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57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热切结构,模具主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与后模,前模与后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和产品成型的注塑腔,热切结构包括切刀、行程杆和控制缸,所述的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的一端与流道或注塑腔相连,切刀的另一端与行程杆连接,行程杆与控制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切刀、行程杆及控制缸所组成的热切结构,能够通过控制缸对切刀的控制,达到模内热切的效果,该方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对模具整体结构造成影响,同时具有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等有益效果。

A kind of in mold ho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热切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成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内热切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的注塑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效率和产品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即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要保证产品外观质量要求,为此许多模具开始使用模内热切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但现有的模内热切结构大多是针对浇口处的流道废料进行切除,没有能够对注塑腔产品进行切除的模内热切结构。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模内热切自动断浇口的模具结构”,其公告号CN108638454A,包括相互装配的前模、后模及设置于后模内的切刀行进组件,前模和后模之间形成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流道的每一个浇口末端连接一产品注塑腔;其中,切刀行进组件中设有可向浇口行进的切刀;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切刀行进组件在后模内驱动切刀顶入流道浇口与产品注塑腔之间,在产品在冷却成型之间切断浇口和产品注塑腔,实现在产品模内的热切工艺。该方案能够实现自动断浇口的效果,但无法对注塑腔内产品进行模内热切动作,适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无法对注塑腔内产品进行模内热切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流道浇口及注塑腔进行模内热切的模内热切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热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主体中前模与后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和产品成型的注塑腔,所述的热切结构包括切刀、行程杆和控制缸,所述的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的一端与流道或注塑腔相连,切刀的另一端与行程杆连接,所述的行程杆与控制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切刀、行程杆及控制缸所组成的热切结构,能够通过控制缸对切刀的控制,达到模内热切的效果,本方案中切刀的厚度通常较小,能够避免对注塑腔内的产品成型造成影响,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会对模具整体结构造成影响。作为优选,所述的热切结构在同一模具上可设置若干个,所述的控制缸为控制油缸或控制气缸。多个热切结构的设置,能够对产品不同位置同时进行热切动作,大大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控制气缸或控制油缸的设置,均能够实现对切刀的控制,同时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的后模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的导向块与后模固定连接,所述的导向块与后模之间设有切刀通路,所述的切刀穿过切刀通路与流道或注塑腔连通。导向块的设置,能够在不对模具整体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保证切刀的运行轨迹,同时避免液态塑胶流入切刀通路内,提升结构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切刀与行程杆的连接处设有切刀座,所述的后模上设有用于限制切刀座位移量的限位槽,所述的切刀座与切刀固定连接,切刀座远离切刀的一端与行程杆连接。切刀座与限位槽的设计,能够控制切刀的位移量,避免切刀与前模发生碰撞,延长机构与模具的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的切刀呈环状,所述的导向块位于环形的切刀的中间位置。塑胶成型的产品中常出现通孔结构,为此,在模具设计时通孔位置会通过前后模的契合来实现,从而导致模具闭合时前后模在通孔位置的接触,因此该类模具精度要求极高,且常出现契合度不高而造成的模具损坏,同时,由于在塑胶成型时,熔融态塑胶会绕通孔位置的两端流动,产品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熔接线,对产品的外观造成影响,而环形切刀的设置则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2)稳定性强;(3)能够大大提升产品的外观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模具及产品的位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中C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1中B-B位置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图4中D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前模2-后模3-切刀4-行程杆5-控制油缸6-导向块7-切刀通路8-切刀座9-限位槽10-产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热切结构,模具主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前模1与后模2,前模1与后模2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和产品成型的注塑腔,热切结构包括切刀3、行程杆4和控制油缸5,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3的一端与流道或注塑腔相连,切刀的另一端与行程杆4连接,行程杆4与控制油缸5的活塞固定连接,热切结构在模具上设置有三个,后模2上设置有导向块6,导向块6与后模2固定连接,导向块6与后模2之间设有切刀通路7,切刀3穿过切刀通路7与流道或注塑腔连通,切刀3与行程杆4的连接处设有切刀座8,后模2上设有用于限制切刀座8位移量的限位槽9,切刀座8与切刀3固定连接,切刀座8远离切刀的一端与行程杆4连接,其中,位于流道位置的切刀3呈长条状,导向块6与后模2分别位于切刀3的两端,位于注塑腔位置的切刀3呈环状,导向块6位于环形的切刀3的中间位置。切刀3、行程杆4及控制油缸5所组成的热切结构,能够通过控制油缸5对切刀3的控制,达到模内热切的效果,本方案中切刀的厚度较小,能够避免对注塑腔内的产品成型造成影响,多个热切结构的设置,能够对产品不同位置同时进行热切动作,流道位置的切刀3能够直接将进胶口料柄切除,减少后续工作量,注塑腔位置的切刀3能够在塑胶成型时将环形废料切除,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控制油缸5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切刀3的控制,同时保证了运行的稳定性,导向块6的设置,能够在不对模具整体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保证切刀3的运行轨迹,同时避免液态塑胶流入切刀通路7内,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切刀座8与限位槽9的设计,能够控制切刀3的位移量,避免切刀3与前模1发生碰撞,延长机构与模具的使用寿命。本模具的产品10中具有通孔结构,传统的设计方法,在模具设计时通孔位置通过前后模的契合来实现,从而导致模具闭合时前后模在通孔的接触,因此该类模具精度要求极高,且常出现契合度不高而造成的模具损坏,同时,由于在塑胶成型时,熔融态塑胶会绕通孔位置的两端流动,产品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熔接线,对产品的外观造成影响,而实施例中环形切刀的设置则能够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大大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热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主体中,前模与后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和产品成型的注塑腔,所述的热切结构包括切刀、行程杆和控制缸,所述的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的一端与流道或注塑腔相连,切刀的另一端与行程杆连接,所述的行程杆与控制缸的活塞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包括模具主体和热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模具主体中,前模与后模的连接处设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流道和产品成型的注塑腔,所述的热切结构包括切刀、行程杆和控制缸,所述的热切结构位于模具主体内,切刀的一端与流道或注塑腔相连,切刀的另一端与行程杆连接,所述的行程杆与控制缸的活塞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热切结构在同一模具上可设置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内热切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缸为控制油缸或控制气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泽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得力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