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及双索货运索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023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及双索货运索道,所述装置包括:锚固装置、承载索转向滑轮、滑轮支架和支腿;所述滑轮支架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固装置与地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腿上;所述滑轮支架包括: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竖梁,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水平设置于所述竖梁的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的轮周为凹型结构,供承载索穿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对受力情况进行实时调节,可有效避免运输中钢丝绳断裂风险,能采用单钢丝绳绕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搭建双索货运索道,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调节难度,减小了货运索道搭建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及双索货运索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电线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及双索货运索道。
技术介绍
架空货运索道具有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运输能力强,对环境依赖程度低,可跨越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形障碍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货运索道的运输能力主要取决于承载索的承载能力,大截面钢丝绳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但其采购成本高、重量大、架设展放困难,不适用于高山大岭、植被茂密等复杂地形环境。因此,重型货运索道通常采用多根(2根或4根)小规格钢丝绳代替单根大规格钢丝绳作为承载索,以分担货物重量,实现重型货物的运输。多索货运索道通常以多根钢丝绳并列作为承载索,这种架设方法对索道架设完成后的初始调节要求较高,需要同时将多根承载索的弧垂(长度)调节基本一致,才能保证运行小车在多根承载索上运行保持平衡。当长度相差较大时,运输中将造成某一根钢丝绳张力过大,极易造成钢丝绳破断,产生安全事故。此外,在运输过程中由于钢丝绳间的不均匀结构伸长,各承载索间会产生弧垂差,导致运行小车偏斜。而现有索道无法在小车运行过程中对承载索弧垂进行实时调节、及时改变张力情况,同样易发生“掉斗”等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索道安全性,提高索道的设计承载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索道承载索张力的自动平衡调节,提高索道运行的稳定性,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调节难度,提高施工安全性及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锚固装置1、承载索转向滑轮2、滑轮支架3和支腿4;所述滑轮支架3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固装置1与地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腿4上;所述滑轮支架3包括: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竖梁,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水平设置于所述竖梁的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的轮周为凹型结构,供承载索穿过。优选地,所述支腿4为两个;所述滑轮支架3还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一顶点与所述竖梁连接,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分别通过所述两个支腿4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固定。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两个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所述控制滑轮5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连线上;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的连线上设有一排轴孔,所述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的两个滑轮通过更换轴孔调节两滑轮的间距;承载索依次穿过第一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承载索转向滑轮2和第二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优选地,所述滑轮支架3的竖梁上部设有两个轴孔,分别与锚固装置1下部的两个轴孔通过轴连接固定;所述竖梁中部设有轴孔,在所述竖梁中部轴孔位置处的中空槽设置有槽式盖,所述槽式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竖梁中部的轴孔同轴心的轴孔,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中部设有轴孔;轴依次穿过所述槽式盖、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一侧、滑轮和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另一侧,用于将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固定安装于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优选地,所述滑轮支架3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处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卡在所述滑动槽中,沿所述滑动槽滑动,用于调节所述两个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之间的间距。优选地,所述锚固装置1呈逆时针旋转90度的T字型结构;在所述T字型的横向部位的两端与地锚连接;竖向部位设置有轴孔,用于固定所述滑轮支架3的竖梁。优选地,所述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竖梁的一侧通过螺栓与所述锚固装置1上设置的轴孔连接,另一侧通过插销与所述锚固装置1上设置的另一轴孔锁死。优选地,所述两个支腿4底部设有圆盘,增大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小接地比压;所述支腿4可绕所述滑轮支架3的三角形支架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的连接处旋转,用于调节滑轮支架3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支腿4为可伸缩结构,用于调节滑轮支架3的倾斜角度。一种使用如前所述的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的双索货运索道,用于运输双索小车10,所述索道包括:如前所述的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7、多个地锚、支撑组件9、以及一根承载索11;所述支撑组件9,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索11;所述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7通过第一地锚6固定于地面;所述承载索11的一端通过第二地锚17固定于地面,另一端穿过所述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7和所述支撑组件9后通过第三地锚18固定于地面;所述双索小车10悬挂于所述承载索11上。优选地,所述支撑组件9数量为两个,所述双索小车10在所述两个支撑组件9之间的索道上往返运动;所述支撑组件9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滚轮式双索鞍座8和返空鞍座15;所述滚轮式双索鞍座8用于支撑所述承载索11;所述返空鞍座15用于支撑两端分别连接于第四地锚19和第五地锚20的返空索16。优选地,所述货运索道还包括: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索道牵引装置14、牵引索12和四个高速转向滑车13;所述牵引索12从索道牵引装置14的卷筒绕出,绕过四个高速转向滑车13转向,并经过两个支撑组件9,最终回到索道牵引装置14的卷筒,形成闭环。牵引组件通过牵引索12带动双索小车10在承载索11上滑动,并在支撑组件9之间往返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通过转向滑轮对承载索进行转向,能采用单钢丝绳绕滑轮式承载索装置搭建双索、四索货运索道,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调节难度,减小了货运索道搭建难度,提高施工安全性及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平行的两根承载索受力不平衡时,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能够对受力情况进行实时调节,可有效避免运输中钢丝绳断裂风险,提高货运索道运行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索货运索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滚轮式双索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滚轮鞍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双索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示意图其中:1-锚固装置;2-承载索转向滑轮;3-滑轮支架;4-支腿;5-绳索间距控制滑轮;6-地锚;7-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8-滚轮式双索鞍座;9-支撑组件;10-双索小车;11-承载索;12-牵引索;13-高速转向滑车;14-索道牵引装置;15-返空鞍座;16-返空索;17-第二地锚;18-第三地锚;19-第四地锚;20-第五地锚;8-1-鞍座架;8-2-滚轮鞍座;8-3-托索轮;8-2-1-第一鞍座支撑板;8-2-2-第二鞍座支撑板;8-2-3-滚轮;10-1-行走轮;10-2-车架;10-3-抱索器;9-1-横梁;9-2-支撑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装置(1)、承载索转向滑轮(2)、滑轮支架(3)和支腿(4);/n所述滑轮支架(3)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固装置(1)与地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腿(4)上;/n所述滑轮支架(3)包括: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竖梁,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水平设置于所述竖梁的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n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的轮周为凹型结构,供承载索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货运索道滑轮式承载索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固装置(1)、承载索转向滑轮(2)、滑轮支架(3)和支腿(4);
所述滑轮支架(3)的一端通过所述锚固装置(1)与地锚连接,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支腿(4)上;
所述滑轮支架(3)包括: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竖梁,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水平设置于所述竖梁的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
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的轮周为凹型结构,供承载索穿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4)为两个;所述滑轮支架(3)还包括三角形支架;
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一顶点与所述竖梁连接,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分别通过所述两个支腿(4)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所述控制滑轮(5)设置在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连线上;所述三角形支架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的连线上设有一排轴孔,所述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的两个滑轮通过更换轴孔调节两滑轮的间距;
承载索依次穿过第一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承载索转向滑轮(2)和第二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支架(3)的竖梁上部设有两个轴孔,分别与锚固装置(1)下部的两个轴孔通过轴连接固定;
所述竖梁中部设有轴孔,在所述竖梁中部轴孔位置处的中空槽设置有槽式盖,所述槽式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竖梁中部的轴孔同轴心的轴孔,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中部设有轴孔;
轴依次穿过所述槽式盖、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一侧、承载索转向滑轮(2)和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的另一侧,用于将所述承载索转向滑轮(2)固定安装于水平中空一字型槽式结构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支架(3)的第二顶点和第三顶点处设有滑动槽,两个所述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卡在所述滑动槽中,沿所述滑动槽滑动,用于调节所述两个绳索间距控制滑轮(5)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装置(1)呈逆时针旋转90度的T字型结构;
在所述T字型的横向部位的两端与地锚连接;竖向部位设置有轴孔,用于固定所述滑轮支架(3)的竖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剑江明乔良万建成夏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