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32285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0 07: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为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以0.5~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直至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将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控制冷却速率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2℃时,向第一溶液中加入硫酸镍晶种,之后,依次进行陈化结晶、离心分离、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这样,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严格控制冷却速率和冷却温度,同时对硫酸镍晶种加入的时间以及加入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硫酸镍结晶晶形差、粒径小而且粒径分布不均匀的现象,获得大粒径、粒径均匀的大颗粒均匀的硫酸镍晶体。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large particle nickel sulfate cryst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硫酸镍的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硫酸镍广泛用于半导体、印制电路板(PCB)、电池、化学镀、电镀等行业,是电镀镍及合金、化学镀镍及合金和电池的主要镍盐,也是金属镍离子的主要来源,在镀镉、镀锌时也可以用作添加剂。无机工业中用作生产镍催化剂及其他镍盐如氯化镍、氧化镍、碳酸镍等。还用于制造镍镉电池、硬化油或者油漆的催化剂、还原染料的媒染剂、金属着色剂等。目前,我国硫酸镍生产通常采用浓缩结晶的方法,通过调节pH值和添加晶种的方法控制结晶过程,但是结晶过程中过饱和度仍然过大,且我国对硫酸镍结晶过程变量控制相对粗放,导致产品晶型差,外观呈粉末状,无光泽,粒度小而且容易形成结块;这一方面造成过滤困难,单程收率低,另一方面造成产品的纯度和含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以0.5~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步骤2,将所述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控制冷却速率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2℃时,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硫酸镍晶种,之后,依次进行陈化结晶、离心分离、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1中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进行搅拌。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冷却速率为15~25℃/h。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加入硫酸镍晶种的占第一溶液的比例为10~15Kg/m3。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硫酸镍晶种采用经50目筛网筛分后的筛下物。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冷却结晶的过程中在5Hz的搅拌频率以60~80rmp/min的转速进行搅拌。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陈化结晶的温度为50~70℃,时间1~3h。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离心分离时离心机的转动频率为40~50Hz,转速为1200~1500rmp/min。上述方案中,所述步骤2中的烘干的温度为55~6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作为原料的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进行控制,并且,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冷却速率和冷却温度,同时对硫酸镍晶种加入的时间以及加入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硫酸镍结晶晶形差、粒径小而且粒径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同时,避免了硫酸镍晶体结块、以及硫酸镍晶体中存在粉末的现象,能够获得大粒径、粒径均匀的大颗粒均匀的硫酸镍晶体,硫酸镍晶体的成品杂质含量低。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其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然后以0.5~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不断搅拌,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以15~25℃/h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2℃时,采用50目筛网对硫酸镍晶种进行处理,向第一溶液中加入处理后的硫酸镍晶种,加入硫酸镍晶种的占第一溶液的比例为10~15Kg/m3,冷却结晶的过程中在5Hz的搅拌频率下并以60~80rmp/min的转速进行搅拌,之后,依次在50~70℃下1~3h,然后调节离心机的转动频率为40~50Hz,转速为1200~1500rmp/mi进行离心分离,最后,在55~65℃下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作为原料的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进行控制,并且,在冷却结晶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冷却速率和冷却温度,同时对硫酸镍晶种加入的时间以及加入的比例进行严格控制,能够有效解决硫酸镍结晶晶形差、粒径小而且粒径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同时,避免了硫酸镍晶体结块、以及硫酸镍晶体中存在粉末的现象,能够获得大粒径、粒径均匀的大颗粒均匀的硫酸镍晶体,硫酸镍晶体的成品杂质含量低,获得的硫酸镍晶体的平均粒径为2~3mm。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其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然后以0.5℃/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不断搅拌,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以20℃/h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时,采用50目筛网对硫酸镍晶种进行处理,向第一溶液中加入处理后的硫酸镍晶种,加入硫酸镍晶种的占第一溶液的比例为12Kg/m3,冷却结晶的过程中在5Hz的搅拌频率下并以68rmp/min的转速进行搅拌,之后,依次在60℃下2h,然后调节离心机的转动频率为40~50Hz,转速为1350rmp/mi进行离心分离,最后,在60℃下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合成工艺获得的硫酸镍晶体,平均粒径为2~3mm。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其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然后以1℃/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不断搅拌,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60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以20℃/h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时,采用50目筛网对硫酸镍晶种进行处理,向第一溶液中加入处理后的硫酸镍晶种,加入硫酸镍晶种的占第一溶液的比例为12Kg/m3,冷却结晶的过程中在5Hz的搅拌频率下并以68rmp/min的转速进行搅拌,之后,依次在60℃下2h,然后调节离心机的转动频率为40~50Hz,转速为1350rmp/mi进行离心分离,最后,在60℃下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合成工艺获得的硫酸镍晶体,平均粒径为2~3mm。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其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然后以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不断搅拌,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步骤2,将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以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n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以0.5~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n步骤2,将所述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控制冷却速率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2℃时,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硫酸镍晶种,之后,依次进行陈化结晶、离心分离、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向浓缩釜中加入硫酸镍溶液,以0.5~2℃/min的加热速率进行加热浓缩,直至所述硫酸镍溶液的浓度达到55~65波美度,获得第一溶液;
步骤2,将所述步骤1获得的第一溶液转入结晶釜进行冷却结晶,控制冷却速率直至冷却温度下降至60±2℃时,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硫酸镍晶种,之后,依次进行陈化结晶、离心分离、烘干,获得硫酸镍晶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硫酸镍溶液中的镍含量不低于80g/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加热浓缩的过程中以5Hz的搅拌频率进行搅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大颗粒硫酸镍晶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冷却速率为15~25℃/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陈龙张礼明姚敏王超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荆门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