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190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其包含弧形调蓄池、滞留装置、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雨量较小时,初期雨水、污水经蓄水池调蓄,粗格栅、细格栅拦截杂物后,由滞留装置增加水流滞留时间,接着流入具有净化功能的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雨量较大时,初期雨水、污水依次经弧形调蓄池、滞留装置、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处理后排放入湖。当调蓄池中的水面淹过标识线时,控制阀门打开,较为干净的后期雨水由直壁管直接排放入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雨量大小进行不同的分离处理,对初期雨水和污水实现有效拦截与净化,具有工艺简单、建设及维护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水污染控制领域。

Artificial lake point source pollution retention purification of artificial wetl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技术背景由于城市排水管网的复杂性,要使所有的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彻底分开,存在巨大的困难,所以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排水系统保留了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不仅仅承担着城市生活污水的输送和排放,同时也是降雨径流的排出通道,即城市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双重通道。降雨发生后,合流制管道内的流量会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管道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送能力时,多余的部分雨污混合污水从检查井中和管网末端溢流,造成城市大片内涝,严重污染城市环境和受纳水体。合流制污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排入到水体后会在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中出现低溶解氧状态,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此外,合流制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可能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出现水华等现象,影响水体功能。同时合流制污水会将大量重金属和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排入水体,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病原体通过水中繁殖传播,威胁人类健康安全。由于一些地区岸上截污管网不完善,加上人工湖水污染整治计划滞后,分布在人工湖周围的合流制雨污口对人工湖造成的点源污染日益严重。针对该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专利号为CN201810411907.5的专利公布了一种雨水口过滤净化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容易在现有的雨水口改造升级,但缺点在于只能进行简单的过滤、收集作用,污水和雨水处理不彻底。专利号为CN201821405693.2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浮动式点源污染净化装置,该装置的特点是方便对固定的点源污染进行净化,但缺点在于微生物投加槽里面的微生物菌剂需要人工定期投加,而且无法保证微生物的处理状态。本专利提出了一种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构建技术,对合流制雨污口中流出的初期雨水和污水进行拦截、滞留、净化,同时能够根据雨量大小进行不同的分离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针对目前初期雨水、污水从合流制雨污口直接排放入人工湖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对合流制雨污口中流出的雨污水进行拦截、滞留、净化,同时根据雨量大小进行不同的分离处理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合流雨污管,用于对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雨污水引流;弧形调蓄池,用于存储合流雨污管引流的雨污水;滞留装置,用于引流弧形调蓄池内的雨污水,去除杂质,并对雨污水流速进行降速以及控制流出量;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对滞留装置内的雨污水进行水处理,并排放进入人工湖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的优选方案:所述弧形调蓄池,包括存储雨污水的蓄水池,连通蓄水池与人工湖并安装有控制阀门的直壁管;所述蓄水池内有存水用的标识线。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的优选方案:所述滞留装置,包括用于雨污水中杂物清除的清理槽,初步过滤所述蓄水池进入清理槽中雨污水中杂物的粗格栅,安装在清理槽内进一步过滤雨污水中杂物的细格栅,存储除杂后雨污水的输水箱,位于输水箱底部可滑动的活动挡板,控制流量的阀门井,以及将雨污水输送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内的输水管;经过所述粗格栅初步过滤的所述清理槽内安装有用于清理雨污水中杂物的拉板Ⅰ;经过所述细格栅过滤杂物的所述清理槽内安装有用于清理雨污水中杂物的拉板Ⅱ,以及降低雨污水流速的翻板减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的优选方案:所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其底部为基础夯实层,在基础夯实层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布水区和集水区,其中中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为植物种植区、蓄水层、树皮覆盖层、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层、砾石层、以及防渗膜;所述滞留装置内的输水管位于砾石层和防渗膜之间,使得雨污水自下而上层层流动;所述布水区和集水区内的填料为火山岩。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的优选方案:还包括用于存储处理后雨污水的集水渠,连通所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与集水渠的进水口,以及排出集水渠内处理后雨污水流入人工湖的出水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1)投资小,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合流制雨污口,避免了大量复杂、艰难的政策处理工作。(2)易于实施,更加快捷、有效。针对人工湖周围现有的合流制雨污口(固定点源污染)中流出的初期雨水、污水实施快捷有效的拦截与净化。(3)面对不同雨水,进行分类处理。雨量较小时,初期雨水、污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湖。当雨量较大,调蓄池中的水面淹过标识线时,控制阀门打开,初期雨水、污水被处理净化,较为干净的后期雨水由直壁管直接排放入湖。(4)适应性强。适用于干旱地区、旧城改建等许多的地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输水箱的俯视图;图4是翻板减速器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4,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合流雨污管1,用于对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雨污水引流;弧形调蓄池2,用于存储合流雨污管1引流的雨污水;滞留装置3,用于引流弧形调蓄池2内的雨污水,去除杂质,并对雨污水流速进行降速以及控制流出量;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对滞留装置3内的雨污水进行水处理,并排放进入人工湖33内。所述弧形调蓄池2,包括存储雨污水的蓄水池5,连通蓄水池5与人工湖33并安装有控制阀门7的直壁管6;所述蓄水池5内有存水用的标识线8。所述滞留装置3,包括用于雨污水中杂物清除的清理槽10,初步过滤所述蓄水池5进入清理槽10中雨污水中杂物的粗格栅9,安装在清理槽10内进一步过滤雨污水中杂物的细格栅12,存储除杂后雨污水的输水箱15,位于输水箱15底部可滑动的活动挡板17,控制流量的阀门井16,以及将雨污水输送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内的输水管18;经过所述粗格栅9初步过滤的所述清理槽10内安装有用于清理雨污水中杂物的拉板Ⅰ11经过所述细格栅12过滤杂物的所述清理槽10内安装有用于清理雨污水中杂物的拉板Ⅱ13,以及降低雨污水流速的翻板减速器14。所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其底部为基础夯实层28,在基础夯实层28上方的左右两侧分别为布水区20和集水区29,其中中间部分自上而下依次为植物种植区19、蓄水层21、树皮覆盖层22、种植土层23、人工填料层24、砂层25、砾石层26、以及防渗膜27;所述滞留装置3内的输水管18位于砾石层26和防渗膜27之间,使得雨污水自下而上层层流动。所述布水区20和集水区29内的填料为火山岩。还包括用于存储处理后雨污水的集水渠31,连通所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与集水渠31的进水口30,以及排出集水渠31内处理后雨污水流入人工湖33的出水口32。实施例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n合流雨污管(1),用于对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雨污水引流;/n弧形调蓄池(2),用于存储合流雨污管(1)引流的雨污水;/n滞留装置(3),用于引流弧形调蓄池(2)内的雨污水,去除杂质,并对雨污水流速进行降速以及控制流出量;/n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对滞留装置(3)内的雨污水进行水处理,并排放进入人工湖(33)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
合流雨污管(1),用于对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的雨污水引流;
弧形调蓄池(2),用于存储合流雨污管(1)引流的雨污水;
滞留装置(3),用于引流弧形调蓄池(2)内的雨污水,去除杂质,并对雨污水流速进行降速以及控制流出量;
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对滞留装置(3)内的雨污水进行水处理,并排放进入人工湖(3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调蓄池(2),包括存储雨污水的蓄水池(5),连通蓄水池(5)与人工湖(33)并安装有控制阀门(7)的直壁管(6);
所述蓄水池(5)内有存水用的标识线(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湖点源污染滞留净化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滞留装置(3),包括用于雨污水中杂物清除的清理槽(10),初步过滤所述蓄水池(5)进入清理槽(10)中雨污水中杂物的粗格栅(9),安装在清理槽(10)内进一步过滤雨污水中杂物的细格栅(12),存储除杂后雨污水的输水箱(15),位于输水箱(15)底部可滑动的活动挡板(17),控制流量的阀门井(16),以及将雨污水输送到潜流上升式人工湿地(4)内的输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秀磊钱政刘加强张家俊马子轩母浩然廖力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