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465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架、操作系统、工作台、矫直装置、夹持装置,该装置可通过调整支架高度用于不同角度的钻孔,操作装置通过机械传动实现夹持装置的夹紧—进给以及松开—回撤功能,矫直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对盘状pvc封孔管进行矫直,便于送入钻孔内,夹持装置通过沿导轨移动,实现封孔管的下入。其有益效果是:该装置改变了原有的工人手动送管操作,能够提高封孔施工效率,提高井下操作安全性,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A down device for sealing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封孔施工
,特别是指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
技术介绍
为保证煤矿井下安全生产,在掘进前需要对煤层瓦斯进行抽采,因此在煤层中要施工一定数量的钻孔,但是由于煤质变化、地质因素、应力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钻孔坍塌、堵塞,影响抽采效果。为提高瓦斯抽采效果,矿井采用将PVC封孔管下入钻孔,然后对其进行密封固定,通过封孔管进行瓦斯抽采。目前,在煤矿井下封孔过程中,一般采用人工进行下管操作,对于各个角度钻孔,施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不高。煤矿采购的PVC封孔管,在使用时为盘状,在人工下管时更加困难,并且由于弯曲,封孔管在钻孔内容易卡死,工人劳动强度大。对于封孔长度较长的钻孔,在封孔时,存在封孔管脱落伤人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封孔施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出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该装置由支架(1)、操作装置(2)、工作台(3)、矫直装置(4)、夹持装置(5)组成,多根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支架(1)、操作装置(2)、工作台(3)、矫直装置(4)、夹持装置(5)组成,多根支架(1)的上端与工作台(3)铰接,支架(1)在该装置中共有四个,在工作台(3)下侧呈对称分布,操作装置(2)安装在工作台(3)前侧,矫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固定在工作台(3)上,矫直装置(4)位于在夹持装置(5)前侧,封孔管(6)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矫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封孔管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支架(1)、操作装置(2)、工作台(3)、矫直装置(4)、夹持装置(5)组成,多根支架(1)的上端与工作台(3)铰接,支架(1)在该装置中共有四个,在工作台(3)下侧呈对称分布,操作装置(2)安装在工作台(3)前侧,矫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固定在工作台(3)上,矫直装置(4)位于在夹持装置(5)前侧,封孔管(6)从前向后依次穿过矫直装置(4)和夹持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孔管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1)由內轴(11)、端盖(12)、定位销(13)、外杆(14)和支脚(15)组成,外杆(14)为空腔结构,顶部安装有端盖(12),端盖(12)中孔尺寸与内轴(11)一致,外杆(14)内套內轴(11),其底部与支脚(15)通过铰链连接;内轴(11)整体为倒T型结构,其底部大直径部分安装在外杆(14)内部,其顶部与工作台(3)铰接;外杆(14)和内轴(11)沿轴向均匀分布有相同孔径的定位孔,在定位孔内插入有定位销(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孔管下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装置(2)由左导轨(21)、右导轨(22)、丝杠(23)、小齿轮(24)、大齿轮(25)、主动轴(26)、手柄(27)组成,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平行等高安装在工作台(3)上,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的中部均开设有导轨滑动槽,在导轨滑动槽内安装有丝杠(23),在两根丝杠(23)的一端都设有小齿轮(24),在左导轨(21)和右导轨(22)之间还安装有主动轴(26),在主动轴(26)的一端设有大齿轮(25)和手柄(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程涛柴锡军王洪盘辛新平刘伟张健闫本正王义民蒋志刚熊俊杰李锋王峰王一彤杨正宇刘晨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贵州豫能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