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725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27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混水罐,板式换热器与内循环水泵、混水罐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与电控阀门,热量计、电控阀门与内循环水泵均与控制组件电连接;机体保温防护罩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包括框体与保温板体,且框体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框体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保温板体包括基层与外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机组散热损失,有效解决换热器两端介质流速差异带来的换热效率变差的问题;同时解决板式热交换器机组对用户负荷多样性的问题。

A kind of box type mixed module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本技术涉及板式热交换器机组领域,具体为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板式热交换器机组都是根据用户的具体工况要求,设计出不同的规格的板式热交换器和循环水泵(及补水泵),来面对用户具体的换热负荷的要求,即定制化的产品,这样会造成设备对实际换热工况的变化缺乏应对,而不得不定制不同型号规格的设备,造成使用维护上的不方便及成本高。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板式热交换器机组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实施,用户对换热工况的灵活性及调节性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国家对能耗设备的节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TSGR0010-2019《热交换器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的颁布,明确了国家对能耗设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配合的控制组件、内循环水泵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6),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且板式换热器模块(1)与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4)与电控阀门(5),热量计(4)、电控阀门(5)与内循环水泵(2)均与控制组件(9)电连接;所述机体保温防护罩(6)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6)包括框体(7)与保温板体(8),且框体(7)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所述框体(7)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热交换器组体与机体保温防护罩(6),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具有一板式换热器模块(1)以及与该板式换热器模块(1)配合的控制组件(9)、内循环水泵(2)与混水罐(3),且板式换热器模块(1)与内循环水泵(2)、混水罐(3)通过管道连通并形成二次侧的混水系统;所述管道上设置有热量计(4)与电控阀门(5),热量计(4)、电控阀门(5)与内循环水泵(2)均与控制组件(9)电连接;所述机体保温防护罩(6)设置在板式热交换器组体外且呈箱状,机体保温防护罩(6)包括框体(7)与保温板体(8),且框体(7)内安装板式热交换器组体;所述框体(7)呈矩形状且其四周设置保温板体(8),保温板体(8)包括基层(81)与外层(82),且外层(82)包覆在基层(81)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换混模块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81)包括保温玻璃基体(811)、挤塑板层(812)、玻璃棉层(813)与泡沫塑料板层(814),挤塑板层(812)连接在保温玻璃基体(811)上,其远离保温玻璃基体(811)的一端通过粘合剂粘接玻璃棉层(81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波余胜亮余建武
申请(专利权)人:艾克森苏州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