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49109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包括底板,底板上固定布置有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夹持左右拖车钩管,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两端,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分别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左端颈部和车架后横梁总成右端颈部;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三个控制开关控制第一夹持部至第六夹持部的夹持和松开。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Frame rear cross member assembly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夹具,特别是一种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车架后横梁总成10包括后横梁101、左纵向连接件102、右纵向连接件103、左安装板104、右安装板105、左拖车挂钩106和右拖车挂钩(图中未示出)。左纵向连接件102、右纵向连接件103焊接在后横梁101左右两端后构成车架后横梁焊接件,本申请书讲述的是将左安装板104、左拖车钩管106、右安装板105和右拖车钩管焊接到车架后横梁焊接件上构成车架后横梁总成10所运用的一种夹具。现有技术中的几种夹具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车架后横梁总成部件间定位精度不高、操作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车架后横梁总成焊接时,对车架后横梁总成装夹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固定布置有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所述第二夹持部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分别夹持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底板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所述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分别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左端颈部和车架后横梁总成右端颈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包括第一压板、第二压板和支架,所述第二压板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压板的另一端压住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左端部,所述第二压板另一端上还具有弹性卡圈,所述弹性卡圈通过卡入左拖车钩管的中空部分实现对左拖车钩管的夹持,所述第一压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压板的另一端在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下可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五夹持部上布置有左定位销,所述左定位销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左定位孔配合,所述第六夹持部上布置有右定位销,所述右定位销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右定位孔配合;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同时控制第五夹持部的气缸和第六夹持部的气缸,当第五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六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当第五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六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同时控制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当第三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四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分别夹持住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当第三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四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分别松开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控制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当第一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二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所述第二夹持部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当第一夹持部的气缸以及第二夹持部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所述第一夹持部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所述第二夹持部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基于以上方案,采用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分别对该夹具进行自动控制,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的特点,采用六个夹持部进行定位,首先是第五、六夹持部夹持,然后通过调整左右安装板的位置后用第三、四夹持部夹持,最后固定好左右拖车钩管的位置后用第一、二夹持部夹持,这种设计方式能使各部件间的位置关系得到精准定位,焊接生产出来的车架后横梁总成质量更好。一般地,所述第二压板的相对于铰链端的另一端上布置有拉手。一般地,所述底板下部布置有4个滚轮。其作用在于,便于灵活移动本夹具。优选地,所述底板上还布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支撑住车架后横梁总成的中部位置。产生的效果是,能减少在夹持后车架后横梁总成由于重力作用造成的变形,保证焊接的精确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三夹持部、第四夹持部、第五夹持部和第六夹持部上与车架后横梁总成接触的工作面上布置有橡胶垫。避免在装夹过程中损坏后车架后横梁总成的外表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夹具采用自动夹紧松开系统,先将车架后横梁总成放置在夹具上,通过第一控制开关将其夹紧,然后分别放上左安装板和右安装板,使用第二控制开关夹紧,然后用第三控制开关夹住左右拖车钩管并压住待焊件,最后就可以执行焊接操作了,焊接完成后只需再次点击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第三控制按钮就可以将焊接好的车架后横梁组件取下,整个过程十分方便,操作简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2、提高了焊接件的精度和质量。首先用第五、六夹持部夹持,然后通过调整左右安装板的位置后用第三、四夹持部夹持,最后固定好左右拖车钩管的位置后用第一、二夹持部夹持,这种设计方式能使各部件间的位置关系得到精准定位,在焊接过程中不易变形走位,另外,还采用了左定位销和右定位销对车架后横梁总成进行定位,从而大大提高了焊接件的精度和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待装夹件—车架后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包括底板8,底板8下部布置有4个滚轮11。底板8上固定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第一夹持部1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106,第二夹持部2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右拖车钩管未示出,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分别夹持左安装板104和右安装板105,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分别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左端颈部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右端颈部。底板8上还布置有支撑柱7,支撑柱7支撑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中部位置。第五夹持部5上布置有左定位销53,左定位销5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定位孔配合,第六夹持部6上布置有右定位销63,右定位销6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定位孔配合。第一夹持部1、第二夹持部2、第三夹持部3、第四夹持部4、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上与车架后横梁总成10接触的工作面上布置有橡胶垫。如图3,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和支架13,第二压板12一端铰接在支架13上,第二压板12上布置有拉手15,第二压板12的另一端压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第二压板12另一端上还具有弹性卡圈14,弹性卡圈14通过卡入左拖车钩管106的中空部分实现对左拖车钩管106的夹持,弹性卡圈一般采用弹性较大的橡胶棒,也可以采用可压缩的圆柱圈。第一压板11的一端与第一夹持部1的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压板11的另一端在所述活塞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固定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106),所述第二夹持部(2)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所述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所述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分别夹持左安装板(104)和右安装板(105),所述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所述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分别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左端颈部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右端颈部;/n所述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和支架(13),所述第二压板(12)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13)上,所述第二压板(12)的另一端压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所述第二压板(12)另一端上还布置有弹性卡圈(14),所述弹性卡圈(14)通过卡入左拖车钩管(106)的中空部分实现对左拖车钩管(106)的夹持,所述第一压板(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压板(11)的另一端在所述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下可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压板(12);/n所述第五夹持部(5)上布置有左定位销(53),所述左定位销(5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定位孔配合,所述第六夹持部(6)上布置有右定位销(63),所述右定位销(6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定位孔配合;/n还包括控制系统(9),所述控制系统(9)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同时控制第五夹持部(5)的气缸和第六夹持部(6)的气缸,当第五夹持部(5)的气缸以及第六夹持部(6)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当第五夹持部(5)的气缸以及第六夹持部(6)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10);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同时控制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当第三夹持部(3)的气缸以及第四夹持部(4)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分别夹持住左安装板(104)和右安装板(105),当第三夹持部(3)的气缸以及第四夹持部(4)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分别松开左安装板(104)和右安装板(105);所述第三控制开关控制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当第一夹持部(1)的气缸以及第二夹持部(2)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所述第一夹持部(1)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106),所述第二夹持部(2)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当第一夹持部(1)的气缸以及第二夹持部(2)的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所述第一夹持部(1)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106),所述第二夹持部(2)松开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架后横梁总成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8),所述底板(8)上固定布置有第一夹持部(1)和第二夹持部(2),所述第一夹持部(1)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和左拖车钩管(106),所述第二夹持部(2)用于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端部和右拖车钩管,所述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所述第三夹持部(3)和第四夹持部(4)分别夹持左安装板(104)和右安装板(105),所述底板(8)上还固定布置有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所述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分别夹持车架后横梁总成(10)左端颈部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右端颈部;
所述第一夹持部(1)包括第一压板(11)、第二压板(12)和支架(13),所述第二压板(12)一端铰接在所述支架(13)上,所述第二压板(12)的另一端压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端部,所述第二压板(12)另一端上还布置有弹性卡圈(14),所述弹性卡圈(14)通过卡入左拖车钩管(106)的中空部分实现对左拖车钩管(106)的夹持,所述第一压板(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的气缸的活塞杆相连,第一压板(11)的另一端在所述活塞杆的伸缩作用下可以压紧或松开所述第二压板(12);
所述第五夹持部(5)上布置有左定位销(53),所述左定位销(5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左定位孔配合,所述第六夹持部(6)上布置有右定位销(63),所述右定位销(63)用于和车架后横梁总成(10)的右定位孔配合;
还包括控制系统(9),所述控制系统(9)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和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同时控制第五夹持部(5)的气缸和第六夹持部(6)的气缸,当第五夹持部(5)的气缸以及第六夹持部(6)的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五夹持部(5)和第六夹持部(6)夹持住车架后横梁总成(10),当第五夹持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桃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宝田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