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401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挖泥斗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相铰接,在挖泥斗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通过的出料口;所述输泥斗包括连接侧壁,连接侧壁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相连,在连接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在泄水侧壁内部设有泄水空腔,且泄水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相连通的泄水孔;输泥斗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够同时实现淤泥的挖掘、运输、脱水的连续式工作,降低了参与清理工作的设备数量,提升了淤泥清理的效率。

Bucket wheel type emergency desil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本技术属于滩涂淤泥清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日益严重,在我国范围内有多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受污染的水域会在浅滩区形成污染淤泥的堆积,在长时间的堆积过程中,淤泥中的有机物将会滋生细菌,破坏浅滩区域的生态环境,因此淤泥清理工作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然而现有技术中缺乏滩涂淤泥清理的专用设备,因此在进行淤泥的清理工作时,需要选用挖掘设备、运输设备、脱水设备和处理设备等多种装置进行协同工作。但是,由于单一设备只能负责淤泥清理的一个工序,因此现有的淤泥清理过程均为间断式作业,而淤泥在不同设备之间的转运过程则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进而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参与施工的设备较多,各设备之间协调与配合也会严重影响清理效率,进一步降低了清理工作的效率。此外,由于参与施工的设备越多,需要的操作人员就越多,因此多设备协同工作还会额外增加淤泥清理的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以实现提升淤泥清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作业连续性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所述挖泥斗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相铰接,在挖泥斗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通过的出料口;所述输泥斗包括连接侧壁,所述连接侧壁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相连,在连接侧壁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在所述泄水侧壁内部设有泄水空腔,且泄水侧壁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相连通的泄水孔;所述输泥斗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侧壁与传送带通过铆钉相连,所述铆钉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铆钉的连线与所述传送带从动轮的轴线相平行。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铆钉下方,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降低铆钉承受的剪切力,并且提升输泥斗的平稳程度;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支撑杆、端面挡板和弹簧,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传送带相连,另一端穿过连接侧壁后与设置在输泥斗内部的端面挡板相连,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撑杆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持在端面挡板和连接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泄水侧壁朝向输泥斗内部的侧壁上设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与泄水空腔相连通,通过过水孔能将淤泥中的水分导向泄水空腔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输泥斗包括挖掘侧壁,所述挖掘侧壁为设置在两泄水侧壁之间的倾斜平面,且挖掘侧壁的顶部到连接侧壁的距离大于其底部到连接侧壁的距离。进一步的,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挖泥斗相铰接,通过所述第一液压杆能调节挖泥斗的挖掘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清淤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与传送装置的支撑架相铰接,另一端与清淤装置的承载设备相连,且位于传送装置顶部的主动轮与承载设备相铰接,通过所述第二液压杆能调节清淤装置的工作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挖泥斗上设有铲齿,所述铲齿与挖泥斗底面的掘进端可拆卸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通过挖泥斗和输送装置的配合,实现淤泥挖掘、输送、脱水的连续式工作,提升了淤泥清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进行工作时,挖泥斗能够将堆积在滩涂上的淤泥挖出,并将淤泥从出料口排向输泥斗内部,输泥斗将会随着传送带进行运动,最终将淤泥送向后续处理设备当中。由于本装置为滩涂淤泥清理的专用设备,且能实现淤泥清理的连续式作业,因此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低的经济成本。其次,本装置还能在淤泥的输送过程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当输泥斗随着传送带进行运动时,设置在输泥斗底面上的排水孔能够将淤泥中的水分排出,因此能够降低处理设备内部的淤泥含水量,方便对淤泥进行处理。此外,由于输泥斗的底面为弧形面且在输泥斗中设有泄水侧壁,因此上一级输泥斗所排出的水分将会直接进入下一级输泥斗中的泄水空腔内部,而非与下一级输泥斗中的淤泥发生混合。上述设置能够避免排水孔排出的水分进入后续输泥斗内部,从而为本装置的排水效果提供保障。(2)本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能通过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对淤泥挖掘的深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工况和需求的不同而进行工作状态的调节。在进行工作时,第一液压杆能够调整挖泥斗的倾斜角度,使得本装置具有多种挖掘深度,而第二液压杆能够调节整个清淤装置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大小,使得本装置能够根据淤泥的软硬程度选择适宜的挖掘角度。(3)本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降低铆钉所承受的剪切应力,提升铆钉的使用寿命。当传送带运动到主动轮或从动轮附近时,传送带与输泥斗之间的接触面积会变小,此时输泥斗所产生的重力将会全部作用在铆钉上,通过设置缓冲单元能够对输泥斗的重力进行分担,避免铆钉在上述位置发生折断。此外,由于缓冲单元内部设有弹簧,因此当输泥斗在运动过程中发生抖动时,弹簧能够降低抖动所造成的影响,提升输泥斗动作的平稳性。(4)本技术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输泥斗上设有挖掘侧壁,当待清理淤泥较为松软时,可将挖泥斗抬起,直接使用输泥斗进行淤泥的挖掘和输送工作,使得本装置在特殊工况下能够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输泥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输泥斗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缓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挖泥斗;2-传送带;21-从动轮;22-主动轮;23-支撑架;3-输泥斗;31-连接侧壁;32-泄水侧壁;321-泄水空腔;322-泄水孔;323-过水孔;33-挖掘侧壁;34-排水孔;4-铆钉;51-支撑杆;52-端面挡板;53-弹簧;6-承载设备;7-处理设备;8-第一液压杆;9-第二液压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1),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3);所述挖泥斗(1)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21)相铰接,在挖泥斗(1)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3)通过的出料口;/n所述输泥斗(3)包括连接侧壁(31),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2)相连,在连接侧壁(31)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32),在所述泄水侧壁(32)内部设有泄水空腔(321),且泄水侧壁(3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的泄水孔(322);所述输泥斗(3)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装置和挖泥斗(1),所述输送装置用于运输淤泥并在运输途中降低淤泥的含水量,包括传送装置和输泥斗(3);所述挖泥斗(1)与传送装置底部的从动轮(21)相铰接,在挖泥斗(1)的底面上设有允许输泥斗(3)通过的出料口;
所述输泥斗(3)包括连接侧壁(31),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装置的传送带(2)相连,在连接侧壁(31)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泄水侧壁(32),在所述泄水侧壁(32)内部设有泄水空腔(321),且泄水侧壁(3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泄水空腔(321)相连通的泄水孔(322);所述输泥斗(3)的底面为开口向下的弧形面,在弧形面上设有排水孔(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31)与传送带(2)通过铆钉(4)相连,所述铆钉(4)至少为两个,且相邻两铆钉(4)的连线与所述传送带(2)从动轮(21)的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斗轮式应急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设置在所述铆钉(4)下方,包括:支撑杆(51)、端面挡板(52)和弹簧(53),所述支撑杆(51)的一端与传送带(2)相连,另一端穿过连接侧壁(31)后与设置在输泥斗(3)内部的端面挡板(52)相连,所述弹簧(53)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贻超冯辉丁晔苏志龙李晓鹏代小聪朱德成王森玮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