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091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03
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苗种培育池设计、(2)饵料培育池设计、(3)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种草拔肥固底、(4)培肥水质、(5)苗种投放、(6)病虫害防治、(7)生物饵料接茬补充、(8)饲料投喂和(9)定期调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苗种培育池塘四周架设了网框,网框上布置曝气石,为刚下塘尚不能平游的鱼苗提供附着物,防止鱼苗沉入水底缺氧致死。

A method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涉及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养殖品种在不断更迭,从最初的普通黄颡鱼到全雄黄颡鱼,又到近些年来红火起来的杂交黄颡鱼,养殖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产业技术的日新月异,说明该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已成为继“四大家鱼”、黑鱼、鲈鱼、鳜鱼等之外的又一庞大产业,苗种年需求量突破千亿尾,商品鱼日上市量也超过100万斤。然而,黄颡鱼苗种培育技术却没有突破性进展,一般池塘条件下,水花至夏花鱼种的平均成活率不足30%,究其原因有三,其一,影响夏花培育成活率的关键是鱼苗由吸收卵黄囊到开口摄食浮游动物、由摄食浮游动物到改口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两个转食环节,若转食期饵料供应不足或不适口,则会影响成活率;其二,池塘中的浮游动物随着时间的变化,最适口的轮虫类逐渐被较大型的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代替,若投放时机不对,不仅不适合鱼苗摄食,大量繁殖后易造成水体缺氧,危害鱼苗;其三,黄颡鱼鱼苗极易感染寄生虫病害,如车轮虫、斜管虫、小瓜虫等,培育期间若不及时杀虫,极易造成鱼苗死亡。从已申请或授权的黄颡鱼苗种培育专利来看,大多数专利未涉及以上三点问题,或者对以上问题未提出具体有效措施,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9169416A的专利,主要是对黄颡鱼亲本培育和繁殖技术进行限定,而对苗种培育技术措施描述的过于简单,既未对环境条件进行要求,也未对鱼苗食性转换,饵料衔接的技术措施进行描述。又如已授权的专利技术专利CN103688887A,该专利虽然对鱼苗培育技术进行了细化,但是在下塘初期对鱼苗的保护措施、饵料转换、后期肥水等方面还是缺少具体的技术措施,该专利中种植的水稻为挺水植物,仅浸没在水体中的根茎能为鱼苗提供栖息场所,空间十分有限,不利于鱼苗附着栖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包括:(1)苗种培育池设计准备三个池塘,其中之一为苗种培育池、另外两个为饵料培育池,所述苗种培育池的中部用池塘底泥垒成高度为25-35cm,面积为池塘总面积18-22%的浅滩,该浅滩上种植艾蒿;沿所述苗种培育池的塘埂的斜坡架设鱼苗附着网框,该鱼苗附着网框内容纳有多个曝气石,所述曝气石通过管路与一增氧泵连接;(2)饵料培育池设计饵料培育池的面积为3×667m2~5×667m2;(3)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种草拔肥固底在苗种培育池和饵料培育池播种艾蒿,沿池塘四周离池塘岸边2~3米播种艾蒿种子,播种区域宽度为1.8-2.2米,播种密度控制在10~20克艾蒿种子/m2;(4)培肥水质放苗前10天向苗种培育池注水,使苗种培育池水深30cm~40cm,放苗前5天,将池塘四周播种的艾蒿浸入水中,然后逐步升高水位,使水逐渐淹没浅滩上的艾蒿,使艾蒿腐烂;(5)苗种投放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将出膜3天的黄颡鱼鱼苗带水放入鱼苗附着网框中,并开启增氧泵进行增氧;每667m2投放黄颡鱼鱼苗40-60万尾;(6)病虫害防治为防止黄颡鱼鱼苗感染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进行以下步骤:步骤一:放苗后4-6天,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进行泼洒,预防寄生虫病害发生;首先用小于或等于60℃的水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稀释1500倍以上,当苗种培育池水温22℃以上时,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的用量为0.6克/m3~0.7克/m3,当苗种培育池水温为10℃~22℃时,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的用量为0.7克/m3~0.75克/m3;步骤二:在黄颡鱼鱼苗体长达到1.5cm-10.0cm时,按照饲料质量的2.5-3.5%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构成:8-10重量份的维生素K3粉、18-22重量份的三黄散、8-10重量份的纤灭、8-10重量份的青莲散、18-22重量份的芳草菌尼、18-22重量份的复方强力霉素和8-10重量份的地锦草,每天1次,连喂5天;步骤三:内服药选择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1天1次,每次3d~5d,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内服药80-100g;(6)定期镜检,若鱼体感染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进行以下步骤操作:步骤一、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物进行杀虫,然后用二氧化氯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步骤二、按照饲料质量的2.5-3.5%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组合物;投喂1个疗程。每个疗程按每天1次连喂5d;(7)生物饵料接茬补充第一饵料培育池在放苗前进行全池消毒;第一饵料培育池在鱼苗培育池放苗当天,进行施肥培水,培养饵料生物;鱼苗培育池杀虫之后,从第一饵料培育池抽水灌至鱼苗培育池,加水量为鱼苗培育池的水位增加18-22cm,以提供生物饵料;第二饵料培育池在放苗前进行全池消毒;第二饵料培育池在鱼苗培育池杀虫当天,进行施肥培水,培养饵料生物;鱼苗下塘8-12天后,从第二饵料培育池抽水灌至鱼苗培育池,加水量为鱼苗培育池的水位增加18-22cm,以提供生物饵料;(8)饲料投喂第二次注水后,开始投喂粒径为1-1.5mm的黄颡鱼颗粒饲料,首次日投喂量为鱼苗培育池饲养的黄颡鱼的总质量的3-5%,沿着种植有艾蒿的水域投喂,3天后每隔10-12米定点投喂,并逐渐减少投喂点,10天后,每口池塘架设1台投饵机定点投喂,投喂量增加至鱼苗培育池饲养的黄颡鱼的总质量的8-10%;(9)定期调水6月份~10月份,循环使用微生态制剂、水体消毒剂和底质改良剂,具体为“2+1+1”调水改底模式,即:每使用2次微生态制剂后,用1次水体消毒剂,每次间隔8~10天,水体消毒剂使用2天后,再用1次底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使用10天后,再次使用微生态制剂,如此循环使用。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池塘的面积为3×667m2~5×667m2,池塘深度为1.8-2.4m,池底平坦。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鱼苗附着网框由网片和框架组成,框架为木质结构,规格为1m×0.5m,框体高度为6cm;苗种培育池的塘埂的斜坡离池塘底部15-20cm处开槽,槽深4-5cm,槽高8cm,槽长1m;鱼苗附着网框长边一侧插入槽中,另一侧边框中间打孔,用绳索穿过空洞,拉伸至塘埂固定,使网框成水平状态设置;鱼苗附着网框内放置4-6个曝气石,通过管路与岸边的增氧泵连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硫酸铜与硫酸亚铁之间的质量比例为4-6:1。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本专利技术在苗种培育池塘四周架设了网框,网框上布置曝气石,为刚下塘尚不能平游的鱼苗提供附着物,防止鱼苗沉入水底缺氧致死。2、本专利技术在苗种培育池种植艾蒿,由于艾蒿叶面宽阔,为鱼苗提供了充足的栖息场所;艾蒿入水后慢慢沤腐,能够肥水,培育浮游动物,为鱼苗提供开口饵料。培育池中间浅滩上的艾蒿后期加水淹没在水中,才会慢慢沤腐,从而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苗种培育池设计/n准备三个池塘,其中之一为苗种培育池、另外两个为饵料培育池,所述苗种培育池的中部用池塘底泥垒成高度为25-35cm,面积为池塘总面积18-22%的浅滩,该浅滩上种植艾蒿;沿所述苗种培育池的塘埂的斜坡架设鱼苗附着网框,该鱼苗附着网框内容纳有多个曝气石,所述曝气石通过管路与一增氧泵连接;/n(2)饵料培育池设计/n饵料培育池的面积为3×667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黄颡鱼苗种培育成活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苗种培育池设计
准备三个池塘,其中之一为苗种培育池、另外两个为饵料培育池,所述苗种培育池的中部用池塘底泥垒成高度为25-35cm,面积为池塘总面积18-22%的浅滩,该浅滩上种植艾蒿;沿所述苗种培育池的塘埂的斜坡架设鱼苗附着网框,该鱼苗附着网框内容纳有多个曝气石,所述曝气石通过管路与一增氧泵连接;
(2)饵料培育池设计
饵料培育池的面积为3×667m2~5×667m2;
(3)苗种培育池、饵料培育池种草拔肥固底
在苗种培育池和饵料培育池播种艾蒿,沿池塘四周离池塘岸边2~3米播种艾蒿种子,播种区域宽度为1.8-2.2米,播种密度控制在10~20克艾蒿种子/m2;
(4)培肥水质
放苗前10天向苗种培育池注水,使苗种培育池水深30cm~40cm,放苗前5天,将池塘四周播种的艾蒿浸入水中,然后逐步升高水位,使水逐渐淹没浅滩上的艾蒿,使艾蒿腐烂;
(5)苗种投放
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将出膜3天的黄颡鱼鱼苗带水放入鱼苗附着网框中,并开启增氧泵进行增氧;每667m2投放黄颡鱼鱼苗40-60万尾;
(6)病虫害防治
为防止黄颡鱼鱼苗感染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进行以下步骤:
步骤一:放苗后4-6天,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进行泼洒,预防寄生虫病害发生;首先用小于或等于60℃的水将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稀释1500倍以上,当苗种培育池水温22℃以上时,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的用量为0.6克/m3~0.7克/m3,当苗种培育池水温为10℃~22℃时,硫酸铜与硫酸亚铁混合物的用量为0.7克/m3~0.75克/m3;
步骤二:在黄颡鱼鱼苗体长达到1.5cm-10.0cm时,按照饲料质量的2.5-3.5%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混合后构成:8-10重量份的维生素K3粉、18-22重量份的三黄散、8-10重量份的纤灭、8-10重量份的青莲散、18-22重量份的芳草菌尼、18-22重量份的复方强力霉素和8-10重量份的地锦草,每天1次,连喂5天;
步骤三:内服药选择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1天1次,每次3d~5d,用量为每吨饲料添加内服药80-100g;
(6)定期镜检,若鱼体感染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进行以下步骤操作:
步骤一、先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的混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河段国庆凌俊胡玉婷潘庭双周华兴陈小雷汪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