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谐振消声空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471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的谐振消声空滤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谐振消声空滤器由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过滤腔构成,所述第一谐振腔设有进气口,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通过导流管相通,第二谐振腔通过过气孔与过滤腔相通,过滤腔设有滤芯和出气口,所述过气孔与出气口分别位于滤芯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繁杂的消声元件集成至空滤器内部,简化了进气系统,整车进气系统无需额外布置消声器零部件,给发动机舱节省较大布置空间,具有结构紧凑、消声效果好、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等优点,并可通过调整其内部谐振腔容积、导流管长度及直径等方式来进行消声效果的调校和适配,契合不同发动机和整车。

A kind of resonance silencing air fil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谐振消声空滤器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到一种内燃机汽车空滤器。
技术介绍
空滤器目前广泛的应用于内燃机汽车进气系统领域,其结构由上、下塑料壳体以及过滤芯体组成,可以实现气体杂质的过滤功能。行业内空滤器具备一定消声功能,但消声频带窄、调校空间小,需要在进气系统增加额外的消声器才能达到抑制发动机进气噪声的目的。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厂家对成本的控制以及客户对NVH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的空滤器,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及汽车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的谐振消声空滤器。本技术的谐振消声空滤器由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过滤腔构成,所述第一谐振腔设有进气口,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通过导流管相通,第二谐振腔通过过气孔与过滤腔相通,过滤腔设有滤芯和出气口,所述过气孔与出气口分别位于滤芯的两侧。上述谐振消声空滤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外部新鲜空气从进气口进入第一谐振腔内部,由于气流通过的截面积发生突变,产生扩张效应,噪声在第一谐振腔的内部进行反射、叠交,达到消声的目的,其中扩张比(腔体截面积/进气管截面积)越大,消声效果越好,同时容量增大可以稳定气流,减少脉冲噪声。气流通过导流管进入第二谐振腔内部,由于声学谐振原理,噪声被衰减。气流经过气孔进入过滤腔,穿过过滤腔的滤芯,达到过滤杂质的目的;最后,气流从过滤腔的出气口流出后进入发动机。上述的谐振消声空滤器主要针对的是中低频噪声,其主要消声频带约为50~500Hz,在后期适配、调校过程中,工程师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容积、改变导流管直径及长度等方法,来调整过滤噪声的频带,以达到适配不同整车及发动机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身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由进气口处伸入到第一谐振腔内,进气管利用穿过安装板的螺栓安装于第一谐振腔的腔壁上。通过更换进气管,可以改变进气管伸入到第一谐振腔内的长度,从而改变气流在第一谐振腔内的消声频率。进一步地,该谐振消声空滤器包括由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通过第一隔板形成过滤腔和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通过第二隔板形成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所述谐振腔的内壁间隔设有若干突出的夹板,所述第二隔板有选择地安装于两块夹板之间,以使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的容积可调。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设有通气孔,所述导流管的管身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导流管穿过通气孔,并利用穿过挡板的螺栓安装于第二隔板上。通过更换导流管,可以改变导流管伸入到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内的长度,从而改变气流在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内的消声频率。进一步地,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有固定孔及橡胶减振垫,以隔离空滤器与车体之间的振动,保护空滤器。本技术提出的谐振消声空滤器将繁杂的消声元件集成至空滤器内部,简化了进气系统,整车进气系统无需额外布置消声器零部件,给发动机舱节省较大布置空间,具有结构紧凑、消声效果好、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等优点,并可通过调整其内部谐振腔容积、导流管长度及直径等方式来进行消声效果的调校和适配,契合不同发动机和整车。附图说明图1是谐振消声原理图。图2是实施例1的谐振消声空滤器的等轴视图。图3是实施例1的谐振消声空滤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1的谐振消声空滤器的上、下壳体盒装及密封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1的导流管安装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1的谐振消声空滤器各个腔室的示意图。附图标示:1、上壳体;2、下壳体;3、卡扣;4、第一隔板;5、过滤腔;6、第二隔板;7、第一谐振腔;8、第二谐振腔;9、密封垫;10、进气口;11、进气管;12、安装板;13、密封圈;14、导流管;15、挡板;16、过气孔;17、滤芯;18、出气口;19、安装架;20、橡胶减振垫;21、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消声频带宽、调校空间大、成本低的谐振消声空滤器。本技术的谐振消声空滤器包括由上壳体1与下壳体2构成的密封中空壳体,其中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若干卡扣3可拆卸地连接;壳体内通过第一隔板4形成过滤腔5和谐振腔;所述谐振腔内通过第二隔板6形成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其中,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6均垂直设置,且第一隔板4与第二隔板6相互垂直;上壳体1、下壳体2在相同的位置对应设有第二隔板6。在本实施例中,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设有密封垫9,密封垫9的外部轮廓契合上壳体1、下壳体2的轮廓,密封垫9内部设有对应于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6的密封条,这样在上壳体1、下壳体2扣合在一起后,密封条可以在壳体内部的各个腔室之间实现密封。第一谐振腔7设有进气口10,进气口10处安装有进气管11,所述进气管11的管身上设有法兰状的安装板12,所述安装板12设有安装孔,所述进气管11的一端由进气口10处伸入到第一谐振腔7内,进气管11利用穿过安装板12的螺栓安装于第一谐振腔7的腔壁(即下壳体2的壳壁)上;通过更换进气管11,可以改变进气管11伸入到第一谐振腔7内的长度,从而改变气流在第一谐振腔7内的消声频率。为保证进气管11管壁与进气口10之间的密封,进气管11套设有密封圈13,在安装时,安装板12将密封圈13压紧于下壳体2的外壳壁处,从而实现密封。第一谐振腔7与第二谐振腔8通过导流管14相通,第二隔板6设有通气孔21,所述导流管14的管身上设有法兰状的挡板15,所述挡板15设有安装孔;所述导流管14穿过通气孔21,并利用穿过挡板15的螺栓安装于第二隔板6上。通过更换导流管14,可以改变导流管14伸入到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内的长度,从而改变气流在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内的消声频率。第二谐振腔8通过过气孔16与过滤腔5相通,过滤腔5内设有滤芯17,在本实施例中,滤芯17为水平设置,夹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2之间,这样滤芯17就将过滤腔5分隔为上过滤腔5和下过滤腔5;上壳体1在对应上过滤腔5的位置设有管状的出气口18,过气孔16位于下过滤腔5处,与出气口18分别位于滤芯17的两侧,由过气孔16进入到过滤腔5内的空气路径如下:下过滤腔5-----滤芯17----上过滤腔5-------出气口18--------发动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6的边缘与谐振腔的内壁胶接,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第二隔板6的位置。当然,还可以在谐振腔的内壁间隔设有若干突出的夹板,所述第二隔板6有选择地安装于两块夹板之间,这样安装第二隔板6更为方便,同样可以使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的容积可调,进而调整第一谐振腔7、第二谐振腔8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谐振消声空滤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过滤腔构成,所述第一谐振腔设有进气口,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通过导流管相通,第二谐振腔通过过气孔与过滤腔相通,过滤腔设有滤芯和出气口,所述过气孔与出气口分别位于滤芯的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谐振消声空滤器,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谐振腔、第二谐振腔以及过滤腔构成,所述第一谐振腔设有进气口,第一谐振腔与第二谐振腔通过导流管相通,第二谐振腔通过过气孔与过滤腔相通,过滤腔设有滤芯和出气口,所述过气孔与出气口分别位于滤芯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谐振消声空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处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管身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安装孔,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由进气口处伸入到第一谐振腔内,进气管利用穿过安装板的螺栓安装于第一谐振腔的腔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谐振消声空滤器,其特征在于该谐振消声空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广宇张银生杨展刘华林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