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纯专利>正文

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15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采用的改良装置包括平板、水泵、敞口筒体、加热水箱、阀门、变形管、齿轮环、搅拌结构、驱动结构、升降排水结构、滑动筒、升降结构以及保护圆罩;通过水泵以及加热水箱的设置,可为水洗提供水源,同时可进行水的加热,使其升温,提高水洗时的溶解量,加快盐碱的溶解,提高水洗效率,减少土壤的水洗次数;通过升降排水结构可进行排水,其整个结构可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便于进行排水口高度的调节,使用方便,避免排水口过低,造成泥土过多流失;通过驱动结构、齿轮环、搅拌结构、升降结构以及滑动筒的配合作用,可实现内部的搅拌,提高了溶解速率,从而提高了水洗效率。

An improved technology of saline alkali 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
,具体的说是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
技术介绍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在对大面积的平原地区的盐碱地进行改良时,一般对地表换土实现改良,在换土时,土壤设置隔绝层,进行阻隔,避免进行换土后的土壤进行破坏;土壤更换后,挖出的土壤被运走,从而会造成浪费,而部分改良盐碱地的方法通过水洗进行实现,在进行水洗时,现有的装置对土壤的水洗效率较低,不便于进行盐碱地的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改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深犁机械深耕30公分,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8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S2:用当地已取得的风沙土均匀地撒在S1中初次平整耕作的土壤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8立方米,再将盐碱土壤改良专用基质均匀地撒在风沙土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2立方米;最后用旋耕机连续耕作两次,深度15公分,然后,再一次用绿肥营养液用6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需要养地6天时间;S3:在S1和S2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种植垄畦,垄畦高度为35公分、宽度为55公分;垄沟宽度为20公分,垄畦制作完成后,再一次将绿肥营养液用5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然后养地3天后便可实施种苗定植;S4:为了防止水质PH值偏高和土壤盐碱成分的回升,避免盐碱浓度的反弹,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植物定植后的早期、中期、晚期田间管理过程中,利用改良装置对其定期不间断浇灌;S4中采用的改良装置包括平板、水泵、敞口筒体以及加热水箱,所述水泵、敞口筒体以及加热水箱均与平板顶部固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加热水箱的一侧连通,且水泵与加热水箱之间设置有阀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变形管;所述敞口筒体顶部设置有齿轮环,且齿轮环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齿轮环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敞口筒体中部设置有升降排水结构,所述齿轮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筒,且滑动筒底部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齿轮环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圆罩。具体的,所述平板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且支撑脚为矩形条状结构。具体的,所述加热水箱由水箱、加水口以及加热丝构成,所述加水口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加水口均固定连通在水箱的顶部,所述加热丝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加热丝均匀设置在水箱的内部。具体的,所述变形管由鹅颈管以及塑料软管套接而成,所述鹅颈管一端与水泵外壳固接,且塑料软管与鹅颈管内壁粘合连接。具体的,所述搅拌结构由直条以及搅拌叶片构成,所述搅拌叶片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搅拌叶片固接在直条的一侧,所述直条顶端与齿轮环底部固接,且所述搅拌叶片从上到下长度依次增大,且所述搅拌叶片上设有半球形的第一凸块。具体的,所述驱动结构由减速电机、连接轴以及圆柱齿轮构成,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末端与连接轴一端固接,且连接轴末端与圆柱齿轮底端固定套接,所述圆柱齿轮的圆柱面与齿轮环的圆柱面啮合连接,所述减速电机与平板顶部固接。具体的,所述减速电机由驱动电机、减速壳体、第一圆锥齿轮、转轴以及第二圆锥齿轮构成,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嵌合安装在减速壳体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套接有第一圆锥齿轮,所述转轴底端与减速壳体底部转动连接,且转轴贯穿减速壳体,所述转轴与减速壳体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圆锥齿轮,且第二圆锥齿轮与第一圆锥齿轮啮合连接。具体的,所述升降排水结构由网罩、排水管、密封盖以及橡胶套构成,所述橡胶套固定嵌合安装在敞口筒体的底部中心处,所述橡胶套与排水管配合连接,且排水管顶端与网罩固接,所述排水管的底端连接软管,且软管贯穿密封盖,且所述密封盖螺纹安装在平板的底部,且所述排水管的外侧通过弹簧套装有滑套,且所述排水管上设有限位块,所述滑套的外侧固定有搅拌杆,且所述搅拌杆的底部设有半球形的第二凸块,且所述第二凸块与所述第一凸块间歇性抵触。具体的,所述滑动筒由圆筒、底环、通孔以及第二滚珠构成,所述底环固定套接在圆筒的底部,所述通孔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通孔等间距设置在圆筒的圆柱面上,所述第二滚珠转动安装在通孔的内部,所述第二滚珠与敞口筒体外壁接触。具体的,所述升降结构由气缸、固定块以及第一滚珠构成,所述气缸的底部与平板垂直固接,且气缸的输出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开有凹孔,且凹孔与第一滚珠嵌合连接,所述第一滚珠与滑动筒底部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种盐碱地改良装置可用于盐碱地中土壤的水洗,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碱含量,通过水泵以及加热水箱的设置,可为水洗提供水源,同时可进行水的加热,使其升温,从而提高了水洗时的溶解量,加快盐碱的溶解,提高了水洗效率,减少土壤的水洗次数。(2)该种盐碱地改良装置在每次水洗过程中,通过升降排水结构可进行排水,其整个结构可进行竖直方向的升降,便于进行排水口高度的调节,使用方便,避免排水口过低,造成泥土过多流失;在进行水洗过程中,土壤和水在敞口筒体中进行浸泡水洗,通过驱动结构、齿轮环、搅拌结构、升降结构以及滑动筒的配合作用,可实现内部的搅拌,提高了溶解速率,从而提高了水洗效率,升降结构对滑动筒底部进行承载,在进行升降过程中,可实现搅拌结构高度的调节,便于内部的搅拌,搅拌效果较好,搅拌结构随齿轮环一起转动,对敞口筒体内部进行搅拌处理,搅拌叶片从上到下长度依次增大,能够对敞口筒体内部土壤在水洗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搅拌作用,在搅拌过程中能够将块状的土壤打碎,加快水洗效率,同时,实现对敞口筒体底部的土壤在搅拌过程中起到翻滚的作用,防止土壤在敞口筒体底部粘结,提高了水洗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中鹅颈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中减速电机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中气缸顶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中滑动筒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良装置中滑动筒结构示意图。图中:1、平板,2、支撑脚,3、水泵,4、水箱,5、加水口,6、鹅颈管,601、塑料软管,7、减速电机,701、驱动电机,702、减速壳体,703、第一圆锥齿轮,704、转轴,705、第二圆锥齿轮,8、连接轴,9、圆柱齿轮,10、齿轮环,11、保护圆罩,12、网罩,13、加热丝,14、阀门,15、排水管,151、限位块,152、弹簧,16、密封盖,17、橡胶套,18、直条,19、搅拌叶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改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S1: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深犁机械深耕30公分,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8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nS2:用当地已取得的风沙土均匀地撒在S1中初次平整耕作的土壤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8立方米,再将盐碱土壤改良专用基质均匀地撒在风沙土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2立方米;最后用旋耕机连续耕作两次,深度15公分,然后,再一次用绿肥营养液用6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需要养地6天时间;/nS3:在S1和S2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种植垄畦,垄畦高度为35公分、宽度为55公分;垄沟宽度为20公分,垄畦制作完成后,再一次将绿肥营养液用5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然后养地3天后便可实施种苗定植;/nS4:为了防止水质PH值偏高和土壤盐碱成分的回升,避免盐碱浓度的反弹,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植物定植后的早期、中期、晚期田间管理过程中,利用改良装置对其定期不间断浇灌;/nS4中采用的改良装置包括平板(1)、水泵(3)、敞口筒体(20)以及加热水箱(4),所述水泵(3)、敞口筒体(20)以及加热水箱(4)均与平板(1)顶部固接,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加热水箱(4)的一侧连通,且水泵(3)与加热水箱(4)之间设置有阀门(14),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变形管;所述敞口筒体(20)顶部设置有齿轮环(10),且齿轮环(1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敞口筒体(20)中部设置有升降排水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筒,且滑动筒底部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圆罩(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改良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盐碱地进行平整,然后深犁机械深耕30公分,将经过三合一发酵剂酿造的绿肥营养液,用8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
S2:用当地已取得的风沙土均匀地撒在S1中初次平整耕作的土壤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8立方米,再将盐碱土壤改良专用基质均匀地撒在风沙土表面上,用量为一亩地12立方米;最后用旋耕机连续耕作两次,深度15公分,然后,再一次用绿肥营养液用6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需要养地6天时间;
S3:在S1和S2的基础上,设计制作种植垄畦,垄畦高度为35公分、宽度为55公分;垄沟宽度为20公分,垄畦制作完成后,再一次将绿肥营养液用50倍水稀释后进行浇灌,然后养地3天后便可实施种苗定植;
S4:为了防止水质PH值偏高和土壤盐碱成分的回升,避免盐碱浓度的反弹,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植物定植后的早期、中期、晚期田间管理过程中,利用改良装置对其定期不间断浇灌;
S4中采用的改良装置包括平板(1)、水泵(3)、敞口筒体(20)以及加热水箱(4),所述水泵(3)、敞口筒体(20)以及加热水箱(4)均与平板(1)顶部固接,所述水泵(3)的进水口与加热水箱(4)的一侧连通,且水泵(3)与加热水箱(4)之间设置有阀门(14),所述水泵(3)的出水口固定连通有变形管;所述敞口筒体(20)顶部设置有齿轮环(10),且齿轮环(10)的底部两侧均设置有搅拌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敞口筒体(20)中部设置有升降排水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动筒,且滑动筒底部设置有升降结构,所述齿轮环(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保护圆罩(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的底部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脚(2),且支撑脚(2)为矩形条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水箱由水箱(4)、加水口(5)以及加热丝(13)构成,所述加水口(5)的数目为两个,且两个加水口(5)均固定连通在水箱(4)的顶部,所述加热丝(13)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加热丝(13)均匀设置在水箱(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管由鹅颈管(6)以及塑料软管(601)套接而成,所述鹅颈管(6)一端与水泵(3)外壳固接,且塑料软管(601)与鹅颈管(6)内壁粘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盐碱地改良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由直条(18)以及搅拌叶片(19)构成,所述搅拌叶片(19)的数目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搅拌叶片(19)固接在直条(18)的一侧,所述直条(18)顶端与齿轮环(10)底部固接,且所述搅拌叶片(19)从上到下长度依次增大,且所述搅拌叶片(19)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纯高严慧陈欣洁
申请(专利权)人:付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