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391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成型的桥桩柱所在位置挖掘出基坑,坑顶四周搭设护道;步骤S2:绑扎钢筋并预埋墩身钢筋;步骤S3:在基坑内架设模板并将钢筋围在模腔内;步骤S4:浇筑混凝土;步骤S5:拆除模板并回填基坑;步骤S4中,先架设导流管,导流管的一端处在基坑顶部,导流管的另一端伸入到基坑内,导流管的底部上沿导流管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槽口,每个槽口上均覆盖有可启闭的盖板;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灌入到导流管中,通过控制导流管上槽口的启闭,使混凝土均匀铺设到模腔内。导流管能够控制混凝土从想要位置的槽口落下,使混凝土能够覆盖模腔的更多面积,减少工人铺设混凝土的工作量,提高浇筑效率。

A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膨胀,高架桥、立交桥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目前高架桥承台建造的简单过程为:在桥桩柱建造好后,挖出基坑,整平压实基坑的底部地面(甚至浇一层水泥或摆放方木),再在其上安装密密麻麻的钢管支撑,然后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满足强度要求,最后拆卸钢管支撑及模板,并将支撑用钢管运走。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大多是采用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现场就地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罐车开到施工现场后,在混凝土罐车和基坑之间搭设溜槽,通过溜槽将混凝土灌入到模腔内。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为了防止溜槽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移动,溜槽会通过支架进行固定,导致混凝土只能落入模腔内的固定地点,混凝土本身的流动性一般,需要人工对混凝土进行铺平,而混凝土浇筑过程又经常要求分层浇筑,工人就要进行多次铺设工作,需要工人花费大量的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在成型的桥桩柱所在位置挖掘出基坑(1),坑顶四周搭设护道;/n步骤S2:绑扎钢筋并预埋墩身钢筋(3);/n步骤S3:在基坑(1)内架设模板并将钢筋围在模腔内;/n步骤S4:浇筑混凝土;/n步骤S5:拆除模板并回填基坑(1);/n所述步骤S4中,先架设导流管(4),导流管(4)的一端处在基坑(1)顶部,导流管(4)的另一端伸入到基坑(1)内,导流管(4)的底部上沿导流管(4)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槽口,每个槽口上均覆盖有可启闭的盖板,所有槽口均处在模腔的正上方,且导流管(4)避让开墩身钢筋(3);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灌入到导流管(4)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在成型的桥桩柱所在位置挖掘出基坑(1),坑顶四周搭设护道;
步骤S2:绑扎钢筋并预埋墩身钢筋(3);
步骤S3:在基坑(1)内架设模板并将钢筋围在模腔内;
步骤S4:浇筑混凝土;
步骤S5:拆除模板并回填基坑(1);
所述步骤S4中,先架设导流管(4),导流管(4)的一端处在基坑(1)顶部,导流管(4)的另一端伸入到基坑(1)内,导流管(4)的底部上沿导流管(4)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多个槽口,每个槽口上均覆盖有可启闭的盖板,所有槽口均处在模腔的正上方,且导流管(4)避让开墩身钢筋(3);混凝土罐车将混凝土灌入到导流管(4)中,通过控制导流管(4)上槽口的启闭,使混凝土均匀铺设到模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导流管(4)的长度方向沿基坑(1)的长度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导流管(4)可设置多个,多个导流管(4)沿基坑(1)的宽度方向排列。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科伟梁育坚俞晓寅
申请(专利权)人:诚通凯胜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