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4738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1:33
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其包括沟槽段、圆管段及分岔段;沟槽段设有引流沟槽、灌注管腔、加热管腔以及设有用于监测骨髓腔内物理和/或化学变化的传感器,引流沟槽、灌注管腔和加热管腔沿沟槽段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分岔段设有互不干涉的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灌注通道与沟槽段的灌注管腔连通,加热通道与沟槽段的加热管腔连通,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经分岔段引出后分成多路,引流通道的输入端连通沟槽段的引流沟槽,引流通道的输出端连接圆管段。该灌注与引流系统既具有较好的骨髓腔引流效果,又可以实现在骨髓腔内灌注用药,同时还能监测骨髓腔内的物理和/或化学变化,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Perfusion and drainage system for marrow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
技术介绍
引流管是常见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材,常用的引流管结构见图1和图2所示,其主要包括沟槽段1(沟槽段1可以是图1和图2所示十字四通道结构,也可以是三通道或者其它多通道的结构)和圆管段2,使用时,将沟槽段1埋置在人体皮下创伤或手术切口部位,通过将圆管段2的后端连接负压源,利用负压吸引作用,可以将人体创伤或切口中积聚的脓、渗出血液、组织液等导引至体外,防止液体淤积导致术后感染及影响创口愈合。骨髓腔为人体内空腔,骨髓腔中含有大量脂肪组织、骨髓内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由于脂肪流动性较差,现有的引流管用于骨髓腔引流时,效果较差。用于肿瘤治疗的某化疗药物因对外周血管管壁具有强刺激而限制在临床上使用,但骨髓腔是通过血窦与外周血液进行交换,由于骨髓腔的骨组织比外周血管的血管基质更加具有理化稳定性,上述对血管管壁具有强刺激的药物实际上可以在骨髓腔内使用,如果能够设计一种可在骨髓腔内灌注用药及引流的系统,将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沟槽段(1)、圆管段(2)及分岔段(3);/n所述沟槽段(1)设有引流沟槽(1a)、灌注管腔(1b)和加热管腔(1c),所述引流沟槽(1a)、灌注管腔(1b)和加热管腔(1c)沿沟槽段(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n所述分岔段(3)设有互不干涉的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所述灌注通道与沟槽段(1)的灌注管腔(1b)连通,所述加热通道与沟槽段(1)的加热管腔连通,所述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经分岔段(3)引出后分成多路,所述引流通道单独为一路,所述引流通道的输入端连通沟槽段(1)的引流沟槽(1a),所述引流通道的输出端连接圆管段(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沟槽段(1)、圆管段(2)及分岔段(3);
所述沟槽段(1)设有引流沟槽(1a)、灌注管腔(1b)和加热管腔(1c),所述引流沟槽(1a)、灌注管腔(1b)和加热管腔(1c)沿沟槽段(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分岔段(3)设有互不干涉的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所述灌注通道与沟槽段(1)的灌注管腔(1b)连通,所述加热通道与沟槽段(1)的加热管腔连通,所述灌注通道、加热通道和引流通道经分岔段(3)引出后分成多路,所述引流通道单独为一路,所述引流通道的输入端连通沟槽段(1)的引流沟槽(1a),所述引流通道的输出端连接圆管段(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沟槽段(1)中设有用于监测骨髓腔内物理和/或化学变化的传感器(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9)用于对骨髓腔内温度、pH、压力、肿瘤标记物、小分子RNA、干细胞衰老分子标记物、造血干细胞标记物、B细胞、T细胞中一种或多种进行监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沟槽(1a)中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根扎带(1e),所述扎带(1e)采用可拉伸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依靠其自身的弹力箍扎住传感器(9),从而将所述传感器(9)固定在引流沟槽(1a)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段(1)的加热管腔(1c)包括进水管路(1c1)和回水管路(1c2),所述分岔段(3)的加热通道包括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进水通道与进水管路(1c1)的前端连通,所述进水管路(1c1)的末端与回水管路(1c2)的前端连通,所述回水管路(1c2)的末端与出水通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骨髓腔的灌注与引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腔(1c)前端封闭,在所述加热管腔(1c)内设有电热丝(4),所述电热丝(4)外接电源的引线从分岔段(3)的加热通道中往外伸出。


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科刘超喻密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