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龙其烈专利>正文

一种磁吸充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3007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18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手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吸充电线,包括连接线以及与连接线首尾两端相连的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所述电源输出端包括电路板总成、电源输出端负极和电源输出端正极,所述电路板总成与连接线电连接;电源输出端负极包括导电铜套和环状的钕铁硼磁铁,所述导电铜套与电路板总成的负极相连,所述钕铁硼磁铁的底部与导电铜套电连接;电源输出端正极包括导线和磁性导体,所述导线一端与电路板总成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磁性导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磁性导体滑动连接在钕铁硼磁铁内,电源输出端正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之间通过绝缘组件隔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增加了电源输出端与相对应的磁吸头之间的接触稳定性。

A kind of magnetic charging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磁吸充电线
本技术属于手机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磁吸充电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及功能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在手机行业,智能手机的发展迅速,占领了主要市场,智能手机集游戏、音乐、视频播放等功能为一体,得到了各年龄层用户的喜爱。随着手机等智能终端功能的逐渐增多,其电池的电量消耗速度也逐渐增快,为智能终端充电的充电线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件。现在市场上的磁吸充电线,其充电端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包含底座14、顶针15和弹簧16,主要是通过弹簧16或者连接导线实现顶针15与充电线电源输入端电性连接,然后再将顶针15与相对应的磁吸头接触在一起进行电性导电,这样的充电线由于充电端的结构含顶针15、弹簧16和底座14三基件,结构复杂,接触面小,存在相对滑动导致接触电阻容易发生突变增大,且接触不稳定,长期使用后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容易导致接触件发热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吸充电线。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磁吸充电线,包括连接线、电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吸充电线,包括连接线(4)、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所述连接线的首尾两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端包括电路板总成(5)、电源输出端负极和电源输出端正极,所述电路板总成(5)与连接线(4)电连接;/n电源输出端负极包括导电铜套(6)和环状的钕铁硼磁铁(11),所述导电铜套(6)与电路板总成(5)的负极相连,所述钕铁硼磁铁(11)的底部与导电铜套电连接;/n电源输出端正极包括导线(8)和磁性导体(10),所述导线(8)一端与电路板总成(5)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磁性导体(10)的底部相连,所述磁性导体(10)滑动连接在钕铁硼磁铁(11)内,电源输出端正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磁吸充电线,包括连接线(4)、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所述连接线的首尾两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和电源输出端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出端包括电路板总成(5)、电源输出端负极和电源输出端正极,所述电路板总成(5)与连接线(4)电连接;
电源输出端负极包括导电铜套(6)和环状的钕铁硼磁铁(11),所述导电铜套(6)与电路板总成(5)的负极相连,所述钕铁硼磁铁(11)的底部与导电铜套电连接;
电源输出端正极包括导线(8)和磁性导体(10),所述导线(8)一端与电路板总成(5)的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磁性导体(10)的底部相连,所述磁性导体(10)滑动连接在钕铁硼磁铁(11)内,电源输出端正极与电源输出端负极之间通过绝缘组件隔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磁吸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组件包括内衬绝缘管(7)和绝缘套管(9),所述内衬绝缘管(7)设置在导电铜套(6)的内壁,所述绝缘套管(9)设置在钕铁硼磁铁(11)内壁,所述磁性导体(10)滑动连接在绝缘套管(9)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磁吸充电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b(13),所述电源输出端安装于外壳b(13)内,所述钕铁硼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其烈
申请(专利权)人:龙其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