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661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包括防雨罩、笼体和保育台,笼体为圆筒状结构,笼体上部筒口与防雨罩连接、笼体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防雨罩的直径;保育台为设置有挡板的圆锥状结构、设置于笼体内,保育台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形成闭合结构,挡板沿圆锥状结构外周有螺旋向上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林间保育装置高度适合林间自然条件下金小蜂的繁殖及寄生发育过程,能防止羽化的金小蜂寄主尤其是会泽新松叶蜂成虫飞出产卵危害,并能实现针对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的林间保育,从而实现会泽新松叶蜂的林间自然天敌的繁育。

A kind of conservation device for wasp fore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
本技术涉及害虫生物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
技术介绍
新松叶蜂属Neodiprion主要分布于新北区,包括北美松叶蜂科里大部分有害的种类和古北区的一些种。该属在中国目前已知6种,寄主为松属和云杉属。而会泽新松叶蜂作为膜翅目广腰亚目松叶蜂科,是华山松和云南松常见的主要食叶害虫,主要食用华山松和云南松松针,从而影响林木的光和作用,严重时造成林木整株或整片死亡。该虫在贵州1年发生2代,主要以蛹在树冠周围的土层、石块下及枯枝落叶层结茧越冬,第一代幼虫期为4月上旬至7月上旬,龄期6龄;第二代幼虫期为7月下旬至9月上旬,部分年份可持续到10月。该虫具有爆发性,常以幼虫团状聚集于松树枝梢上为害,短时间内可将整枝吃光,受害严重时可食光所有松针,远看一片枯黄,形同火烧。因华山松不具备二次萌发针叶和抽梢等特点,且无叶鞘,当针叶被取食90%以上将导致整株枯死。会泽新松叶蜂在贵州境内约于1990年在威宁首先发现,经过数十年的传播扩散,发生面积和程度逐渐加大。鉴于会泽新松叶蜂发生林区的地形具有复杂性和不便利性,因此对于会泽新松叶蜂如何进行无公害、低风险防治成为当前以华山松和云南松为主的生态林造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热点之一。申请人在针对会泽新松叶蜂生物防治的长期研究中,意外地在会泽新松叶蜂蛹中发现1种重要寄生性天敌昆虫: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PiliferocallushezhangensisYangetZhan,sp.n.)。该蜂体长1.5-2.0mm,全体深绿色带金色的金属光泽,但腹部背面为深紫色,复眼酱紫色;触角柄节黄色,梗节浅褐色,索节及棒节深褐色;各足基节黄白色,转节、膝为白色,足其余部分浅褐色;翅透明,前翅翅脉浅褐色,前翅具4个烟色斑;1个在缘前脉下方,1个在痣脉下方,另外2个分别在呈肾形的痣脉下方大烟色斑的下方和外方。申请人经过长期研究,对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人工繁育装置,使得采用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防治会泽新松叶蜂成为可能。但目前针对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的人工保育相关的设备、装置等尚未见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针对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的林间保育装置,并使用前述装置实现林间保育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以防治会泽新松叶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包括防雨罩、笼体和保育台,所述笼体为圆筒状结构,笼体上部筒口与防雨罩连接、笼体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防雨罩的直径;所述保育台为设置有挡板的圆锥状结构、设置于笼体内,保育台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形成闭合结构,挡板沿圆锥状结构外周有螺旋向上设置;进一步地,防雨罩为不透气、不透水的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笼体为金属丝网围成;再进一步地,金属丝网的网孔直径范围为2mm-3.5mm,即2mm≤网孔直径≤3.5mm;进一步地,沿挡板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交汇处设置有透水孔;再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为等距分布;再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的直径≤2mm;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罩内部上方设置有饲料台;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夹角范围为30-180°;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夹角范围为30-150°;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罩上部设置有挂钩,挂钩的开口处设置有向内的夹片;再进一步地,夹片长度大于挂钩的开口处的长度;再进一步地,夹片为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林间保育装置能防止金小蜂的寄主(尤其是会泽新松叶蜂)羽化后飞出产卵危害,能实现针对赫章叶蜂胝毛金小蜂的林间保育,确保金小蜂有充足的寄主和羽化后能够飞出,从而实现会泽新松叶蜂的林间自然天敌的繁育;2)本技术的林间保育装置高度适合林间自然条件下金小蜂的繁殖及寄生发育过程,能防止鼩鼱、老鼠等动物破坏,并通过防雨罩、螺旋挡板和透水孔的设置能有效降低雨水对金小蜂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的保育台的俯视图。附图说明:1-防雨罩,2-笼体,3-保育台,31-挡板,32-透水孔,4-挂钩,41-夹片。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包括防雨罩1、笼体2和保育台3,所述笼体2为圆筒状结构,笼体2上部筒口与防雨罩1连接、笼体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防雨罩的直径;所述保育台3为设置有挡板31的圆锥状结构、设置于笼体2内,保育台3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形成闭合结构,挡板31沿圆锥状结构外周有螺旋向上设置,左旋或右旋均可;笼体的圆筒状结构可以有底或无底,有底的情况下保育台放置于笼体底部之上即可,无底的情况下保育台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需要闭合以防止会泽新松叶蜂成虫飞出产卵危害,可通过卡扣、粘接或绳栓等方式实现连接;笼体除了可以为圆筒状结构,也可以是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的结构;进一步地,防雨罩1为不透气、不透水的材质;具体可以为玻璃、金属或PVC材质;进一步地,所述笼体2为金属丝网围成;具体可以为钢丝网;再进一步地,金属丝网的网孔直径范围为2mm-3.5mm,即2mm≤网孔直径≤3.5mm;在该网孔直径下,羽化的会泽新松叶蜂成虫无法飞出产卵危害,同时又能实现金小蜂羽化后能够飞出;进一步地,沿挡板31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交汇处设置有透水孔32;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雨水等对金小蜂寄主的茧尤其是会泽新松叶蜂茧的浸泡影响;再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32为等距分布;水可沿着螺旋挡板下流,也可在透水孔处流出;再进一步地,所述透水孔32的直径≤2mm;该透水孔直径使得金小蜂寄主的茧尤其是会泽新松叶蜂的茧不会被水从透水孔冲出;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罩1内部上方设置有饲料台;进一步地,所述挡板31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夹角范围为30-180°;再进一步地,所述挡板31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夹角范围为30-150°;进一步地,所述防雨罩1上部设置有挂钩4,挂钩4的开口处设置有向内的夹片41;可防止悬挂设置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不易被风吹落再进一步地,夹片41长度大于挂钩的开口处的长度;再进一步地,夹片为有弹性的材质制成;具体可以与挂钩一致,采用金属或有韧性的塑料制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如上所述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的金小蜂的保育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将金小蜂的寄主沿保育台的挡板均匀放置;2)在笼体内引入金小蜂雌蜂进行产卵;3)待金小蜂羽化时在笼体内放置饲料供金小蜂采食;进一步地,所述金小蜂的寄主为会泽新松叶蜂的茧;进一步地,所述金小蜂的饲料为5-10%(重量百分比)的蜂蜜水,为羽化的金小蜂提供蜜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雨罩、笼体和保育台,所述笼体为圆筒状结构,笼体上部筒口与防雨罩连接、笼体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防雨罩的直径;所述保育台为设置有挡板的圆锥状结构、设置于笼体内,保育台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形成闭合结构,挡板沿圆锥状结构外周有螺旋向上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雨罩、笼体和保育台,所述笼体为圆筒状结构,笼体上部筒口与防雨罩连接、笼体横截面的直径小于防雨罩的直径;所述保育台为设置有挡板的圆锥状结构、设置于笼体内,保育台底部边缘与笼体下部边缘形成闭合结构,挡板沿圆锥状结构外周有螺旋向上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笼体为金属丝网围成,金属丝网的网孔直径范围为2mm-3.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挡板与圆锥状结构的锥面交汇处设置有透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小蜂林间保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为等距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展茂魁赵斌陈华司徒春南方维业杜文先杨朝应孙亚茹王淑君路纪芳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