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24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包括主机模块、扩展模块和L‑BUS总线。所述的主机模块上设置有L‑BUS接口,扩展模块上均设置有L‑BUS接口,主机模块上的L‑BUS接口与扩展模块上的L‑BUS接口通过L‑BUS总线连接,实现主机模块与扩展模块之间的通信和供电。所述的扩展模块可按测控回路和功能进行配置,灵活方便,既能避免硬件投入的浪费,又能满足将来增加回路或功能的需求。所述的照明集控器采用35mm导轨和螺丝双重安装方式,方便现场的安装维护。

A modular lighting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用于室外照明的集中控制、监测、报警和单灯管理。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城市照明和区域照明监控采用了遥控、遥测、遥信的“三遥”系统,实现了室外照明的集中控制,但大多室外照明集中控制系统所采用的照明集控器(监控终端)是一体化设计,不方便实现测控回路和功能的扩展。随着室外照明配电箱容量和回路的增加,以及电缆漏电监测(保护)、门禁管理、单灯管理等需求的提出,需要一种可按需配置、灵活扩展的照明集控器。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按需配置、灵活扩展的照明集控器。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包括主机模块、扩展模块和L-BUS总线;所述主机模块与扩展模块之间通过L-BUS总线连接实现模块间的通信和供电。优先的: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上盖、第一外壳底板、第一PCB板一和第一PCB板二;所述第一外壳上盖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一PCB板一和第一PCB板二位于第一外壳上盖内;所述第一PCB板二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一PCB板一安装在第一PCB板二上;所述第一PCB板二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监测接口、第一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第一RS-485接口、第一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第一L-BUS接口、天线接口和第一电流检测接口;所述第一外壳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卡槽和第一导轨卡扣;所述第一导轨卡扣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插入进第一导轨卡槽内,所述第一导轨卡扣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位于第一导轨卡槽外;所述第一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外壳固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PCB板一通过第一PCB板固定铜柱和第一PCB板固定螺丝安装在第一PCB板二上;所述第一外壳上盖侧边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第一外壳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按键、第一LED显示屏、第一状态指示灯、第一复位按键和第一输出指示灯;所述第一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一上盖固定卡扣,所述第一PCB板二通过第一上盖固定卡扣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上。优选的:所述扩展模块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外壳上盖、第二外壳底板、第二PCB板一和第二PCB板二;所述第二外壳上盖安装在第二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一和第二PCB板二位于第二外壳上盖内;所述第二PCB板二安装在第二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二PCB板一安装在第二PCB板二上;所述第二PCB板二上设置有第二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第二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和第二L-BUS接口;所述第二外壳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卡槽和第二导轨卡扣;所述第二导轨卡扣位于第三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导轨卡扣插入进第二导轨卡槽内,所述第二导轨卡扣位于第四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导轨卡扣位于第二导轨卡槽外;所述第二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二外壳固定孔;所述第一L-BUS接口与第二L-BUS接口通过L-BUS总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PCB板一通过第二PCB板固定铜柱和第二PCB板固定螺丝安装在第二PCB板二上;所述第二外壳上盖侧边开设有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二外壳上盖上设置有第二状态指示灯和第二输出指示灯;所述第二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二上盖固定卡扣,所述第二PCB板二通过第二上盖固定卡扣安装在第二外壳底板上。优选的:所述扩展模块包括功率监测模块,所述功率监测模块包括第三外壳上盖、第三外壳底板、第三PCB板一和第三PCB板二;所述第三外壳上盖安装在第三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三PCB板一和第三PCB板二位于第三外壳上盖内;所述第三PCB板二安装在第三外壳底板上;所述第三PCB板一安装在第三PCB板二上;所述第三PCB板二上设置有第三电压监测接口、第三L-BUS接口和第三电流检测接口;所述第三外壳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导轨卡槽和第三导轨卡扣;所述第三导轨卡扣位于第五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三导轨卡扣插入进第三导轨卡槽内,所述第三导轨卡扣位于第六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三导轨卡扣位于第三导轨卡槽外;所述第三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三外壳固定孔;所述第一L-BUS接口与第三L-BUS接口通过L-BUS总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三PCB板一通过第三PCB板固定铜柱和第三PCB板固定螺丝安装在第三PCB板二上;所述第三外壳上盖侧边开设有第三散热槽;所述第三外壳上盖上设置有第三状态指示灯;所述第三外壳底板上设置有第三上盖固定卡扣;所述第三PCB板二通过第三上盖固定卡扣安装在第三外壳底板上。优选的:所述扩展模块不仅包括开关模块、功率监测模块;还包括漏电监测模块、电流监测模块、单灯集中模块和后备电源模块。优选的:所述L-BUS总线包括+12V、GND电源线和RS485-A、RS485-B双绞线。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按测控回路和功能进行配置,灵活方便,既能避免硬件投入的浪费,又能满足将来增加回路或功能的需求;2)采用35mm导轨和螺丝双重安装方式,方便了现场的安装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组成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机模块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开关模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功率监测模块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机模块、扩展模块和L-BUS总线。所述扩展模块包括开关模块、漏电监测模块、电流监测模块、功率监测模块、单灯集中模块和后备电源模块。主机模块上设置有L-BUS接口,扩展模块上均设置有L-BUS接口,主机模块上的L-BUS接口与扩展模块上的L-BUS接口通过L-BUS总线连接,实现主机模块与扩展模块之间的通信和供电,扩展模块可按需组合、灵活扩展。主机模块和扩展模块均采用35mm导轨和螺丝双重安装方式,方便了现场的安装维护。开关模块实现了4路开关量输入、4路开关量输出;漏电监测模块实现了6路的漏电流监测;电流监测模块实现了2×3相电流的监测;后备电源模块在市电停电时,通过L-BUS总线给主机模块及其他扩展模块供电;单灯集中模块实现了单灯集中管理;L-BUS总线由+12V、RS485-A、RS485-B和GND组成。如图2所示,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上盖11、第一外壳底板12、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所述第一外壳上盖11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位于第一外壳上盖11内;所述第一PCB板二14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安装在第一PCB板二14上;所述第一PCB板二14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监测接口141、第一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142、第一RS-485接口143、第一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模块、扩展模块和L-BUS总线;所述主机模块与扩展模块之间通过L-BUS总线连接实现模块间的通信和供电;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上盖(11)、第一外壳底板(12)、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所述第一外壳上盖(11)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位于第一外壳上盖(11)内;所述第一PCB板二(14)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安装在第一PCB板二(14)上;所述第一PCB板二(14)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监测接口(141)、第一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142)、第一RS-485接口(143)、第一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144)、第一L-BUS接口(145)、天线接口(146)和第一电流检测接口(147);所述第一外壳底板(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卡槽(121)和第一导轨卡扣(122);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插入进第一导轨卡槽(121)内,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一导轨卡槽(121)外;所述第一外壳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一外壳固定孔(1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模块、扩展模块和L-BUS总线;所述主机模块与扩展模块之间通过L-BUS总线连接实现模块间的通信和供电;所述主机模块包括第一外壳上盖(11)、第一外壳底板(12)、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所述第一外壳上盖(11)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和第一PCB板二(14)位于第一外壳上盖(11)内;所述第一PCB板二(14)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所述第一PCB板一(13)安装在第一PCB板二(14)上;所述第一PCB板二(14)上设置有第一电压监测接口(141)、第一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142)、第一RS-485接口(143)、第一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144)、第一L-BUS接口(145)、天线接口(146)和第一电流检测接口(147);所述第一外壳底板(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轨卡槽(121)和第一导轨卡扣(122);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插入进第一导轨卡槽(121)内,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二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卡扣(122)位于第一导轨卡槽(121)外;所述第一外壳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一外壳固定孔(1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B板一(13)通过第一PCB板固定铜柱(131)和第一PCB板固定螺丝(132)安装在第一PCB板二(14)上;所述第一外壳上盖(11)侧边开设有第一散热槽(111);所述第一外壳上盖(11)上设置有第一按键(112)、第一LED显示屏(113)、第一状态指示灯(114)、第一复位按键(115)和第一输出指示灯(116);所述第一外壳底板(12)上设置有第一上盖固定卡扣(123),所述第一PCB板二(14)通过第一上盖固定卡扣(123)安装在第一外壳底板(1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块化设计的照明集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模块包括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外壳上盖(21)、第二外壳底板(22)、第二PCB板一(23)和第二PCB板二(24);所述第二外壳上盖(21)安装在第二外壳底板(22)上;所述第二PCB板一(23)和第二PCB板二(24)位于第二外壳上盖(21)内;所述第二PCB板二(24)安装在第二外壳底板(22)上;所述第二PCB板一(23)安装在第二PCB板二(24)上;所述第二PCB板二(24)上设置有第二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242)、第二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244)和第二L-BUS接口(245);所述第二外壳底板(2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卡槽(221)和第二导轨卡扣(222);所述第二导轨卡扣(222)位于第三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导轨卡扣(222)插入进第二导轨卡槽(221)内;所述第二导轨卡扣(222)位于第四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二导轨卡扣(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晓明葛靖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理控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