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028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具有预涂膜由膜放卷装置供料,预涂膜经过喷印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烘干装置、剥离单元后由膜收卷装置收卷;预涂膜在复合单元与承印物进行图案转移,承印物由放卷机构供料,承印物在剥离单元与预涂膜分离后经过上光单元及干燥装置,最后由收卷机构收卷;其中,预涂膜的行经路线上应当配置有第一编码器,复合单元一侧设有对位检测装置,上光单元一侧设有上光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现有印刷工艺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综合性印刷装置及工艺流程,可以满足各种印刷工艺的需求,实现每种工艺的优缺点互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A digital prin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字印刷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印刷
,特指一种数字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进步、可变二维码已经成了商品信息储存和防伪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智能化网络下,需要做到一物一码,可变二维码目前在烟包和药盒上已经大批量使用,给智能物流和销售管控提供了基础,所以数字喷印成为一种新的印刷方式开始逐步出现在印刷企业中。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印刷,或小批量多品种的印件越来越多,传统的胶印、凹印、丝印等印刷方式因其转产时间久,制版费用成本高等问题,传统印刷方式受到挑战,而数字印刷方式因其不需要制作印刷版辊,每一幅都可以变化的特点,正是小批量多品种印件的最佳选择。但是数字印刷方式也有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承印物需求比较高,因为喷印油墨并不能适应所有的承印物表面,同时喷印的喷头非常精密,在喷印时离承印物距离很近且高速移动时,容易使承印物上面灰尘或承印物本身经常与喷头接触,导致不能正常喷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采用间接式和组合式形成的一种综合新工艺的数字印刷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具有预涂膜由膜放卷装置供料,预涂膜经过喷印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烘干装置、剥离单元后由膜收卷装置收卷;预涂膜在复合单元与承印物进行图案转移,承印物由放卷机构供料,承印物在剥离单元与预涂膜分离后经过上光单元及干燥装置,最后由收卷机构收卷;其中,预涂膜的行经路线上应当配置有第一编码器,复合单元一侧设有对位检测装置,上光单元一侧设有上光检测装置。上述方案中,在膜放卷装置与喷印单元之间还增设柔版印刷单元,可按需求配置相应的柔版印刷单元数量,以满足包装生产在专色印刷与实地印刷方面的需求。进一步的,喷印单元由若干个喷头组成,并配置有第二编码器与UV干燥器。进一步的,喷头排列成若干排,每排喷头均与第二编码器联动及对位检测装置的信号联动,每排喷头均配置一组UV干燥器,根据喷印颜色每个喷头可以喷印不同的颜色或相同颜色,对位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用于同步开始喷印的时间,第二编码器控制喷印的频率,UV干燥器在喷印完成后可以快速进行干燥。进一步的,上胶单元包括局部喷胶装置以及涂布装置,且涂布装置作用在预涂膜或承印物的复合面,满足定位喷胶转移或水性胶水、满版胶水上胶转移。进一步的,上光单元包括局部上光装置与满版上光装置,且上光检测装置与局部上光装置联动,满足局部定位上光或满版上光。优选的,第一编码器与复合单元中的复合辊连接,结合对位检测装置能够对承印物上图案色标进行检测,结合需要套印的喷头离复合辊的距离得出所需要的脉冲数,实现图案的定位转移。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数字印刷作为工艺基础,通过预涂膜材料承接数字印刷图文,再经复合转移工艺,形成一种能够在各种承印物上施加数字印刷图文的综合性的工艺流程,适应各种承印物材料需求;由于预涂膜厚度比其它承印物均匀,干静整洁灰尘少,有利于优化喷头附近的环境,减少喷头与承印物表面距离变化带来的油墨落点误差,减少灰尘对喷头的伤害,提高喷印系统的稳定性。通过以预涂膜承接数字印刷图文,以复合转移工艺在其它类型的承印物上实现图文印刷,有利于喷印系统油墨的优化选择,降低喷墨系统的设计复杂度。本专利技术的设备能够按需选择满版实地印刷、满版图案转移、局部印刷图案转移、满版上光、局部定位上光等工艺,具有多样性选择,且保证印刷位置的一致性、图案定位转移的精准性、喷印过程的流畅性以及整体运行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系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具有预涂膜2由膜放卷装置1供料,预涂膜2经过喷印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18、烘干装置11、剥离单元12后由膜收卷装置13收卷;预涂膜2在复合单元18与承印物8进行图案转移,承印物8由放卷机构9供料,承印物8在剥离单元12与预涂膜2分离后经过上光单元及干燥装置15,最后由收卷机构17收卷。其中,预涂膜2为带有预涂转移层和印刷适应层的PET薄膜,预涂膜2的行经路线上应当配置有第一编码器10,且第一编码器10与复合单元18中的复合辊连接,复合单元18一侧设有对位检测装置7,能够对承印物上图案色标进行检测,具体的,对位检测装置7与复合单元18的复合辊之间的距离,一定要大于喷印单元到复合单元18复合辊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够保证承印物8上的图案被检测后,喷印单元根据指令进行相应图案的形状及位置进行喷印。对位检测装置7可采用相机,通过对位检测装置7拍摄传递至系统,系统分析出图案的形状、位置及其大小,由于对位检测装置7的安装位置与复合单元18的复合辊切线距离为N个脉冲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系统只需根据图案的尺寸生成相应的需要套印的图案信息给喷印单元,当对位检测装置7检测到图案时,第一编码器10则开始计算脉冲数,喷印单元的第一组喷头距离复合辊切线为M个脉冲,因为N必须大于或等于M,由于图案通常是多种颜色叠加,且承印物8上的图案大小变化不一,需要喷印单元中不同喷头先后喷印方可完成,因此系统根据图案的形状及位置等套印信息,参考第一编码器10所计算的脉冲数,控制喷印单元中相应位置的喷头进行单独或联动喷印,保证图案喷印完成后能准确与承印物8上的图案对准叠加,实现图案定位转移。上光单元一侧设有上光检测装置14,能够对局部上光位置进行检测,而膜放卷装置1与喷印单元之间增设柔版印刷单元3,可按需求配置相应的柔版印刷单元3的数量,主要针对实地的印刷。膜放卷装置1配置有平移架101,使膜放卷装置1可以横向左右移动,使不同膜卷均可以对中,保证预涂膜2横向位置的一致性。喷印单元由若干个喷头4组成,并配置有第二编码器41与UV干燥器43。喷头4排列成若干排,每排喷头4均与第二编码器41及对位检测装置7的信号联动,每排喷头4均配置一组UV干燥器43,根据喷印颜色每个喷头可以喷印不同的颜色或相同颜色,系统根据对位检测装置7的信号,该位置与复合点的距离N、喷印单元到复合点的距离M之间的关系,延时N-M脉冲为第一色喷头对位喷印的时间,其余各色喷头的间距固定,喷印时序由第二编码器41每脉冲代表的距离及与第一色的固定间距决定,以各色彩喷头喷印图文对齐为原则,如第二排喷头为例,设第一排喷头与第二排喷头的间距为L,第二编码器41每脉冲代表的距离为d,则第二排对位喷印的延迟脉冲数为L/d(其余各排对位喷印延迟脉冲数类推),UV干燥器43在喷印完成后可以快速进行干燥。上胶单元包括局部喷胶装置5以及涂布装置6,且涂布装置6作用在预涂膜2或承印物8的复合面,预涂膜2与承印物8靠近涂布装置6的导辊应当配置顶料气缸,可以按涂布工艺需求,预涂膜2需要满版涂布上胶时,则预涂膜2的顶料气缸将膜顶向与涂布装置6契合衔接,承印物8的顶料气缸则不动作,反之亦然,能够满足定位喷胶转移或水性胶水、满版胶水上胶转移的随意切换。上光单元包括局部上光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预涂膜(2)由膜放卷装置(1)供料,预涂膜(2)经过喷印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18)、烘干装置(11)、剥离单元(12)后由膜收卷装置(13)收卷;预涂膜(2)在复合单元(18)与承印物(8)进行图案转移,承印物(8)由放卷机构(9)供料,承印物(8)在剥离单元(12)与预涂膜(2)分离后经过上光单元及干燥装置(15),最后由收卷机构(17)收卷;其中,预涂膜(2)的行经路线上应当配置有第一编码器(10),复合单元(18)一侧设有对位检测装置(7),上光单元一侧设有上光检测装置(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预涂膜(2)由膜放卷装置(1)供料,预涂膜(2)经过喷印单元、上胶单元、复合单元(18)、烘干装置(11)、剥离单元(12)后由膜收卷装置(13)收卷;预涂膜(2)在复合单元(18)与承印物(8)进行图案转移,承印物(8)由放卷机构(9)供料,承印物(8)在剥离单元(12)与预涂膜(2)分离后经过上光单元及干燥装置(15),最后由收卷机构(17)收卷;其中,预涂膜(2)的行经路线上应当配置有第一编码器(10),复合单元(18)一侧设有对位检测装置(7),上光单元一侧设有上光检测装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膜放卷装置(1)与喷印单元之间增设柔版印刷单元(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数字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印单元由若干个喷头(4)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名优赵希华王培学纪树滨王培法辛滨李春花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