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梁吊机以及一种钢箱梁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运梁吊机以及一种钢箱梁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斜拉桥钢箱梁体积大、重量重,一般采用水上运输至待吊装位置,利用已安装钢箱梁上的桥面吊机垂直起吊,对于山区以及其他不能垂直起吊的情况下就需要将钢箱梁通过其他方法从存梁位置移运到待吊装位置。现有技术主要为利用缆索吊进行垂直起吊和运输。对于钢箱梁这种梁宽,重量大的钢箱梁,对缆索吊的经济性及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挑战。此外,缆索吊只适用于双塔斜拉桥,且需要在斜拉桥主塔上部区域安装索鞍支座,对于无横梁主塔施工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梁吊机以及一种钢箱梁吊装方法,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运梁吊机,用于在钢箱梁上吊运箱梁节,包括两个第一C形架和两个第二C形架,两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两个所述第二C形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箱梁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每个所述第二C形架上均包含上横梁、连接架和下横梁,所述连接架竖直连接在所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梁吊机,用于在钢箱梁(3)上吊运箱梁节(1),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C形架和两个第二C形架,两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两个所述第二C形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箱梁(3)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每个所述第二C形架上均包含上横梁(510)、连接架(520)和下横梁(530),所述连接架(520)竖直连接在所述上横梁(510)和所述下横梁(530)的外端之间,两个所述上横梁(510)的下侧设置有一对行走小车(511),所述第一C形架上的所述下横梁(530)上设置有第一梁下起重系统(501),所述第二C形架上的所述下横梁(530)上设置有第二梁下起重系统(50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梁吊机,用于在钢箱梁(3)上吊运箱梁节(1),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C形架和两个第二C形架,两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两个所述第二C形架分别设置在所述钢箱梁(3)的两侧,每个所述第一C形架和每个所述第二C形架上均包含上横梁(510)、连接架(520)和下横梁(530),所述连接架(520)竖直连接在所述上横梁(510)和所述下横梁(530)的外端之间,两个所述上横梁(510)的下侧设置有一对行走小车(511),所述第一C形架上的所述下横梁(530)上设置有第一梁下起重系统(501),所述第二C形架上的所述下横梁(530)上设置有第二梁下起重系统(5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梁吊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吊具(540),所述水平吊具(540)为一横梁体,所述水平吊具(540)的上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吊耳(541)和第二吊耳(542),所述第一梁下起重系统(501)与所述第一吊耳(541)相连接,所述第二梁下起重系统(502)与所述第二吊耳(542)相连接,所述水平吊具(540)的上侧的中部还设置有第三吊耳(543),所述水平吊具(540)的下侧还设置有第一连接部(544)和第二连接部(545),所述第一连接部(544)设置在所述第一吊耳(541)和所述第三吊耳(543)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545)位于所述第二吊耳(542)的下方。
3.一种钢箱梁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001:在每段箱梁节(1)的上表面的两侧分别铺设一对导轨(2),并在每段箱梁节的上表面的两侧和中部分别设置多组吊耳,并使所述导轨(2)的端部伸出箱梁节(1)的端部之外;
S002:将起始段箱梁节吊起后水平连接在斜拉桥索塔上,形成钢箱梁(3),在所述钢箱梁(3)的上表面组装桥面吊机(4);在每对所述导轨(2)上分别组装一个运梁吊机(5);
S003:使用运梁吊机(5)连接所述箱梁节(1)并吊起后,将所述箱梁节(1)运输至钢箱梁(3)的端部的下方,并使所述箱梁节(1)的一部分从所述钢箱梁(3)的拼接端的下方露出;
S004:通过桥面吊机(4)连接所述箱梁节(1),再断开所述运梁吊机(5)与所述箱梁节(1)的连接,并移走所述运梁吊机(5);
S005:通过桥面吊机(4)调整所述箱梁节(1)高度,使所述箱梁节(1)与所述钢箱梁(3)的连接端对齐,并将所述箱梁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华,金仓,刘勋,舒宏生,刘民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