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412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包括漏斗、漏斗支座、升降杆、导柱、减震块、模具台、震动器和平台,漏斗安放在漏斗支座上,升降杆一头与漏斗支座焊接,另一头与平台焊接,导柱是上下端均开有螺孔的圆柱形钢块,减震块上下端也开有螺孔,减震块的上下端通过螺杆与两个导柱连接组成一个减震柱,所述的模具台与平台之间设有四个减震柱;模具台的四角开有螺孔,中心开有模具定位槽,上边靠中心位置开有2个安装孔;四个减震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模具台和平台的台面上;震动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的位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利用漏斗升降来适应不同高度模具灌炭需要,利用震动器自动振实取代人工振实,大大提高振实的效率。

A semi-automatic carbon fil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自动灌炭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灌炭机,尤其涉及一种半自动灌炭机。
技术介绍
烧结活性炭棒滤芯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以及优越的过滤性能,相较于传统的颗粒活性炭滤芯和PP棉滤芯,由于其性能优势十分明显,逐渐有取代二者的趋势。烧结活性炭棒滤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比较短暂,市场上与之配套的生产设备还不是十分成熟,影响了烧结活性棒滤芯的生产效率,导致滤芯价格较为昂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烧结活性炭棒滤芯在市场上的推广。烧结活性炭棒滤芯制造中有一道工序是将炭粉灌装到模具内,然而目前市场上能够实现各种尺寸模具灌炭的机械十分少见且价格昂贵。对于非常规尺寸的烧结活性炭滤芯的制造,绝大多数企业仍采用手工灌装生产,生产效率非常低下,限制了企业对烧结炭棒滤芯型号的开发,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非常规尺寸烧结活性炭棒的生产制造,常采用手动灌炭的方式进行生产,然而手工灌炭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半自动灌炭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漏斗支座、升降杆、导柱、减震块、模具台、震动器和平台,所述的漏斗安放在漏斗支座上,升降杆一头与漏斗支座焊接,另一头与平台焊接,所述的导柱是上下端均开有螺孔的圆柱形钢块,减震块上下端也开有螺孔,减震块的上下端通过螺杆与两个导柱连接组成一个减震柱,所述的模具台与平台之间设有四个减震柱;模具台的四角开有螺孔,中心开有模具定位槽,上边靠中心位置开有2个安装孔;所述的四个减震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模具台和平台的台面上;震动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的位置上。在本技术中:所述漏斗支座上开有一圆形孔,将漏斗安放在漏斗支座上的圆形孔内,圆形孔孔径与漏斗的下部相契合,能使漏斗稳固的卡在圆形孔内。在本技术中:所述模具定位槽的圆心与漏斗支座上圆形孔的圆心在同一垂线上。在本技术中:所述升降杆上装有升降旋钮,通过升降旋钮对升降杆起到调节漏斗高度的作用。在本技术中:所述平台的台面也开有螺栓孔,减震柱的上端用螺栓固定在模具台的螺孔的位置上,下端用螺栓固定在平台的螺栓孔的位置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简单稳固,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利用漏斗升降来适应不同高度模具灌炭需要,利用震动器自动振实取代人工振实,大大提高振实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模具台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由图1-3可见,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包括漏斗1、漏斗支座2、升降杆3、导柱4、减震块5、模具台6、震动器7、平台8。所述漏斗1底部直径小于待灌装模具的直径。所述的漏斗支座2上开有一圆形孔,将漏斗1安放在漏斗支座2上的圆形孔内。圆形孔的直径适当,能使漏斗1稳固的卡在圆形孔内。所述升降杆3一头与漏斗支座2焊接,另一头与平台8焊接,升降杆3上装有升降旋钮3a,起到调节漏斗1高度的作用。所述模具台6的四角开有螺孔6b,中心开有模具定位槽6a,上边靠中心位置开有2个安装孔6c。模具定位槽6a的圆心与漏斗支座2上圆形孔的圆心在同一垂线上。所述导柱4是上下均开有螺孔的圆柱形钢块,减震块5上下也开有螺孔,减震块5上下通过螺杆与两个导柱4连接组成一个减震柱,共有4个减震柱。减震柱上端用螺栓固定在螺孔6b的位置上,下端用螺栓固定在平台8台面上。平台8台面适当位置也开有螺栓孔,起固定减震柱的作用。震动器7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6c的位置上。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步骤1:将模具放在模具定位槽6a内;步骤2:旋动升降旋钮3a使漏斗1口与模具口接触对齐;步骤3:开启震动器7使模具保持一定振动;步骤4:将炭粉沿着漏斗1倒入模具内,炭在模具内得到振实;步骤5:关闭震动器7,旋动升降旋钮3a使漏斗1上升,取下模具;步骤6:重复步骤1-5,完成下一个灌炭动作。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以上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技术方案的同等修改和替代都是在本技术的范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漏斗支座、升降杆、导柱、减震块、模具台、震动器和平台,所述的漏斗安放在漏斗支座上,升降杆一头与漏斗支座焊接,另一头与平台焊接,所述的导柱是上下端均开有螺孔的圆柱形钢块,减震块上下端也开有螺孔,减震块的上下端通过螺杆与两个导柱连接组成一个减震柱,所述的模具台与平台之间设有四个减震柱;模具台的四角开有螺孔,中心开有模具定位槽,上边靠中心位置开有2个安装孔;所述的四个减震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模具台和平台的台面上;震动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的位置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漏斗支座、升降杆、导柱、减震块、模具台、震动器和平台,所述的漏斗安放在漏斗支座上,升降杆一头与漏斗支座焊接,另一头与平台焊接,所述的导柱是上下端均开有螺孔的圆柱形钢块,减震块上下端也开有螺孔,减震块的上下端通过螺杆与两个导柱连接组成一个减震柱,所述的模具台与平台之间设有四个减震柱;模具台的四角开有螺孔,中心开有模具定位槽,上边靠中心位置开有2个安装孔;所述的四个减震柱通过螺栓分别固定在模具台和平台的台面上;震动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孔的位置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灌炭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支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龙高飞李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瑞环保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