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49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包括套筒,套筒由若干锥体拼接形成截面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内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锥体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螺纹盲孔,还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圆筒,圆筒上设置有与锥体的盲孔相对应的螺纹通孔,锥体通过螺杆固定在圆筒内,锥体内设置有与锥体拼接后的内腔形状相配合的磨体,磨体的端部铰接有往复装置,往复装置用于带动磨体沿圆筒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用往复装置带动磨体来回对锥体的内斜面进得打磨,使锥体的内斜面与转动轴的贴合面达90%以上,通过机械研磨方式仅一个操作工人花费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套套筒的配研,完美替代人工,大大提高了套筒配研的工作效率,达到计划要求。

A device for grinding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磨套筒装置
本技术涉及卷取机套筒加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研磨套筒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收卷带钢的卷取机套筒为了卷取后拆除方便,将套筒设置成由四块锥体拼接形成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内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方便抽出转动轴,而锥块与转动轴的贴合面是否紧密关乎收卷的带钢的质量,若锥块与转动轴不紧密贴合,套筒在收卷的过程中,由于转动轴旋转及收卷的带钢质量过重,锥块与转动轴出现侧划,使套筒形成的外圆周面出现错缝,错缝使带钢在卷成型的过程中,每层带钢都会出现一处印记,为带钢复印,带钢复印的出现会使这卷带钢直接报废,往往造成每卷冷轧钢卷报废几十公斤带钢,为避免出现这种问题,保证装置装配质量和提高其使用寿命,需对套筒的内斜面进行配研,使内斜面与转动轴的接触面达90%以上,由于套筒的内斜面直接配合面积大,且每个斜面的接触面达90%以上,经我们厂各种实验,这种内斜面配研至少需要3-4位工人一起研磨4-5天时间,对于我们生产计划来说,时间太长,影响生产带钢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研磨套筒装置,通过将四块锥体固定在圆筒内,四块锥体中间设置磨体,用往复装置带动磨体对锥体的内斜面进行来回研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若干锥体拼接形成截面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内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锥体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螺纹盲孔,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有与锥体的盲孔相对应的螺纹通孔,锥体通过螺杆固定在圆筒内,锥体内设置有与锥体拼接后的内腔形状相配合的磨体,所述磨体的端部铰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用于带动磨体沿圆筒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底座上固定圆筒,通过螺杆穿过螺纹通孔与锥体上的螺纹盲孔配合,将锥体固定在圆筒内,并在锥体拼接后的空腔内设置与空腔相配合的的磨体,并将磨体铰接在用于带动磨体沿圆筒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的往复装置上,用往复装置带动磨体来回对锥体的内斜面进得打磨,使锥体的内斜面与转动轴的贴合面达90%以上,通过机械研磨方式仅一个操作工人花费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套套筒的配研,完美替代人工,大大提高了套筒配研的工作效率,达到计划要求,同时,磨体同时对锥体进行研磨,大大提高了锥体内斜面的配合度,避免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锥体与磨体配合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套筒1、锥体11、凹槽12、底座2、圆筒21、螺杆22、磨体23、插销24、弹簧25、往复装置3、连接杆31、伸长杆311、套管312、驱动杆32、滑块321、行程座322、齿轮盘33、减速电机3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包括套筒1,所述套筒1由若干锥体11拼接形成截面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11内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12,锥体11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螺纹盲孔,还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固定有圆筒21,所述圆筒21上设置有与锥体11的盲孔相对应的螺纹通孔,锥体11通过螺杆22固定在圆筒21内,锥体11内设置有与锥体11拼接后的内腔形状相配合的磨体23,所述磨体23的端部铰接有往复装置3,所述往复装置3用于带动磨体23沿圆筒21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所述往复装置3包括连接杆31及齿轮盘33,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与磨体23的端部铰接,连接杆31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32,所述驱动杆32的末端固定在齿轮盘33的偏心位置上,所述齿轮盘33啮合连接减速电机34;工作时,通过在底座2上固定圆筒21,通过螺杆22穿过螺纹通孔与锥体11上的螺纹盲孔配合,将锥体11固定在圆筒21内,并在锥体11拼接后的空腔内设置与空腔相配合的的磨体23,并将磨体23铰接在连接杆31上,连接杆31铰接驱动杆32,驱动杆32的一端固定在齿轮盘33的偏心位置上,由减速电机34带动齿轮盘33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磨体23来回对锥体11的内斜面进行打磨,使锥体11的内斜面与转动轴的贴合面达90%以上,通过机械研磨方式仅一个操作工人花费半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一套套筒1的配研,完美替代人工,大大提高了套筒1配研的工作效率,达到计划要求,同时,磨体23同时对锥体11进行研磨,大大提高了锥体11内斜面的配合度,避免人为失误而造成的损失。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研磨套筒装置,所述连接杆31可伸缩长短并可固定连接杆31的长度,所述驱动杆32可伸缩长短并可固定驱动杆32的长度,所述连接杆31包括伸长杆311,所述伸长杆311的一端铰接在磨体23上,伸长杆311上套设有套管312,所述套管312上设置有螺纹连接孔,根据需要调节伸长杆311在套管312合适位置后,用紧固螺栓与螺纹连接孔配合将伸长杆311固定,所述驱动杆32包括滑块321,所述滑块321与套管312铰接,滑块321的末端滑动连接有行程座322,所述行程座322上置有螺纹穿孔,根据需要调节滑块321在行程座322上合适位置后,用紧固螺栓与螺纹穿孔配合将滑块321固定在行程座322上,行程座322固定在齿轮盘33的偏心位置上,使连接杆31与驱动杆3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调节长短,以适应满足各种不同尺寸大小的套筒1的研磨,适应性更广。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研磨套筒装置,所述磨体23与连接杆31铰接处采用插销24,磨体23与往复装置3可分开处理,方便将磨体23安装在圆筒21内,同时,往复装置3可以作为往复动力源连接其它设备。更进一步的,如附图1所示,一种研磨套筒装置,所述螺杆22上套设有弹簧25,所述弹簧25设置在圆筒21与锥体11之间,增加的弹簧25可以用于调节磨体23与锥体11的预紧力,方便进行粗磨与精磨。更进一步的,一种研磨套筒装置,所述螺杆22上设置有刻度,以刻度为参照,方便调节所有螺杆22的深度,以准确、匀衡地调节锥体11在圆筒21内的位置。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如附图1、附图2所示,工作时,将磨体23放置在圆筒21内,抬起磨体23,用螺杆22从各个方向上将锥体11包裹住磨体23固定在圆筒21内,调节螺杆22深度,使磨体23尽可能地处于圆筒21的中心轴位置,使用插销24将磨体23与连接杆31连接起来,打开减速电机34,由减速电机34带动齿轮盘33做圆周运动,从而带动磨体23来回对锥体11的内斜面进行粗部打磨,待磨体23运动到规定次数后停止粗磨状态,人工依次调节螺杆22,减少弹簧25的弹力,达到规定摩擦力时进行精磨状态,直至研磨结束。最后说明的是,以上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若干锥体拼接形成截面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内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锥体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有与锥体的盲孔相对应的螺纹通孔,锥体通过螺杆固定在圆筒内,锥体内设置有与锥体拼接后的内腔形状相配合的磨体,所述磨体的端部铰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用于带动磨体沿圆筒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由若干锥体拼接形成截面为外圆内方的古钱币形状,锥体内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倾斜的台阶状凹槽,锥体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螺纹盲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圆筒,所述圆筒上设置有与锥体的盲孔相对应的螺纹通孔,锥体通过螺杆固定在圆筒内,锥体内设置有与锥体拼接后的内腔形状相配合的磨体,所述磨体的端部铰接有往复装置,所述往复装置用于带动磨体沿圆筒中心轴方向来回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装置包括连接杆及齿轮盘,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磨体的端部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末端固定在齿轮盘的偏心位置上,所述齿轮盘啮合连接减速电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研磨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林朱文青杨丰瑞邹滔王玮玮
申请(专利权)人:欧达宜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