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81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包括缸体、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气管道及至少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油管道,在缸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与进油管道对应的连接喷嘴,连接喷嘴与缸体内腔相连通,进油管道的端口伸入处于连接喷嘴中心,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的端口之间存在环形间隙,高压气体经过进气管道进入缸体内腔中,油液经进油管道输送穿过缸体流向连接喷嘴,由于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位于缸体内腔的高压气体经环形间隙流向连接喷嘴,使得高压气体与油液在连接喷嘴处汇合同心向外输出,实现非同心布置的进油管道和进气管道转换成同心的油气管道向外输出。

A switching device of two fluid concentric tube and non concentric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双流体汇聚或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金属加工冷却系统中,最常见的使用切削液冷却,即通过低压泵把切削液打入管道中,经过阀门从喷嘴流出,喷嘴安装在接近切削区域的位置,切削液流过切削区后再流到机床的不同部件上,然后汇集到集油盘内,再从集油盘流回到切削液箱中,循环使用。为了减少刀具与工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刀具对工件剪切时与工件摩擦所产生的热量,通常要使用大量的切削液冲向刀具,从而冲走切屑。切削液的流量大才能使刀具和工件被切削液所淹没。大量的切削液使用对环境污染严重,成本又高,而且,大量切削液使用会在加工区域制造难闻的气味。为了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低温微量润滑技术,即将低温压缩空气与微量润滑油液混合雾化后,喷射至加工区域,对加工区实施冷却和润滑。不同的微量润滑油雾装置在混合雾化形成油雾前,需要油液和高压气体的输入形式均不同,有些需要将油液和高压气体通过同心管道以同心方式输送到雾化喷嘴,有些则需要独立分开的油液管道和气体管道,因此,不同的微量润滑油雾装置与油液、气体供给装置的适配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适用性广的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包括缸体、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气管道及至少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油管道,在所述缸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与进油管道对应的连接喷嘴,所述连接喷嘴与缸体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油管道的端口伸入处于连接喷嘴中心,所述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的端口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优选地,所述进油管道的轴线与连接喷嘴的轴线相互垂直。优选地,所述进油管道包括进依次相连的进油管、连接弯管及出油管,所述进油管与出油管相垂直,所述出油管伸入处于连接喷嘴中心,所述出油管的外径小于连接喷嘴的内径。优选地,所述进油管道和连接喷嘴的数量为两个。优选地,所述缸体顶部连接有缸盖,所述缸体顶部具有密封嵌槽。优选地,所述缸体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具有固定槽孔。有益效果:此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中,高压气体经过进气管道进入缸体内腔中,油液经进油管道输送穿过缸体流向连接喷嘴,由于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之间存在环形间隙,位于缸体内腔的高压气体经环形间隙流向连接喷嘴,使得高压气体与油液在连接喷嘴处汇合同心向外输出,通过该装置,可以实现非同心布置的进油管道和进气管道转换成同心的油气管道向外输出,以满足不同的微量润滑油雾装置对油液、气体的不同输入形式的要求,有效地降低成本。当然,通过该切换装置,也能将同心的油气管道转换为非同心的油管和气管,进而分别向外输送高压气体和润滑油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4,本技术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包括缸体10、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气管道20及两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油管道30,进油管道30和进气管道20都处于缸体10同一侧端,在缸体10上位于左右侧端分别连接有连接喷嘴40,连接喷嘴40与同心管道相连接,两个连接喷嘴40与缸体10内腔相连通,进油管道30的端口伸入处于连接喷嘴40中心,连接喷嘴40与进油管道30的端口之间存在环形间隙,具体地,进油管道30包括进依次相连的进油管31、连接弯管32及出油管33,进油管31与出油管33相垂直,出油管33伸入处于连接喷嘴40中心,出油管33的外径小于连接喷嘴40的内径,使得出油管33与连接喷嘴40之间具有环形间隙34,连接喷嘴40通过环形间隙与缸体10内腔相连通,从而出油管33的油液直接流向连接喷嘴40,由于同心管道与连接喷嘴40相连接,即出油管33通过连接喷嘴40与同心管道的中心管相连接,缸体内腔的压缩气体经环形间隙34流向连接喷嘴40,再流向同心管道的环形管道。进油管道30由多段组合构成,便于组装调整,改变连接喷嘴40的朝向,使得与连接喷嘴40连接的管道方向灵活多变,适用性广。当然,进油管道30和连接喷嘴40的数量可以多个,从而可以在多个连接喷嘴40处连接多个同心管道以实现多处油液同心输出。作为优选,缸体10顶部连接有缸盖11,缸体10顶部具有密封嵌槽12,密封嵌槽12设有密封胶圈,增加缸体10内腔的密封性能。作为优选,缸体10底部向外延伸形成固定底板13,固定底板13具有固定槽孔14,通过螺栓紧固件与固定槽孔14配合,可以实现该装置快速安装固定。本技术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高压气体经过进气管道20进入缸体10内腔中,油液经进油管道30输送穿过缸体10流向连接喷嘴40,通过连接喷嘴40流向同心管道的中心管,连接喷嘴40与进油管道30之间存在环形间隙34,位于缸体10内腔的高压气体经环形间隙34流向连接喷嘴40,再流向同心管道的环形管道,从而实现非同心布置的进油管道30和进气管道20转换成同心的油气管道向外输出,即通过连接喷嘴40连接同心管道向外输出,以满足不同的微量润滑油雾装置对油液、气体的不同输入形式的要求,有效地降低成本。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切换装置进行逆向使用,同心输送的气体和油液经连接喷嘴40输送进入缸体10内,气体经过环形间隙34进入缸体10内腔,通过缸体10上的进气管道20向外单独输送气体,油液则经过出油管33、连接弯管32及进油管31流向进油管道30向外单独输送油液,从而实现同心的油气管道转换为非同心的油管和气管,分别向外输送高压气体和润滑油液。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
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气管道及至少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油管道,在所述缸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与进油管道对应的连接喷嘴,所述连接喷嘴与缸体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油管道的端口伸入处于连接喷嘴中心,所述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的端口之间存在环形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3 CN 2018105046156;20180523 CN 2018207772201.一种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气管道及至少一根与缸体相连的进油管道,在所述缸体上连接有至少一个与进油管道对应的连接喷嘴,所述连接喷嘴与缸体内腔相连通,所述进油管道的端口伸入处于连接喷嘴中心,所述连接喷嘴与进油管道的端口之间存在环形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体同心管与非同心管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道的轴线与连接喷嘴的轴线相互垂直。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炳姜莫大卓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益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