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271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装配式结构施工;其主要施工方法是:先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及预制梁,再在底层地面相应位置现场预制各个楼层的叠浇板,最后按顶层至底层的吊装及安装顺序施工各个楼层的叠浇板,叠浇板的吊装工作由专用的吊装机具完成,这样的施工方法的优点是:楼板吊装工作不占用施工场地的塔吊,大大增加了塔吊的使用效率;楼板采用现场预制,省去了楼板从预制厂运送至工地,再吊装卸货及堆放的工作;楼板专用吊装机具制造、安装简单,多台机具可同时起吊各单位楼板,加快了施工进度;各单位楼板定点吊装,较传统的楼板从堆场吊装至安装位置再安装要安全得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建筑工程领域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使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施工的主要过程是:先吊装并安装一层柱、梁及一层楼板,再吊装并安装二层柱、梁及二层楼板,其余各层以此类推,这样的施工方法有几个问题:一、如果将楼板分块预制、分块吊装,那么楼板吊装及安装工作量巨大,占用吊装设备如塔吊的时间长;二,如果将楼板整体吊装,吊装设备的起重量又需要增加许多,极不经济,大尺寸的楼板运输又受到交通条件的限制;三、楼板无论是分块吊装还是整体吊装都需要将楼板从预制厂运送至工地,再吊装卸货及堆放,这些都需要耗费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其主要施工方法是:先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及预制梁形成初步的框架结构体系,再在底层地面相应位置现场预制各个楼层的叠浇板,最后按顶层至底层的吊装及安装顺序施工各个楼层的叠浇板,叠浇板的吊装工作由专用的吊装机具完成,这样的施工方法的优点是:一、楼板吊装工作不占用施工场地的塔吊,大大增加了塔吊的使用效率;二、楼板采用现场预制,省去了楼板从预制厂运送至工地,再吊装卸货及堆放的工作;三、楼板专用吊装机具制造、安装简单,多台机具可同时起吊各单位楼板,加快了施工进度;四、各单位楼板定点吊装,较传统的楼板从堆场吊装至安装位置再安装要安全得多,所述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是:步骤一、在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1)及预制梁(2)形成由各楼层柱(1)、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所述梁(2)的内侧面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A(7);步骤二、在底层各个房间相应位置用常规方法叠浇预制各楼层的叠浇板(4),所述叠浇板(4)的四周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B(8),叠浇板(4)的四个角点处预留有锥形孔(5),锥形孔(5)的上端是上孔(19),锥形孔(5)是上小下大的孔;步骤三、用现场塔吊吊装顶层叠浇板(41)及安装维护结构(3),为后续安装专用吊装机具及吊装其余各楼层的叠浇板(4)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步骤四、在顶层叠浇板(41)上安装专用吊装机具,所述专用吊装机具主要包括吊装设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所述钳夹(12)由钳臂A(13)、钳臂B(14)、轴(15)组成,钳臂A(13)、钳臂B(14)绕轴(15)相互转动,钳臂A(13)的上部有倾斜面A(16),钳臂B(14)的上部有倾斜面B(17),倾斜面A(16)与倾斜面B(17)成对称的外八字形,钳臂A(13)的上端固定有轴A(11),钳臂B(14)的上端固定有轴B(20),轴A(11)与轴B(20)以钢丝绳(6)的纵向延长线对称布置,钢丝绳(6)的上端与吊装设备的卷扬机连接,钢丝绳(6)的下端分别与钢丝绳A(61)、钢丝绳B(62)的上端固定,钢丝绳A(61)的下端与轴A(11)固定,钢丝绳B(62)的下端与轴B(20)固定,钳臂A(13)、钳臂B(14)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均能穿过锥形孔(5)的上孔(19);步骤五、吊装顶层下一层叠浇板(4),先将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穿过顶层叠浇板(41)的锥形孔(5),再垂直下降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至待吊装的叠浇板(4)处,将钳夹(12)的钳臂A(13)、钳臂B(14)的下端与锥形孔(5)的下端平齐,再起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在钢丝绳(6)的拉力作用下彼此的夹角变小,钢丝绳A(61)及钢丝绳B(62)带动钳臂A(13)的倾斜面A(16)与钳臂B(14)的倾斜面B(17)靠拢,钳臂A(13)的下部与钳臂B(14)的下部向外张开并挤压锥形孔(5)的内壁,钳臂A(13)、钳臂B(14)与锥形孔(5)的内壁之间产生自锁现象,钳夹(12)紧紧卡住锥形孔(5)的内壁,将叠浇板(4)起吊至顶层下一层楼面处,叠浇板(4)经调平对位后再安装塞钢板(9),塞钢板(9)、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是相互对应的,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的上端是平齐的,塞钢板(9)的上端高出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的上端,塞钢板(9)的下端比预埋钢板B(8)的下端低,预埋钢板A(7)的下端又比塞钢板(9)的下端低,焊接塞钢板(9)、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之间的焊缝,顶层下一层叠浇板(4)的安装工作完成,再放松钢丝绳(6),钳臂A(13)的下部与钳臂B(14)的下部重力下垂脱开锥形孔(5)的内壁,准备进行下一层叠浇板(4)的吊装工作;步骤六、按步骤五的方法依次吊装各层叠浇板(4),最后用混凝土将锥形孔(5)封堵,用防水胶泥将各层叠浇板(4)与梁(2)之间的缝隙封堵,整个吊装过程完成。附图说明1-柱、2-梁、3-维护结构、4-叠浇板、41-顶层叠浇板、42-已安装完成的叠浇板、43-正在吊装的叠浇板、5-锥形孔、6-钢丝绳、61-钢丝绳A、62-钢丝绳B、7-预埋钢板A、8-预埋钢板B、9-塞钢板、10-焊缝A、101-焊缝B、102-焊缝C、103-焊缝D、11-轴A、12-钳夹、13-钳臂A、14-钳臂B、15-轴、16-倾斜面A、17-倾斜面B、18-标准吊装单元、19-上孔、20-轴B。图1是吊装叠浇板4的立面示意图。图2是柱1、梁2与叠浇板4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梁2与叠浇板4焊接的立面示意图。图4是钳夹12、锥形孔5的立面分解示意图。图5是钳夹12卡住锥形孔5的内壁的示意图。图6是钳夹12穿过的锥形孔5的上孔19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高层住宅楼框架结构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7,所述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是:步骤一、在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1及预制梁2形成由各楼层柱1、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所述梁2的内侧面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A7;步骤二、在底层各个房间相应位置用常规方法叠浇预制各楼层的叠浇板4,所述叠浇板4的四周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B8,叠浇板4的四个角点处预留有锥形孔5,锥形孔5的上端是上孔19,锥形孔5是上小下大的孔;步骤三、用现场塔吊吊装顶层叠浇板41及安装维护结构3,为后续安装专用吊装机具及吊装其余各楼层的叠浇板4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步骤四、在顶层叠浇板41上安装专用吊装机具,所述专用吊装机具主要包括吊装设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所述钳夹12由钳臂A13、钳臂B14、轴15组成,钳臂A13、钳臂B14绕轴15相互转动,钳臂A13的上部有倾斜面A16,钳臂B14的上部有倾斜面B17,倾斜面A16与倾斜面B17成对称的外八字形,钳臂A13的上端固定有轴A11,钳臂B14的上端固定有轴B20,轴A11与轴B20以钢丝绳6的纵向延长线对称布置,钢丝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在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1)及预制梁(2)形成由各楼层柱(1)、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所述梁(2)的内侧面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A(7);步骤二、在底层各个房间相应位置用常规方法叠浇预制各楼层的叠浇板(4),所述叠浇板(4)的四周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B(8),叠浇板(4)的四个角点处预留有锥形孔(5),锥形孔(5)的上端是上孔(19),锥形孔(5)是上小下大的孔;步骤三、用现场塔吊吊装顶层叠浇板(41)及安装维护结构(3),为后续安装专用吊装机具及吊装其余各楼层的叠浇板(4)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步骤四、在顶层叠浇板(41)上安装专用吊装机具,所述专用吊装机具主要包括吊装设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所述钳夹(12)由钳臂A(13)、钳臂B(14)、轴(15)组成,钳臂A(13)、钳臂B(14)绕轴(15)相互转动,钳臂A(13)的上部有倾斜面A(16),钳臂B(14)的上部有倾斜面B(17),倾斜面A(16)与倾斜面B(17)成对称的外八字形,钳臂A(13)的上端固定有轴A(11),钳臂B(14)的上端固定有轴B(20),轴A(11)与轴B(20)以钢丝绳(6)的纵向延长线对称布置,钢丝绳(6)的上端与吊装设备的卷扬机连接,钢丝绳(6)的下端分别与钢丝绳A(61)、钢丝绳B(62)的上端固定,钢丝绳A(61)的下端与轴A(11)固定,钢丝绳B(62)的下端与轴B(20)固定,钳臂A(13)、钳臂B(14)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均能穿过锥形孔(5)的上孔(19);步骤五、吊装顶层下一层叠浇板(4),先将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穿过顶层叠浇板(41)的锥形孔(5),再垂直下降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至待吊装的叠浇板(4)处,将钳夹(12)的钳臂A(13)、钳臂B(14)的下端与锥形孔(5)的下端平齐,再起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在钢丝绳(6)的拉力作用下彼此的夹角变小,钢丝绳A(61)及钢丝绳B(62)带动钳臂A(13)的倾斜面A(16)与钳臂B(14)的倾斜面B(17)靠拢,钳臂A(13)的下部与钳臂B(14)的下部向外张开并挤压锥形孔(5)的内壁,钳臂A(13)、钳臂B(14)与锥形孔(5)的内壁之间产生自锁现象,钳夹(12)紧紧卡住锥形孔(5)的内壁,将叠浇板(4)起吊至顶层下一层楼面处,叠浇板(4)经调平对位后再安装塞钢板(9),塞钢板(9)、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是相互对应的,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的上端是平齐的,塞钢板(9)的上端高出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的上端,塞钢板(9)的下端比预埋钢板B(8)的下端低,预埋钢板A(7)的下端又比塞钢板(9)的下端低,焊接塞钢板(9)、预埋钢板A(7)、预埋钢板B(8)之间的焊缝,顶层下一层叠浇板(4)的安装工作完成,再放松钢丝绳(6),钳臂A(13)的下部与钳臂B(14)的下部重力下垂脱开锥形孔(5)的内壁,准备进行下一层叠浇板(4)的吊装工作;步骤六、按步骤五的方法依次吊装各层叠浇板(4),最后用混凝土将锥形孔(5)封堵,用防水胶泥将各层叠浇板(4)与梁(2)之间的缝隙封堵,整个吊装过程完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柱装配式框架结构与叠合现浇板结合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步骤一、在建筑物基础工程施工完毕后,用常规方法吊装及安装高层住宅的各层预制柱(1)及预制梁(2)形成由各楼层柱(1)、梁(2)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所述梁(2)的内侧面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A(7);步骤二、在底层各个房间相应位置用常规方法叠浇预制各楼层的叠浇板(4),所述叠浇板(4)的四周预埋有多个预埋钢板B(8),叠浇板(4)的四个角点处预留有锥形孔(5),锥形孔(5)的上端是上孔(19),锥形孔(5)是上小下大的孔;步骤三、用现场塔吊吊装顶层叠浇板(41)及安装维护结构(3),为后续安装专用吊装机具及吊装其余各楼层的叠浇板(4)提供安全的施工环境;步骤四、在顶层叠浇板(41)上安装专用吊装机具,所述专用吊装机具主要包括吊装设备、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所述钳夹(12)由钳臂A(13)、钳臂B(14)、轴(15)组成,钳臂A(13)、钳臂B(14)绕轴(15)相互转动,钳臂A(13)的上部有倾斜面A(16),钳臂B(14)的上部有倾斜面B(17),倾斜面A(16)与倾斜面B(17)成对称的外八字形,钳臂A(13)的上端固定有轴A(11),钳臂B(14)的上端固定有轴B(20),轴A(11)与轴B(20)以钢丝绳(6)的纵向延长线对称布置,钢丝绳(6)的上端与吊装设备的卷扬机连接,钢丝绳(6)的下端分别与钢丝绳A(61)、钢丝绳B(62)的上端固定,钢丝绳A(61)的下端与轴A(11)固定,钢丝绳B(62)的下端与轴B(20)固定,钳臂A(13)、钳臂B(14)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钢丝绳(6)、钢丝绳A(61)、钢丝绳B(62)、钳夹(12)均能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佰思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