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滑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05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上导轨移动的座椅滑动装置。座椅滑动装置(2)具备:能够安装于车身的下导轨(10);可移动地与下导轨(10)卡合的上导轨(20);驱动辊(31);和致动器(32)。驱动辊(31)安装于上导轨(20),并被按压于下导轨(10)或车身。致动器(32)能够使驱动辊31旋转。由于该座椅滑动装置(2)只要在不具有动力的现有的座椅滑动装置中追加驱动辊和致动器即可,因此结构简单。

Seat sl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座椅滑动装置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使汽车的座椅通过致动器移动的座椅滑动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通过致动器使座椅移动(滑动)。座椅滑动装置具备安装在车体上的长条的下导轨和与下导轨卡合的上导轨。在上导轨上安装有座椅。日本专利特开2004-210113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在下导轨的内部配置有导螺杆。另一方面,上导轨具备:与导螺杆螺合的螺杆螺母以及使螺杆螺母旋转的致动器和蜗轮(wormgear)。当利用致动器和蜗轮使螺杆螺母旋转时,上导轨(即座椅)与螺杆螺母一起移动。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210113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中,具备覆盖下导轨的开口的百叶门,以使得尘埃不会附着在导螺杆上。百叶门为环形带状,卷绕在配置于下导轨的两端的辊之间。在一对辊之间平行地延伸的百叶门的上侧部分堵塞开口。在百叶门上设置有孔,上导轨通过该孔从下导轨的内侧向上方突出。是上导轨移动时百叶门追随移动的结构。日本专利特开2018-020665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具备与车身的底板接触的球状的旋转体和使旋转体向正交的两个方向旋转的多个致动器。由于旋转体向两个方向旋转,因此座椅滑动装置能够在车身的底板面上二维自由地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日本专利特开2018-020665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一个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上导轨通过致动器移动的座椅滑动装置。在日本专利特开2004-210113号公报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中,为了防止尘埃附着在导螺杆上,需要复杂的机构。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防止可能成为使上导轨移动的机构的故障的尘埃的附着的座椅滑动装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一个技术提供具有下述的结构的座椅滑动装置。该座椅滑动装置具备:能够安装于车身的下导轨;能够安装于座椅并且相对于下导轨可移动(可滑动)地卡合的上导轨;辊;和致动器。辊安装于上导轨。辊被按压于下导轨或车身。致动器使辊旋转。由于该座椅滑动装置只要在不具有动力的现有的座椅滑动装置中追加辊和致动器即可,因此结构简单。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下导轨配置在设置于车身的底面板的槽中。辊被按压于覆盖底面板的槽与下导轨之间的间隙的罩的上表面。罩可以是金属制,但若为树脂制则更好。树脂制的罩的摩擦系数较高,通过将由致动器驱动的辊按压于摩擦系数较高的树脂制的罩的上表面,辊不易滑动。树脂制的罩若在其下表面具备进入到槽与下导轨之间的垂下部则更好。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另一个方式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在上导轨上具备多个辊。一个或多个辊从下导轨的内侧被按压于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一侧的侧板,剩余的辊从下导轨的内侧被按压于另一侧的侧板。致动器使多个辊的至少一个旋转。在这种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第一,由于被驱动的辊配置在下导轨的内侧,因此装置整体的大小与现有的座椅滑动装置相同即可。第二,由于辊被从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中心侧朝向各个侧板按压,因此能够增大辊与侧板之间的摩擦力。因此,辊不易滑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座椅滑动装置的再另一个方式也可以具有以下的结构。下导轨具备:底板;从底板的下导轨短边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板;从各个侧板的上端朝向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中心侧延伸的上板;和从各个上板的中心侧(下导轨短边方向的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的内板。在上导轨上,具备与连结角部抵接的一对辊,连结角部为各个上板与同该上板连接的内板的连结角部。一对辊的各自的直径朝向中心侧(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中心侧)逐渐增加。在上述方式的座椅滑动装置中,直径逐渐增加的一对辊由于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刚性而被强力地夹在下导轨的一对连结角部之间。其结果是,辊与连结角部之间的摩擦力变大,辊不易滑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其他技术提供具有下述结构的座椅滑动装置。座椅滑动装置具备:能够安装于车辆的下导轨;能够安装于座椅的上导轨;和带。带沿着下导轨配置。带的两端被固定。上导轨相对于下导轨可移动地卡合。上导轨具备输送带的致动器。并且,致动器向带的下表面传递动力。在该座椅滑动装置中,由于向尘埃不易附着的带的下表面传递动力而使上导轨(座椅)移动,因此不易产生由尘埃的附着引起的故障。致动器也可以具备与带的下表面接触的驱动辊或驱动齿轮。在前者的情况下,带优选为通过下表面与驱动辊之间的摩擦传递动力的摩擦带。后者的情况下,优选为在下表面设置有与驱动齿轮卡合的齿的带齿的带。带齿的带也被称为齿形带(CoggedBelt)。带也可以配置在下导轨的内部。与带露出到车身的底板相比,不易附着尘埃。另外,由于搭乘者看不到带,因此美观性好。或者,也可以是,下导轨的上部沿导轨长边方向开口,带覆盖其开口。用于使上导轨(座椅)移动的带兼作防止尘埃进入下导轨内部的罩。另外,带齿的带的情况下,带的齿也可以与下导轨的开口嵌合。带齿的带不易脱离开口。上导轨的致动器的一个例子如下。致动器具备:配置在上导轨的导轨长边方向的两端,并且与堵塞开口的带的上表面接触的一对引导件;和配置在一对引导件之间,并且与离开开口的带的下表面抵接的驱动辊或与下表面的齿卡合的驱动齿轮。能够以简单的机构使上导轨移动。对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详细情况和进一步的改良,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用与导轨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第三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第四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第五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第六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第七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第八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10是第八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1是第九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侧视图。图12是用与导轨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切断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13是图12的XIII-XIII线截面图。图14是第十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图15是沿图14的XV-XV线的截面图。图16是第十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7是沿图16的XVII-XVII线的截面图。图18是沿图16的XVIII-XVIII线的截面图。图19是将第十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用XZ平面切断的截面图。图20是将第十二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用XZ平面切断的截面图。图21是在上导轨的前方切断第十三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附图对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滑动装置2进行说明。图1表示安装在汽车上的座椅滑动装置2的侧视图。座椅滑动装置2由下导轨10和上导轨20构成。下导轨10为长条。上导轨20相对于下导轨10在其长边方向上可移动(可滑动)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n下导轨,所述下导轨能够安装于车身;/n上导轨,所述上导轨能够安装于座椅,并且可移动地与所述下导轨卡合;/n辊,所述辊安装于所述上导轨,并且被按压于所述下导轨或所述车身;和/n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使所述辊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4 JP 2018-172147;20190304 JP 2019-0388481.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下导轨,所述下导轨能够安装于车身;
上导轨,所述上导轨能够安装于座椅,并且可移动地与所述下导轨卡合;
辊,所述辊安装于所述上导轨,并且被按压于所述下导轨或所述车身;和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使所述辊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轨配置在设置于所述车身的底面板的槽中,
所述辊被按压于覆盖所述槽与所述下导轨之间的间隙的罩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导轨具备多个所述辊,
一个或多个所述辊从所述下导轨的内侧被按压于所述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一侧的侧板,剩余的所述辊从所述下导轨的内侧被按压于所述短边方向的另一侧的侧板,
所述致动器使多个所述辊的至少一个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导轨具备:
底板;
一对侧板,所述一对侧板从所述底板的下导轨短边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延伸;
上板,所述上板从各个所述侧板的上端朝向所述下导轨的短边方向的中心侧延伸;和
内板,所述内板从各个上板的所述中心侧的端部向下方延伸,
在所述上导轨上,具备与连结角部抵接的一对所述辊,所述连结角部为各个所述上板与同该上板连接的所述内板的连结角部,
一对所述辊的各自的直径朝向所述中心侧逐渐增加。


5.一种座椅滑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笠原贵行白木晋冈本启晖小见山齐堀喜久兵藤宏昭高桥理藤井阳一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车体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