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145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一气嘴口的吸盘主体,第一气口通过位于吸盘主体的第一吸盘通道与第一气嘴口连通;第一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气嘴,第一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第一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同时靠近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且第一手持推拉部与第一气口限位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对玻璃的安全转移,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非常适合作为在玻璃制品制造过程中应用的玻璃转移工具。

A suction cup structure for safe transfer of gla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制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
技术介绍
中空玻璃、镶嵌玻璃等玻璃制品在建筑家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这些玻璃制品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人工转移搬运玻璃实现工序流转,现有的转移方法均是人工手持玻璃切边进行手动搬运,存在搬运人员被玻璃切边划伤的风险。因此,本申请人希望寻求开发专用的玻璃搬运设备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实现对玻璃的安全转移,且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非常适合作为在玻璃制品制造过程中应用的玻璃转移工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一气嘴口的吸盘主体,所述第一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吸盘主体的第一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嘴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所述第一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同时靠近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且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气口限位配合;通过对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所述第一气口推进所述第一推杆,将第一吸盘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气嘴口排出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处于负压环境,然后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对所述第一推杆复位,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保持在负压环境,通过第一气嘴对所述玻璃产生吸合力。<br>优选地,所述吸盘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嘴口间隔设置的第一并列气嘴口,所述第一并列气嘴口通过所述第一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并列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并列气嘴,所述第一并列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优选地,所述吸盘主体内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吸盘通道并列分布的第二吸盘通道,所述吸盘主体还分别设有第二气口和第二气嘴口,所述第二气口通过所述第二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二气嘴口连通;所述第二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二气嘴,所述第二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所述第二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二推杆,同时靠近所述第二气口一侧的第二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所述第二气口一侧的第二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手持推拉部,且所述第二手持推拉部与所述第二气口限位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与所述第二手持推拉部通过限位安装板限位安装在所述吸盘主体上,同时所述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外端部与所述第二手持推拉部外端部通过手持推拉安装板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气口与所述第一推杆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第二推杆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吸盘主体上设有减重槽。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涉及的吸盘通道、推杆的数量可以根据所需要转移的玻璃尺寸规格在具体设定,本申请建议的玻璃最大长或宽尺寸规格不要超过400mm,厚度尺寸规格不要超过30mm。本专利技术创造性地针对玻璃转移对应设计吸盘结构,具体通过手持推拉部、推杆、压缩弹簧、气口、吸盘通道、气嘴口以及气嘴组成,通过对推杆的推进工作将吸盘通道转化为负压环境,然后通过压缩弹簧对推杆的复位功能,使得吸盘通道保持在负压环境中,通过气嘴与玻璃表面的吸合接触配合最终实现对玻璃进行安全转移;当完成玻璃转移后,可以通过再次推进推杆使得吸盘通道转化为非负压环境,使得玻璃与气嘴不再吸合接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非常适合作为在玻璃制品制造过程中应用的玻璃转移工具。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用于安全转移玻璃200的吸盘结构100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吸盘结构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包括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一气嘴口的吸盘主体,第一气口通过位于吸盘主体的第一吸盘通道与第一气嘴口连通;其中,第一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气嘴,第一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第一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同时靠近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且第一手持推拉部与第一气口限位配合;通过对第一手持推拉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第一气口推进第一推杆,将第一吸盘通道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气嘴口排出使得第一吸盘通道处于负压环境,然后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对第一推杆复位,使得第一吸盘通道保持在负压环境,通过第一气嘴对玻璃产生吸合力。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200的吸盘结构100,在本实施例中,玻璃200为正方型形状,边长为200mm,厚度为10mm;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盘结构100包括具有第一气口111和第一气嘴口112的吸盘主体120,吸盘主体120上设有减重槽120a;第一气口111通过位于吸盘主体120的第一吸盘通道(图未示出)与第一气嘴口112连通;其中,第一气嘴口112固定连接第一气嘴113,第一气嘴113选择性与玻璃200表面吸合接触;第一气口111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114,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气口111与第一推杆114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5;同时靠近第一气口111一侧的第一推杆114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116,远离位于第一气口111一侧的第一推杆114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117,且第一手持推拉部117与第一气口111限位配合;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盘主体120设有与第一气嘴口112间隔设置的第一并列气嘴口112a,第一并列气嘴口112a通过第一吸盘通道与第一气口111连通,且第一并列气嘴口112a固定连接第一并列气嘴113a,第一并列气嘴113a选择性与玻璃200表面吸合接触;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盘主体120内还设有与第一吸盘通道并列分布的第二吸盘通道(图未示出),吸盘主体120还分别设有第二气口131和第二气嘴口132,第二气口131通过第二吸盘通道与第二气嘴口132连通;第二气嘴口132固定连接第二气嘴133,第二气嘴133选择性与玻璃200表面吸合接触;第二气口131内密封插接第二推杆134,具体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气口131与第二推杆134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35;同时靠近第二气口131一侧的第二推杆134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136,远离位于第二气口131一侧的第二推杆134端部固定连接第二手持推拉部137,且第二手持推拉部137与第二气口131限位配合;优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吸盘主体120设有与第二气嘴口132间隔设置的第二并列气嘴口132a,第二并列气嘴口132a通过第二吸盘通道与第二气口131连通,且第二并列气嘴口132a固定连接第二并列气嘴1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一气嘴口的吸盘主体,所述第一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吸盘主体的第一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嘴口连通;其中,/n所述第一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n所述第一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同时靠近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且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气口限位配合;/n通过对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所述第一气口推进所述第一推杆,将第一吸盘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气嘴口排出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处于负压环境,然后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对所述第一推杆复位,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保持在负压环境,通过第一气嘴对所述玻璃产生吸合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一气口和第一气嘴口的吸盘主体,所述第一气口通过位于所述吸盘主体的第一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嘴口连通;其中,
所述第一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
所述第一气口内密封插接第一推杆,同时靠近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一端套接有压缩弹簧,远离位于所述第一气口一侧的第一推杆端部固定连接第一手持推拉部,且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与所述第一气口限位配合;
通过对所述第一手持推拉部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所述第一气口推进所述第一推杆,将第一吸盘通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气嘴口排出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处于负压环境,然后在压缩弹簧的弹力下,对所述第一推杆复位,使得所述第一吸盘通道保持在负压环境,通过第一气嘴对所述玻璃产生吸合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转移玻璃的吸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主体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嘴口间隔设置的第一并列气嘴口,所述第一并列气嘴口通过所述第一吸盘通道与所述第一气口连通,且所述第一并列气嘴口固定连接第一并列气嘴,所述第一并列气嘴选择性与玻璃表面吸合接触。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卫东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中信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