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隔片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06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组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隔片及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隔热片(3),所述隔热片(3)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贴合,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均设置有连通所述隔热片(3)的通孔(5),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所述隔热片(3)用于间隔相邻的所述电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在电池故障时,降低电芯间发生热失控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

A kind of cell spacer and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隔片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属于电池组的
,具体涉及一种电芯隔片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存在诸多优势,但是将电池模组应用到电动汽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和动力汽车(公开号:CN208256865U),包括:软包电池、液冷扁管及导热隔片,多个所述软包电池并列平行设置,所述液冷扁管绕设在相邻的所述软包电池之间,用于对所述软包电池进行热管理。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池相互挤压受损,但是这种方案至少还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结构复杂且不易拆卸和安装;第二,导热隔片的可塑性和强度较差;第三,其中一个电芯故障时,容易发生热失控,使其他电芯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芯隔片,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在电池故障时,降低电芯间发生热失控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芯隔片,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及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贴合,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连通所述隔热片的通孔,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所述隔热片用于间隔相邻的所述电芯。r>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片包括溶胶及包覆所述溶胶的袋体,所述溶胶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通孔的正投影面积。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溶胶为气溶胶。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隔热片为PSU片、PSF片或PPSU片。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溶胶片。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框体的大小与所述隔热片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二框体的大小与所述隔热片的大小相同。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为硅胶或橡胶。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的一种改进,所述通孔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椭圆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若干个电芯和若干个上述电芯隔片,所述电芯隔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及隔热片,所述隔热片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贴合,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均设置有连通所述隔热片的通孔,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所述隔热片用于间隔相邻的所述电芯。由于电池模组在成组后,若电芯与电芯直接贴合,当模组内个别电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热失控,或当模组内个别电芯因为异常原因,如局部内部短路、高温或外部短路等,容易出现爆炸或起火,产生大量热量,引起高温,会立刻引起其相邻的电芯出现热失控,这种连锁反应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电芯之间增设隔热片,隔热片能阻隔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热传递,降低电芯间发生热失控的概率,从而避免电芯热失控的连锁反应;同时隔热片的两面分别与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贴合,起到固定隔热片的作用,防止隔热片移位,导致电芯隔片失效,还能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当电池出现膨胀时,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可以被压缩,从而使电芯膨胀量被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吸收,进而可以避免电池不断膨胀,当电池放电使得电芯的厚度减少,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通过回弹,填补电芯之间的间隙;增加通孔,使得隔热片部分裸露,有助于提高电芯隔片整体的耐热能力,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第一框体或第二框体失效,影响隔热片的固定效果。本技术采用结构简单且易于拆卸和安装的设计,能够在电池故障时,降低电芯间发生热失控的概率,有助于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电池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实施例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隔热片;31-溶胶;32-袋体;5-通孔;6-溶胶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芯隔片,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隔热片3,隔热片3的两面分别与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贴合,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均设置有连通隔热片3的通孔5,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隔热片3用于间隔相邻的电芯。由于电池模组在成组后,若电芯与电芯直接贴合,当模组内个别电芯在高温环境下出现热失控,或当模组内个别电芯因为异常原因,如局部内部短路、高温或外部短路等,容易出现爆炸或起火,产生大量热量,引起高温,会立刻引起其相邻的电芯出现热失控,这种连锁反应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在电芯之间增设隔热片3,隔热片3能阻隔相邻的两个电芯之间的热传递,降低电芯间发生热失控的概率,从而避免电芯热失控的连锁反应;同时隔热片3的两面分别与第一框体1和第二框体2贴合,起到固定隔热片3的作用,防止隔热片3移位,导致电芯隔片失效,还能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当电池出现膨胀时,第一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隔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隔热片(3),所述隔热片(3)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贴合,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均设置有连通所述隔热片(3)的通孔(5),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所述隔热片(3)用于间隔相邻的所述电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隔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1)、第二框体(2)及隔热片(3),所述隔热片(3)的两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贴合,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均设置有连通所述隔热片(3)的通孔(5),所述第一框体(1)和所述第二框体(2)用于吸收电芯的膨胀收缩量,所述隔热片(3)用于间隔相邻的所述电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3)包括溶胶(31)及包覆所述溶胶(31)的袋体(32),所述溶胶(31)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通孔(5)的正投影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胶(31)为气溶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芯隔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片(3)为PSU片、PSF片或PPSU片。


5.如权利要求1或4任一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南姜斌刘晨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