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044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灰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其主要采用进灰斗设置在筒体上方,在筒体上设有安全阀、支座、排污阀和放气阀,出灰斗安装在筒体上,排灰阀安装在出灰斗下方;特征是上下两块管板分别设置在筒体内,管子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之间,筒体与上下两块管板和管子形成冷却腔。所述的出灰斗内设有导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根据灰量的多少及其温度的高低,选用时可通过调整筒体和管板直径的大小、管子的数量来达到安全排放目的;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而实现;能回收分离器下部返料器内细灰的热量;以增加细灰的流程,从而达到细灰安全排放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灰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
技术介绍
目前,绝大多数循环流化床锅炉没有在返料器下安装冷灰器。在正常停炉时,如果不把90(TC以上灰放掉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炉温降下来,导致停 炉时间延长;如事故停炉,需要紧急抢修,为加快降温速度,只好把热灰放 掉。 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设置两个旋风分离器;正常运行时,每 只分离器内大约存储5立方米以上的灰,每台炉约10立方米以上。如此多的 热灰,不仅无处堆放,即使有地方如此高温的灰也十分危险。另外,有很少 部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返料器下安装了加套式冷灰器。此结构类似于锅壳式 锅炉,有直径不同的两个筒体互相套在一起形成加套,其间为冷却介质水, 内筒体腔体内即为细灰通道;在内筒体的内表面上设有纵向或横向扁钢,以 增加细灰的流程,达到有效吸热冷却的目的。此类冷灰器由于细灰与冷却介 质水的接触面积太小,细灰大部分从内筒体直接流过而排出,因此细灰的温 降十分有限,不能达到细灰安全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冷灰器,能回 收分离器下部返料器内细灰的热量;以增加细灰的流程,达到细灰安全排放 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采用进灰斗设置在筒体上端,在筒体上设有安全阀、支座、 排污阀和放气阀,出灰斗安装在筒体下端,排灰阀安装在出灰斗下方;特征 是上下两块管板分别设置在筒体内,.管子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之间,筒体与 上下两块管板和管子形成冷却腔。所述的出灰斗内设有导流板。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为达到安全排放目的,设计选用时 可根据灰量的多少及其温度的高低,通过调整筒体和管板直径的大小、管子的数量来实现,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而实现;能回收分离器下部 返料器内细灰的热量;增加细灰的流程,从而达到细灰安全排放的目的。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冷灰器的横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其实施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主要由进灰斗1、上下两块管板2、管子3、安全阀4、出水 口 5、筒体6、支座7、进水口 8、排污阀9、出灰斗10、排灰阀ll及放气阀 12等组成。本技术采用进灰斗1设置在筒体6上端,上下两块管板2分别设置 在筒体两端内,管子3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2之间,筒体6与上下两块管板 2和管子3形成冷却腔;筒体6上分别设有进水口 8及出水口 5;在筒体6 上设有安全阀4、支座7、排污阀9和放气阀12。出灰斗10安装在筒体6下 端,排灰阀ll安装在出灰斗io下方。本技术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从返料器来的细灰先进入进灰斗1,然后经布置在上下两块管板2之间 的管子3后,进入出灰斗IO,最后冷却后的冷灰经排灰阀11排出。为保证 细灰流量均匀和防止堵灰,在出灰斗10内设有导流板。由筒体6与上下两块 管板2和管子3形成冷却腔;冷却介质水由进水口 8进入此腔体与热灰进行 热交换后,由出水口5流出;细灰和冷却介质水成逆流布置。为达到安全排放目的,设计选用时可根据灰量的多少及其温度的高低, 通过调整筒体6和管板2直径的大小、管子3的数量来实现;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而实现。权利要求1、一种冷灰器,进灰斗(1)设置在筒体(6)上端,在筒体(6)上设有安全阀(4)、支座(7)、排污阀(9)和放气阀(12),出灰斗(10)安装在筒体(6)下端,排灰阀(11)安装在出灰斗(10)下方;其特征是上下两块管板(2)分别设置在筒体(6)两端内,管子(3)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2)之间,筒体(6)与上下两块管板(2)和管子(3)形成冷却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灰斗(10) 内设有导流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冷灰器,具体地说是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放灰。其主要采用进灰斗设置在筒体上方,在筒体上设有安全阀、支座、排污阀和放气阀,出灰斗安装在筒体上,排灰阀安装在出灰斗下方;特征是上下两块管板分别设置在筒体内,管子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之间,筒体与上下两块管板和管子形成冷却腔。所述的出灰斗内设有导流板。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根据灰量的多少及其温度的高低,选用时可通过调整筒体和管板直径的大小、管子的数量来达到安全排放目的;使用时可通过调节冷却水的流量而实现;能回收分离器下部返料器内细灰的热量;以增加细灰的流程,从而达到细灰安全排放的目的。文档编号F23C10/00GK201221759SQ20082003419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7日专利技术者孙继常, 龙 李, 峰 金 申请人:无锡太湖锅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灰器,进灰斗(1)设置在筒体(6)上端,在筒体(6)上设有安全阀(4)、支座(7)、排污阀(9)和放气阀(12),出灰斗(10)安装在筒体(6)下端,排灰阀(11)安装在出灰斗(10)下方;其特征是上下两块管板(2)分别设置在筒体(6)两端内,管子(3)连接在上下两块管板(2)之间,筒体(6)与上下两块管板(2)和管子(3)形成冷却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继常金峰李龙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太湖锅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