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手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526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手腕,包括基座、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第二挠性驱动机构与转动关节:基座具有贯穿其中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第一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转动关节,第一挠性驱动机构通过挠性传动关系驱动转动关节绕第一旋转轴往复转动;第二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第二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转动关节,第二挠性驱动机构通过另一挠性传动关系驱动转动关节绕第二旋转轴往复转动,第一旋转轴与第二旋转轴相互垂直;转动关节铰接于基座,且与基座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该机器人手腕结构简洁小巧、自重较轻,降低了其他关节的负担、手腕自身的布局制造难度及控制难度。

Robot wri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器人手腕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机器人手腕。
技术介绍
机器人手腕是用于连接机器人手臂与末端执行器的部件,属于机器人技术中的关键部件。现有的机器人手腕为了满足传动需要,结构日益复杂、自重日益增加,继而增加了机器人手臂上其他关节的负担。同时,复杂的结构造成结构布局与制造安装的双重困难,活动范围受限、制造成本高昂,且易发运动冲突并增加了控制系统的控制难度。上述问题使机器人手腕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手腕,结构简洁小巧、自重较轻,降低了其他关节的负担、手腕自身的布局制造难度及控制难度。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手腕,包括基座、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第二挠性驱动机构与转动关节:所述基座具有贯穿其中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通过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一旋转轴往复转动;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通过另一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二旋转轴往复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互垂直;所述转动关节铰接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挠性件及第一驱动源,所述第一挠性件张紧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及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一挠性件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后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关节上,所述第一挠性件与所述转动关节的连接端分居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所述第一主动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从动轮为链轮、带轮与绳轮中的一者;所述第一挠性件为传动链、传动带与传动绳中的一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轮成对设置,成对的第一从动轮中的二者分居所述第一主动轮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挠性件及第二驱动源,所述第二挠性件张紧连接所述第二主动轮及所述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二挠性件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后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关节上,所述第二挠性件与所述转动关节的连接端分居所述第二旋转轴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主动轮旋转,所述第二主动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二镂空部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挠性件的两端自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外侧绕过后者后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关节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从动轮为链轮、带轮与绳轮中的一者;所述第二挠性件为传动链、传动带与传动绳中的一者。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从动轮成对设置,成对的第二从动轮中的二者分居所述第二主动轮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部与所述第二镂空部位于不同的平面内。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关节包括关节座、十字轴承与分布于所述关节座上的复数个连接件,所述关节座通过所述十字轴承铰接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不同的连接件上。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通过关节轴承与所述关节座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于基座上设置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使第一挠性驱动机构得以贯穿设置于第一镂空部、第二挠性驱动机构得以贯穿设置于第二镂空部,有效地压缩了手腕的整体尺寸,提高了结构紧凑性、降低了手腕的自重,使其他关节负担较小而手腕自身布局安装易于实现;继而第一挠性驱动机构通过挠性传动关系驱动转动关节绕第一旋转轴往复转动,第二挠性驱动机构通过另一挠性传动关系驱动转动关节绕第二旋转轴往复转动,以挠性传动方式实现地转动关节的多自由度转动的驱动,具有传动连接简单可靠、运动控制简单的优点,降低手腕自身的布局制造难度及控制难度,并进一步提升手腕的结构紧凑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手腕的第一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手腕的第二轴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器人手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基座,11-第一镂空部,12-第二镂空部,13-轴承座,2-第一挠性驱动机构,21-第一主动轮,22-第一从动轮,23-第一挠性件,24-第一驱动源,3-第二挠性驱动机构,31-第二主动轮,32-第二从动轮,33-第二挠性件,34-第二驱动源,4-转动关节,41-关节座,42-十字轴承,43-第一连接件,44-第二连接件,45-关节轴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机器人手腕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结合参阅图1-3,本实施例公开了机器人手腕的一种具体构造,包括基座1、第一挠性驱动机构2、第二挠性驱动机构3与转动关节4,用于简化结构、降低自重,从而满足关节负担及制造安装的需要,解除机器人手腕的发展制约。基座1用于承载安装第一挠性驱动机构2、第二挠性驱动机构3与转动关节4,并实现与机器人手臂的连接。其中,基座1具有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部12,使基座1形成镂空构造。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部12分别贯穿基座1而形成贯通孔结构,且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部12相互垂直。于镂空构造下,基座1具有收容机器人手腕的其他部件的能力,使机器人手腕的外部尺寸压缩至等于或接近基座1,达到压缩外形、减少空间占用的目的,并实现基座1对其他部件的保护作用。此外,机器人手腕的水气管路和/或电气线路亦可于基座1的镂空部穿越,无需暴露于基座1表面,保证线管的布局安全及机器人手腕的表面整洁。示范性地,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部12位于不同的平面内。换言之,第一镂空部11与第二镂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机器人手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第二挠性驱动机构与转动关节:/n所述基座具有贯穿其中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n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通过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一旋转轴往复转动;/n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通过另一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二旋转轴往复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互垂直;/n所述转动关节铰接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机器人手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第二挠性驱动机构与转动关节:
所述基座具有贯穿其中且相互垂直的第一镂空部与第二镂空部;
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通过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一旋转轴往复转动;
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镂空部后分别连接于所述转动关节,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通过另一挠性传动关系驱动所述转动关节绕第二旋转轴往复转动,所述第一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相互垂直;
所述转动关节铰接于所述基座,且与所述基座之间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手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挠性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挠性件及驱动源,所述挠性件张紧连接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所述挠性件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镂空部后分别固定于所述转动关节上,所述挠性件与所述转动关节的连接端分居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两侧,所述驱动源设置于所述基座上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旋转,所述主动轮的旋转轴与所述第一旋转轴平行;所述主动轮设置于所述第一镂空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手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性驱动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挠性件及驱动源,所述挠性件张紧连接所述主动轮及所述从动轮,所述挠性件的两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孔翔汪云涛刘艳玲郑宁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