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寄陶专利>正文

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3648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燃烧装置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问题。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下方的炉条、炉条下方的储灰仓、烟道以及采热区。烟道与储灰仓连通,所述的炉条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进入采热区。本发明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约燃料、热效率高;环保,从燃烧室出来的烟雾进行二次燃烧,其中的可燃物被燃尽,实现了自身消烟、自身除尘;燃料完全燃烧,灰渣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现有的燃烧装置都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下方的炉条、炉条下方的储灰仓以及烟道,烟道设于燃烧室的上方进行作用。燃烧装置通常采用的燃料为原煤或柴禾。这样燃料燃烧后烟雾直接进入烟囱,然后排入大气。由于燃料燃烧时间短,供氧不足,燃料燃烧很不充分。烟雾含有大量未完全燃烧物未经燃烧就直接排入大气,不仅造成热效率低,浪费燃料,而且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常用燃烧装置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下方的炉条、炉条下方的储灰仓、烟道以及采热区,其特征在于烟道与储灰仓连通,所述的炉条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进入采热区。采热区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装置结构设在不同部位,如烟道、灶膛等。循环水容器可为水箱,或者锅炉炉体内设置的水隔层。所述的燃烧室内设置安全助燃管,安全助燃管上部伸出燃烧室上方,安全助燃管下端伸入储灰仓内。所述的储灰仓仓口设置灰仓门,灰仓门上开有补风孔,灰仓门上安装可转动的补风门,补风门上开有与补风孔相对应的通孔。助燃管和补风门可以给燃烧提供更多的氧气,进一步助燃。本专利技术烟道处可选择设置风机,燃烧时燃烧生成的热气和未燃尽的可燃物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经炉条间隙进入储灰仓,转向采热区。同时可加热炉条内的循环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燃烧装置点燃后彻底无烟,火色呈紫黄色,火力强劲。可适用于各种燃煤锅炉、锅灶。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约燃料、热效率高;环保,从燃烧室出来的烟雾进行二次燃烧,其中的可燃物被燃尽,实现了自身消烟、自身除尘;燃料完全燃烧,灰渣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2为图1的侧视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4为图3的俯视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中1-燃烧室,2-炉条,3-储灰仓,4-烟道,5-灶膛,6-排气孔,7-烟囱,8-灶体,9-锅圈,10-上吸烟道,11-下吸烟道,12-连接套,13-翻盖,14-转柄,15-炉体,16-水管,17-进料口,18-灰仓门,19-补风门,20-安全助燃管,21-清除集尘口,22-清除集尘口盖,23-补风孔,24-水隔层,25-炉膛保温耐火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是用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而不是对其作任何限制。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下方的炉条2、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烟道4以及采热区。烟道4与储灰仓3连通,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1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3进入采热区。实施例1燃煤热气流逆转燃烧常压锅炉,包括炉体15、炉体15内部的燃烧室1、燃烧室1下方的炉条2、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烟道4,炉体2内设置水隔层24。所述的烟道4与储灰仓3连通,烟道4即为采热区。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水隔层24。燃烧室1内设置安全助燃管20,安全助燃管20上部伸出燃烧室1上方,安全助燃管20下端伸入储灰仓3内。安全助燃管20的设置可以为二次燃烧提供更充分的氧气。储灰仓3灰仓口处设置灰仓门18,灰仓门18上开有补风孔23,灰仓门18上安装可转动的补风门19,补风门19上开有补风孔23相对应的通孔。烟道4底部设置清除集尘口盖22。补风门19上的孔也可以起到补风助燃的作用。燃烧室1的热量和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向下逆转吸入储灰仓3和烟道4,进行二次燃烧,对采热区进行加热,实现供暖功能。这样可燃物被燃尽,实现了自身消烟、自身除尘。实施例2燃煤燃柴逆燃锅灶,包括炉条2上方的燃烧室1、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灶膛5以及灶膛5一侧连接的烟囱7,灶膛5下方设烟道4,烟道4与储灰仓3连通。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水箱。所述的烟囱7相对处的烟道上部开有排气孔6。燃料燃烧后,含有未完全燃烧物的烟雾从燃烧室1上方逆流向下继续燃烧,热量也随之向下逆流,最后进入灶膛5内对锅具进行加热。同时炉条2内的水也被加热以备使用。整个过程燃料进行充分燃烧,热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少。实施例3逆燃锅炉,包括炉体15、炉体15内部的燃烧室1、燃烧室1下方的炉条2、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炉体15内设置水隔层24。储灰仓3通过下吸烟道11与烟囱7连接,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与水隔层24连接。燃烧室1上方设上吸烟道10与烟囱7连接,上吸烟道10和下吸烟道11上方设置翻盖13,翻盖13通过转柄14安装于上吸烟道10和下吸烟道11的连接处。上吸烟道10和下吸烟道11上方通过连接套12与烟囱7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逆燃锅炉可实现做饭和供热两种功能。做饭时,将翻盖13转向下吸烟道11一侧,将其烟道口覆盖。如此将上吸烟道10和烟囱7连接,这样燃烧室1内的燃料燃烧后生成的热量上升到锅圈9,对锅具进行加热。当不需要做饭时,将翻盖13转向上吸烟道10一侧,将其烟道口覆盖。这样燃烧室1的热量和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吸入储灰仓3和下吸烟道11,进行二次燃烧,对水隔层24等进行加热,实现供暖功能。这样可燃物被燃尽,实现了自身消烟、自身除尘。权利要求1.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下方的炉条(2)、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烟道(4)以及采热区,其特征在于烟道(4)与储灰仓(3)连通,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1)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3)进入采热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道(4)外设引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1)内设置安全助燃管(20),安全助燃管(20)上部伸出燃烧室(1)上方,安全助燃管(20)下端伸入储灰仓(3)内。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灰仓(3)仓口设置灰仓门(18),灰仓门(18)上开有补风孔(23),灰仓门(18)上安装可转动的补风门(19),补风门(19)上开有与补风孔(23)相对应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灰仓(3)仓口设置灰仓门(18),灰仓门(18)上开有补风孔(23),灰仓门(18)上安装可转动的补风门(19),补风门(19)上开有与补风孔(23)相对应的通孔。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燃烧装置燃料燃烧不充分,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问题。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室下方的炉条、炉条下方的储灰仓、烟道以及采热区。烟道与储灰仓连通,所述的炉条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进入采热区。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节约燃料、热效率高;环保,从燃烧室出来的烟雾进行二次燃烧,其中的可燃物被燃尽,实现了自身消烟、自身除尘;燃料完全燃烧,灰渣少。文档编号F23B70/00GK101078514SQ20071006202公开日2007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气流逆转燃烧装置,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1)下方的炉条(2)、炉条(2)下方的储灰仓(3)、烟道(4)以及采热区,其特征在于烟道(4)与储灰仓(3)连通,所述的炉条(2)为管状结构,其两端连接循环水容器,未燃尽的可燃物从燃烧室(1)上方向下逆流进行二次燃烧,然后经储灰仓(3)进入采热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寄陶
申请(专利权)人:李寄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