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459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包括池塘修建、池塘处理、鱼苗预养、鱼苗投放、饲喂管理、水质管理、巡塘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从源头抓起,将病虫害的防治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以防为主,结合药物治疗,保证鲟鱼健康。特别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加设鱼苗预养环节,对孵化后的稚鱼进一步驯化培育,使其抵抗力更强没更能适应大池饲养的环境;同时保证,投放到池塘的鱼苗健康强壮,无菌无病,防止大密度饲养过程中鱼病爆发。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重视在饲养过程中的巡塘环节,同时对鱼病的治疗以绿色天热方式为主,化学药物治疗为辅,保证鱼体健康的同时保证水体及环境的绿色健康。

A high density healthy culture method of sturge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技术背景鲟鱼,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肉和卵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鲟鱼是世界主要贸易物种之一。由于自然环境改变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市场上的鲟鱼几乎均是人工养殖的。鲟鱼养殖方式大多为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方式,鲟鱼很容易因环境不良、投饵不当致病,一旦发病就会迅速在个体间传染,以致在很短时间里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体疾病,药物治疗较难控制,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鲟鱼养殖,容易引发的疾病有很多,包括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炎病、肿嘴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气泡病等。传统的防治办法是待发病后,采用药物治疗,大量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增加了细菌的抗药性;同时药物的残留对人体也存在潜在危害。另外,引发鲟鱼疾病的因素除了致病原,细菌内毒素也是引发鲟鱼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病因素,所以使用杀菌剂杀死细菌越多的同时,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也就越多,依旧无法治疗疾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通过严格的控制饲养环境,针对性的防治各类鱼病,达到在高密度养殖环境中健康养殖鲟鱼。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修建: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修建鲟鱼养殖池塘,池塘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深度为2~2.5米,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塘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并在四周设多个饲养台;池底修整平整,并铺设鹅卵石;2)池塘处理:池塘修建完毕后,在池中注水10~15厘米深,并泼洒浓度为3%的石灰水泡塘底,同时在池塘内壁及周边喷洒石灰水消毒;5~7天后,将塘内水排干,注满含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水,浸塘5~7天,然后排干,再经过已消毒杀菌的清水洗塘1~2次后;再次注入经过消毒杀菌的清水70~80厘米,调节水质、酸碱度和溶氧、以备放养鱼苗;3)鱼苗预养: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及鱼岭一致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浸泡杀菌后放入水泥池或玻璃缸中,预饲养1~2个月;期间控制水温和饲养营养,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幼鱼易得的小瓜虫病、出血病及三代虫病;4)鱼苗投放:选取20~30尾预养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杀菌后放入箱笼中,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试水饲养,观察鱼苗进食及活动状态5~7天,若无不适反应,在步骤3)中预养的鲟鱼苗水泥池或玻璃缸中直接加入4~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分钟后,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进行饲养;5)饲喂管理:鱼苗投放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饲料,前3~5天每天投喂5~6次,每次投喂量为鲟鱼体重的1%,此后注意观察饵料剩余情况,逐渐增加饵料,并及时清理剩余的饵料;每5~7天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一次,以防发生肿嘴病;6)水质管理:鱼苗投放后,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提高水深10~15厘米,最后保持水深1.8~2.2米;1~2个月后,每10~15天换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注的新水都应经过杀菌和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体的pH值为7~8,水体含氧量为6~9毫克/升,水体氮气含量低于10毫克/升,以防气泡病产生;7)巡塘管理:鱼苗投放后,坚持每天巡塘2~3次,并做好巡塘记录;若发现鱼病或出现死鱼,及时捞出;病鱼经5%的食盐水浸泡1~2小时后转入隔离池,流水饲养直至康复后放回池塘;同时对池塘进行消毒,换水,并在饵料中加入鱼药;8)其他病虫害防治:巡塘过程中如果发现细菌性肠炎,经食盐水消毒后还应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若是锥虫病,则将病鱼消毒后使用青霉素G氨盐进行药浴5~7天;如果发现拟马颈鱼虱病,可人工拔除病原体,并在患处涂上抗菌素软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3)中,所述鱼苗预养,期间控制水温25~30℃,以杀灭小瓜虫病的病原体小瓜虫。所述控制水温优选为28~30℃。对出血病的预防措施是,在饲养饵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预防单胞菌引起出血病,同时在饲料中添加B族维生素提高鱼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对三代虫病的预防措施是,禁止投喂未经过消毒的水蚤。所述消毒工作为预养期间,每隔5~10天用二氧化氯药物进行对水体进行消毒,直至鱼苗全部转入池塘。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步骤8)中,针对锥虫病的药浴为,在5kg水中加入青霉素G氨盐20~40国际单位形成药液,然后将病鱼放入药液进行药浴,每天1次,每次2小时。优选的,所述药浴,青霉素G氨盐的用药量为第一和第二天用药量为40国际单位,第三天后用药量为20国际单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的,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均要求操作规范,避免碰伤和擦伤鲟鱼,用药前均经试验后实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从源头抓起,将病虫害的防治贯穿整个养殖过程;以防为主,结合药物治疗,保证鲟鱼健康。特别是本专利技术加设鱼苗预养环节,对孵化后的稚鱼进一步驯化培育,使其抵抗力更强没更能适应大池饲养的环境;同时保证,投放到池塘的鱼苗健康强壮,无菌无病,防止大密度饲养过程中鱼病爆发。另外,本专利技术重视在饲养过程中的巡塘环节,同时对鱼病的治疗以绿色天热方式为主,化学药物治疗为辅,保证鱼体健康的同时保证水体及环境的绿色健康。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是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池塘修建: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修建鲟鱼养殖池塘,池塘面积为50平方米,深度为2米,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塘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并在四周设多个饲养台;池底修整平整,并铺设鹅卵石。2)池塘处理:池塘修建完毕后,在池中注水10厘米深,并泼洒浓度为3%的石灰水泡塘底,同时在池塘内壁及周边喷洒石灰水消毒;5天后,将塘内水排干,注满含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水,浸塘5天,然后排干,再经过已消毒杀菌的清水洗塘1次;再次注入经过消毒杀菌的清水70厘米,调节水质、酸碱度和溶氧、以备放养鱼苗。3)鱼苗预养: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及鱼岭一致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浸泡杀菌后放入水泥池或玻璃缸中,预饲养1个月;期间控制水温25℃,同时注意饲养营养,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幼鱼易得的小瓜虫病、出血病及三代虫病。其中,对出血病的预防措施是,在饲养饵料中添加抗菌类药物,预防单胞菌引起出血病,同时在饲料中添加B族维生素提高鱼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对三代虫病的预防措施是,禁止投喂未经过消毒的水蚤。另外,所述的消毒工作为预养期间,每隔5天用二氧化氯药物进行对水体进行消毒,直至鱼苗全部转入池塘。4)鱼苗投放:选取20尾预养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杀菌后放入箱笼中,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试水饲养,观察鱼苗进食及活动状态5天,若无不适反应,在步骤3)中预养的鲟鱼苗水泥池或玻璃缸中直接加入4%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分钟后,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进行饲养。5)饲喂管理:鱼苗投放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饲料,前3天每天投喂5次,每次投喂量为鲟鱼体重的1%,此后注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池塘修建: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修建鲟鱼养殖池塘,池塘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深度为2~2.5米,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塘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并在四周设多个饲养台;池底修整平整,并铺设鹅卵石;/n2)池塘处理:池塘修建完毕后,在池中注水10~15厘米深,并泼洒浓度为3%的石灰水泡塘底,同时在池塘内壁及周边喷洒石灰水消毒;5~7天后,将塘内水排干,注满含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水,浸塘5~7天,然后排干,再经过已消毒杀菌的清水洗塘1~2次后;再次注入经过消毒杀菌的清水70~80厘米,调节水质、酸碱度和溶氧、以备放养鱼苗;/n3)鱼苗预养: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及鱼岭一致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浸泡杀菌后放入水泥池或玻璃缸中,预饲养1~2个月;期间控制水温和饲养营养,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幼鱼易得的小瓜虫病、出血病及三代虫病;/n4)鱼苗投放:选取20~30尾预养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杀菌后放入箱笼中,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试水饲养,观察鱼苗进食及活动状态5~7天,若无不适反应,在步骤3)中预养的鲟鱼苗水泥池或玻璃缸中直接加入4~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分钟后,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进行饲养;/n5)饲喂管理:鱼苗投放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饲料,前3~5天每天投喂5~6次,每次投喂量为鲟鱼体重的1%,此后注意观察饵料剩余情况,逐渐增加饵料,并及时清理剩余的饵料;每5~7天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一次,以防发生肿嘴病;/n6)水质管理:鱼苗投放后,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提高水深10~15厘米,最后保持水深1.8~2.2米; 1~2个月后,每10~15天换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注的新水都应经过杀菌和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体的pH值为7~8,水体含氧量为6~9毫克/升,水体氮气含量低于10毫克/升,以防气泡病产生;/n7)巡塘管理:鱼苗投放后,坚持每天巡塘2~3次,并做好巡塘记录;若发现鱼病或出现死鱼,及时捞出;病鱼经5%的食盐水浸泡1~2小时后转入隔离池,流水饲养直至康复后放回池塘;同时对池塘进行消毒,换水,并在饵料中加入鱼药;/n8)其他病虫害防治:巡塘过程中如果发现细菌性肠炎,经食盐水消毒后还应用含痢特灵0.2%的药饵投喂,连续投喂5~6天;若是锥虫病,则将病鱼消毒后使用青霉素G氨盐进行药浴5~7天;如果发现拟马颈鱼虱病,可人工拔除病原体, 并在患处涂上抗菌素软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高密度健康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池塘修建:选择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修建鲟鱼养殖池塘,池塘面积不小于50平方米,深度为2~2.5米,设有独立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池塘内壁设有15度的坡降,并在四周设多个饲养台;池底修整平整,并铺设鹅卵石;
2)池塘处理:池塘修建完毕后,在池中注水10~15厘米深,并泼洒浓度为3%的石灰水泡塘底,同时在池塘内壁及周边喷洒石灰水消毒;5~7天后,将塘内水排干,注满含有二氧化氯的消毒水,浸塘5~7天,然后排干,再经过已消毒杀菌的清水洗塘1~2次后;再次注入经过消毒杀菌的清水70~80厘米,调节水质、酸碱度和溶氧、以备放养鱼苗;
3)鱼苗预养: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及鱼岭一致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浸泡杀菌后放入水泥池或玻璃缸中,预饲养1~2个月;期间控制水温和饲养营养,并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幼鱼易得的小瓜虫病、出血病及三代虫病;
4)鱼苗投放:选取20~30尾预养的鲟鱼苗经食盐水杀菌后放入箱笼中,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试水饲养,观察鱼苗进食及活动状态5~7天,若无不适反应,在步骤3)中预养的鲟鱼苗水泥池或玻璃缸中直接加入4~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10~15分钟后,投放到步骤2)所述的池塘内进行饲养;
5)饲喂管理:鱼苗投放后第三天开始投喂饲料,前3~5天每天投喂5~6次,每次投喂量为鲟鱼体重的1%,此后注意观察饵料剩余情况,逐渐增加饵料,并及时清理剩余的饵料;每5~7天对饲料台进行消毒一次,以防发生肿嘴病;
6)水质管理:鱼苗投放后,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提高水深10~15厘米,最后保持水深1.8~2.2米;1~2个月后,每10~15天换注新水一次;每次换注的新水都应经过杀菌和消毒处理,同时保持水体的pH值为7~8,水体含氧量为6~9毫克/升,水体氮气含量低于10毫克/升,以防气泡病产生;
7)巡塘管理:鱼苗投放后,坚持每天巡塘2~3次,并做好巡塘记录;若发现鱼病或出现死鱼,及时捞出;病鱼经5%的食盐水浸泡1~2小时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华杜庆五孙爱义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