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包括壳体,壳体的安装腔设置有电路板、红外感应器和夹持动力组件,壳体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夹持动力组件包括驱动马达、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壳体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脚托件;有益效果是:红外感应器感应要放入的手机,电路板执行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对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提供动力,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这样的车载支架操作使用方便,行车安全。
A kind of gear linkage horizontal clamp type vehicle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的普及,在驾车时会使用到手机等电子设备,这就需要车载支架来固定手机。目前市场上的车载支架的种类很多,功能也不尽相同,还存在许多弊端,比如需要手动将夹持手机的夹板掰开才能把手机放进去固定,这样操作很麻烦,容易给行车带来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安装腔设置有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红外感应器和夹持动力组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动力组件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驱动马达、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起始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尾齿轮,所述驱动马达的螺纹杆与起始齿轮齿合,起始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齿轮与尾齿轮齿合,所述尾齿轮与驱动组件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脚托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同时铰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所述驱动件的侧壁开设有传动齿牙,尾齿轮同时也与所述传动齿牙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件提供动力,使驱动件在竖直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铰接,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插接在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上的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带有传动齿牙的那面同时与所述尾齿轮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的尾齿轮为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提供动力,使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在水平方向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开设有用于稳固夹持电子设备的U形槽,所述U形槽中安装有用于防滑的硅胶垫。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可供所述红外感应器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线出孔,所述红外线出孔位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以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还对称安装有两个与电路板连接的触摸感应开关。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还安装了设有螺纹口的万向球头座。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还安装有与电路板连接的供电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车载支架,红外感应器感应到即将放入的手机,电路板执行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对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提供动力,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这样的车载支架操作使用方便,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动力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动力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夹持动力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夹持动力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夹持动力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10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动力组件装在减速箱中的立体图;图11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动力组件装在减速箱中的结构示意图;图12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夹持动力组件装在减速箱中的立体图;图13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夹持动力组件装在减速箱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第一夹持件,3-第二夹持件,4-脚托件,5-触摸感应开关,6-U形槽,7-红外线出孔,8-供电口,9-万向球头座,10-电路板,11-驱动马达,12-螺纹杆,13-起始齿轮,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尾齿轮,18-驱动件,19-第一连接件,20-第二连接件,21-照明灯,22-红外感应器,23-第一驱动块,24-第二驱动块,25-减速箱,26-上盖,27-隔离件,28-下盖,29-导向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参看附图1、2,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包括壳体1,壳体1的安装腔设置有电路板10、与电路板10连接的红外感应器22和夹持动力组件,壳体1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夹持动力组件包括与电路板10连接的驱动马达11、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起始齿轮13、第一齿轮14、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和尾齿轮17,驱动马达11的螺纹杆12与起始齿轮13齿合,起始齿轮13同时与第一齿轮14的外齿轮齿合,第一齿轮14的内齿轮与第二齿轮15的外齿轮齿合,第二齿轮15的内齿轮与第三齿轮16的外齿轮齿合,第三齿轮16的内齿轮与尾齿轮17齿合,尾齿轮17与驱动组件齿合,驱动马达11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夹持件2、第二夹持件3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壳体1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脚托件4。壳体1上开设有可供红外感应器22射出红外线的红外线出孔7,红外线出孔7位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以上。当电子设备从上而下放入车载支架,红外感应器22从红外线出孔7发射出红外线,电子设备挡住红外线被感应到,才能促使两夹持件展开;红外线出孔7设于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以上,是为了在两夹持件展开之前,电子设备便于被感应到。壳体1上还对称安装有两个与电路板10连接的触摸感应开关5。电子设备被车载支架夹持后,车主若要取出电子设备,那么手动触碰一下触摸感应开关5即可,随便触碰哪个都可以,就会触发电路板10响应驱动马达11带动螺纹杆12反转,使得第一夹持件2和第二夹持件3同时展开,松开电子设备,车主即可取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子设备从上而下逐渐放置在脚托板上,壳体1上开设有与内置的红外感应器22的位置对应的红外线出孔7,红外线可以通过红外线出孔7发射出来,电子设备经过,被红外感应器22感应到做出响应发送至电路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安装腔设置有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红外感应器和夹持动力组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动力组件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驱动马达、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起始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尾齿轮,所述驱动马达的螺纹杆与起始齿轮齿合,起始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齿轮与尾齿轮齿合,所述尾齿轮与驱动组件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脚托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安装腔设置有电路板、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红外感应器和夹持动力组件,所述壳体的两侧安装有相互对称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所述夹持动力组件包括与电路板连接的驱动马达、齿轮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齿轮传动组件包括起始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尾齿轮,所述驱动马达的螺纹杆与起始齿轮齿合,起始齿轮同时与第一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齿轮与第三齿轮的外齿轮齿合,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齿轮与尾齿轮齿合,所述尾齿轮与驱动组件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组件提供动力,使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闭合,从而夹紧或松开电子设备,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安装有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脚托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联动水平夹持式车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驱动件,所述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分别铰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同时铰接于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所述驱动件的侧壁开设有传动齿牙,尾齿轮同时也与所述传动齿牙齿合,所述驱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组件为驱动件提供动力,使驱动件在竖直方向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铰接,使得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同时展开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基旭,
申请(专利权)人:李基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