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塔吊塔身提升的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42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利用塔吊塔身提升的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浇筒体结构施工,它施工快捷方便;它由提升装置、夹模装置、滑模装置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启动液压活塞向外伸出,模板A与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脱模,再启动卷扬机,卷扬机向下拉动钢丝绳B,钢丝绳B通过省力滑轮组拉动滑模装置上升,同时钢丝绳B通过省力滑轮组后拉动轱辘转动,轱辘的转动带动钢丝绳A通过定滑轮拉动滑模装置上升,模板B的外表面沿混凝土表面滑动,当滑模装置上升到下一段混凝土浇筑位置时停止,再启动液压活塞回缩并带动模板B复位,进行下一段的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工作。

External opening and internal sliding type climbing formwork device lifted by tower cran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塔吊塔身提升的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
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现浇筒体结构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已使用的爬模装置都需要与现浇混凝土筒体的墙体临时固定,不但增加了混凝土墙体的孔洞,后期又要填补这些孔洞,耗工费时,还需增加临时固定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将塔吊安装在筒体内,再利用塔吊的塔身作为承力点将爬模装置提升,取代了传统的爬模装置与混凝土墙体临时固定的工作,提高了爬模装置的提升速度,免去了混凝土墙体孔洞的填补工作,同时本专利技术的夹模装置比传统爬模装置的模板施工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施工速度。它由提升装置(20)、夹模装置(9)、滑模装置(23)组成;提升装置(20)主要由横梁(4)、钢丝绳A(5)、定滑轮(3)、轱辘(19)、滑轮组(16)、钢丝绳B(7)、立柱(6)、导轮(8)、抱箍梁(15)组成,横梁(4)安装在塔吊塔身(13)上,其高度位置在筒体顶标高的上方,横梁(4)的左端固定有定滑轮(3),横梁(4)的右端固定有轱辘(19),轱辘(19)的下方安装有滑轮组(16),钢丝绳A(5)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左边固定,钢丝绳A(5)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3)后绕在轱辘(19)上并与之固定,钢丝绳B(7)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右边固定,钢丝绳B(7)的另一端先后绕过滑轮组(16)及轱辘(19)后绕在卷扬机(2)上并与之固定,卷扬机(2)与地面固定,四根立柱(6)中部的外侧面与操作平台(1)及内模板支架(14)的内侧面固定,四根立柱(6)的位置对应于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四根立柱(6)分别安装有多个导轮(8),四根立柱(6)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四根抱箍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6)的侧面固定并形成一道抱箍梁组,四根立柱(6)的竖向有多道这样的抱箍梁组;夹模装置(9)主要由液压缸(17)、液压活塞(18)、外模板支架(10)、模板A(12)组成,水平放置的液压缸(17)与操作平台(1)固定,液压活塞(18)的下端与外模板支架(10)的上端固定,外模板支架的右侧面(10)与模板A(12)固定,模板A(12)的下端安装有O形密封条A(21);滑模装置(23)由操作平台(1)、内模板支架(14)、模板B(22)组成,操作平台(1)的下端与内模板支架(14)的上端固定,模板B(22)与内模板支架(14)的外侧面固定;所述爬模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先在模板A(12)和模板B(22)组成的空腔内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当浇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向外伸出,并带动外模板支架(10)及模板A(12)向外移动,模板A(12)与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脱模,然后启动卷扬机(2),卷扬机(2)向下拉动钢丝绳B(7),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拉动滑模装置(23)上升,同时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后拉动轱辘(19)转动,轱辘(19)的转动带动钢丝绳A(5)通过定滑轮(3)拉动滑模装置(23)上升,同时四根立柱(6)上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此时模板B(22)的外表面沿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表面滑动,当滑模装置(23)上升到下一段混凝土浇筑位置时停止,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回缩并带动内模板支架(14)及模板B(22)复位,进行下一段的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工作;滑模装置(23)在筒体内布置成整体;夹模装置(9)沿筒体外壁布置多个。附图说明1-操作平台、2-卷扬机、3-定滑轮、4-横梁、5-钢丝绳A、6-立柱、7-钢丝绳B、8-导轮、9-夹模装置、10-外模板支架、11-筒体筒壁、12-模板A、13-塔吊塔身、14-内模板支架、15-抱箍梁、16-滑轮组、17-液压缸、18-液压活塞、19-轱辘、20-提升装置、21-O形密封条、22-模板B、23-滑模装置。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提升装置20的水平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先在模板A12和模板B22组成的空腔内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当浇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向外伸出,并带动外模板支架10及模板A12向外移动,模板A12与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脱模,然后启动卷扬机2,卷扬机2向下拉动钢丝绳B7,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拉动滑模装置23上升,同时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后拉动轱辘19转动,轱辘19的转动带动钢丝绳A5通过定滑轮3拉动滑模装置2)上升,同时四根立柱6上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此时模板B22的外表面沿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表面滑动,当滑模装置23上升到下一段混凝土浇筑位置时停止,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回缩并带动内模板支架14及模板B22复位,进行下一段的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工作。参见图1及图2,夹模装置9沿筒体的四周布置多个,假设筒体每边墙体只设计一个夹模装置9,那么夹模装置9的模板就需要设计很大,以满足其强度和刚度要求,如果在筒体每边墙体设计多个夹模装置9,那么单个夹模装置9的模板就不需要设计很大了;参见图1及图3,四根抱箍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6的侧面固定并形成一道抱箍梁组,四根立柱6的竖向有多道这样的抱箍梁组,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保证提升装置20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滑模装置23的操作平台1、内模板支架14、模板B形成一个带有立方体内腔的立方体,其立方体内腔的外表与四根立柱6固定,立方体四面的模板B对浇注的混凝土形成强大的支撑,可见滑模装置23有很大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模板A12的O形密封条A21可以防止后续浇注的混凝土漏浆;参见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并没有传统爬模中的对拉螺杆加固模板,如果控制好混凝土的浇注高度及夹模装置9的模板刚度是可以不需要对拉螺杆的,这种设计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施工速度;本专利技术之所以采用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是因为如果内、外模板全部采用滑膜式,滑动上升的内、外模板将对已浇注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向上的拉应力,容易对混凝土造成损害,同时内、外模板上升的阻力大,对设备性能要求高;参见图2,如果内、外模板全部采用开模式,那么处于筒体四个角的内模板B22将相互碰撞,无法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塔吊塔身提升的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提升装置(20)、夹模装置(9)、滑模装置(23)组成;提升装置(20)主要由横梁(4)、钢丝绳A(5)、定滑轮(3)、轱辘(19)、滑轮组(16)、钢丝绳B(7)、立柱(6)、导轮(8)、抱箍梁(15)组成,横梁(4)安装在塔吊塔身(13)上,其高度位置在筒体顶标高的上方,横梁(4)的左端固定有定滑轮(3),横梁(4)的右端固定有轱辘(19),轱辘(19)的下方安装有滑轮组(16),钢丝绳A(5)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左边固定,钢丝绳A(5)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3)后绕在轱辘(19)上并与之固定,钢丝绳B(7)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右边固定,钢丝绳B(7)的另一端先后绕过滑轮组(16)及轱辘(19)后绕在卷扬机(2)上并与之固定,卷扬机(2)与地面固定,四根立柱(6)中部的外侧面与操作平台(1)及内模板支架(14)的内侧面固定,四根立柱(6)的位置对应于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四根立柱(6)分别安装有多个导轮(8),四根立柱(6)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四根抱箍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6)的侧面固定并形成一道抱箍梁组,四根立柱(6)的竖向有多道这样的抱箍梁组;夹模装置(9)主要由液压缸(17)、液压活塞(18)、外模板支架(10)、模板A(12)组成,水平放置的液压缸(17)与操作平台(1)固定,液压活塞(18)的下端与外模板支架(10)的上端固定,外模板支架的右侧面(10)与模板A(12)固定,模板A(12)的下端安装有O形密封条A(21);滑模装置(23)由操作平台(1)、内模板支架(14)、模板B(22)组成,操作平台(1)的下端与内模板支架(14)的上端固定,模板B(22)与内模板支架(14)的外侧面固定;所述爬模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先在模板A(12)和模板B(22)组成的空腔内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当浇注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向外伸出,并带动外模板支架(10)及模板A(12)向外移动,模板A(12)与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脱模,然后启动卷扬机(2),卷扬机(2)向下拉动钢丝绳B(7),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拉动滑模装置(23)上升,同时钢丝绳B(7)通过省力滑轮组(16)后拉动轱辘(19)转动,轱辘(19)的转动带动钢丝绳A(5)通过定滑轮(3)拉动滑模装置(23)上升,同时四根立柱(6)上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此时模板B(22)的外表面沿已浇注完并达到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表面滑动,当滑模装置(23)上升到下一段混凝土浇筑位置时停止,再启动夹模装置(9)的液压系统,液压活塞(18)回缩并带动内模板支架(14)及模板B(22)复位,进行下一段的安装钢筋及浇注混凝土工作;滑模装置(23)在筒体内布置成整体;夹模装置(9)沿筒体外壁布置多个。/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塔吊塔身提升的外开内滑式爬模装置,其特征是:它由提升装置(20)、夹模装置(9)、滑模装置(23)组成;提升装置(20)主要由横梁(4)、钢丝绳A(5)、定滑轮(3)、轱辘(19)、滑轮组(16)、钢丝绳B(7)、立柱(6)、导轮(8)、抱箍梁(15)组成,横梁(4)安装在塔吊塔身(13)上,其高度位置在筒体顶标高的上方,横梁(4)的左端固定有定滑轮(3),横梁(4)的右端固定有轱辘(19),轱辘(19)的下方安装有滑轮组(16),钢丝绳A(5)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左边固定,钢丝绳A(5)的另一端通过定滑轮(3)后绕在轱辘(19)上并与之固定,钢丝绳B(7)的一端与操作平台(1)的右边固定,钢丝绳B(7)的另一端先后绕过滑轮组(16)及轱辘(19)后绕在卷扬机(2)上并与之固定,卷扬机(2)与地面固定,四根立柱(6)中部的外侧面与操作平台(1)及内模板支架(14)的内侧面固定,四根立柱(6)的位置对应于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四根立柱(6)分别安装有多个导轮(8),四根立柱(6)的多个导轮(8)沿塔吊塔身(13)的四个角点滚动,四根抱箍梁(15)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立柱(6)的侧面固定并形成一道抱箍梁组,四根立柱(6)的竖向有多道这样的抱箍梁组;夹模装置(9)主要由液压缸(17)、液压活塞(18)、外模板支架(10)、模板A(12)组成,水平放置的液压缸(17)与操作平台(1)固定,液压活塞(18)的下端与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宝安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佰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