件(26)底端内径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插接有转轮(22),所述转轮(22)外侧设置有橡胶套(23),所述固定螺杆(21)中部外侧与上卡盘(24)进行插接,所述固定螺杆(21)底端外侧与轴承(25)进行插接,所述法兰管件(26)底端面与支撑架(1)顶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输管装置(9)由滑块(91)、气管(92)、固定块(93)、第二气缸(94)、活塞杆(95)、铰链(96)、夹块(97)和滑台(98)组成,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荣孙华平柏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百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